热门回答:
谢邀。这个问题子渊曾经专门讲过。主要原因是唐朝初年国力强盛。而且骑兵部队与突厥旗鼓相当。没必要专门修长城进行防守。
古代汉人向来安土重迁。处于不折不扣的农耕社会。虽然民生比较富裕、文明程度较高。但也因此丧失了部分战斗能力。彪悍勇武程度自然大打折扣。反观游牧民族。由于居无定所。从小便在马背上长大。因此生性悍野。尤其是骑术精湛。在冷兵器时代。步兵根本就不是骑兵的对手。凭借骑兵的机动优势。游牧部落常常会南下侵扰中原。打得过就抢。打不过就跑。骑兵们一遁数里。汉兵追之不及。对于这样的强盗邻居。中原地区的人们很是头疼。
▲大同长城遗址
这可怎么办呢?西周王朝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猃狁(即匈奴)的袭击。下令修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这一思路也被先秦时期的各诸侯国沿用。即修筑城墙以御之。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彼此边境上修建“诸侯互防长城”之余。秦、赵、燕三国由于毗邻匈奴。因此还特意修建了“拒胡长城”。这便是此后历代予以加固修缮的长城雏形。事实上。长城确实起到了极大作用。将流动战线固定化。中原军队只需将大军运至长城附近。然后以长城为依托与匈奴对抗。如果战局有利。就向前推进。若失利则可退回长城固守。
▲匈奴单于剧照
总的说来。长城主要有四大战略用途。第一。长城可以用来预警。用点燃烽火台的方式。能够将消息快速传递给其他地区。这种传递方式的便捷与先进。使得后方能够第一时间根据形势变化做出决策。其次。便于运兵和集结。长城不仅是防线。也是一条通道。可以快速集结附近军队。再通过长城送往周边地区。而且非常安全。第三。降低防御难度。历代长城都是依托崇山峻岭而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有效降低人员伤亡。第四。利于发动进攻。汉代中期。长城已经修到了匈奴家门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汉朝主动出击匈奴。而不再是匈奴先攻打汉朝。这一形势逆转全靠长城。
▲辽东镇长城遗址
元朝末年。谋士向朱元璋献计说。唯有高筑墙才可对抗蒙古骑兵之利。于是此后大明王朝一直将修长城作为重要国策予以贯彻。有效抵御了瓦剌、鞑靼的进攻。明朝前期的北方长城。使中原避免重新被蒙古铁蹄席卷。后期修建的长城(即辽东镇长城)则帮助明朝与后金大军对峙多年。长城可以说是与大明王朝休戚与共。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
既然修筑长城已经成为历代帝王的共识。那么唐朝为何自始至终不肯耗费一砖一石来修长城呢?这是因为太宗定下了不修长城的规矩。贞观年间。大唐国力强盛。战斗力也超强。拥有大量骑兵队伍。唐朝以骑兵对游牧民族的骑兵。基本是旗鼓相当。丝毫不落下风。更重要的是。唐朝有多位擅长骑兵战术的将领。比如李勣。《旧唐书·李勣传》曾记载:“……(李)勣在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唐代骑兵甲胄复原
意思就是说。李世民曾骄傲地对身边大臣说:“隋炀帝不会选用将领、安抚边民。只能依靠长城这种死物被动防守。而我任用李勣镇守边疆。突厥人见了就惧怕惊慌。根本不敢来犯。这不比修长城要强得多吗?”虽然李世民时代。大唐确实不需要长城。但这不代表后人不需要。太宗李世民的子孙没有他的雄才大略。也缺乏李勣这种善于指挥骑兵的将领。因此中后期疆土逐渐被邻居吐蕃、回纥接连蚕食。以致疆域半沦。这正是唐朝不修长城导致的一大恶果。
参考文献:
《旧唐书·李勣传》《万里长城纵横谈》
其他观点:
目前发现的唐修长城。主要有两个。第一个位于山西省榆社县。属于统一型长城。《新唐书·地理志》载:
或许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守国不在长城。而在于人心。唐朝的民族来源复杂。与北部少数民族关系密切。在强盛时期。也确实用不着耗费财力去修筑长城。
其他观点:
唐朝根本不需要修建长城。因为他的传统、制度和理念都不需要长城这样的防御体系。唐朝对于周边地缘格局的认识。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那些修建长城的朝代。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这么做的。因为这其中既有秦汉明这样的本土政权。还有鲜卑和金国这样外族入主中原的政权。所以。单纯用统治者起源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个现象。
何况这些长城的南北分布地段往往可以相差百里。明长城可以沿着北京到大同的传统农牧经济分界线来构筑。金长城和鲜卑的长城就可能向北深入荒漠之中。并不考虑圈地的生产模式。但我们无疑都能从长城建造者的行为中发现。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将南方的农业为主地区和北方的牧业为主地区对立的。不管出生如何。都需要好好防备北方或西北方的入侵者。差异仅仅在于统治者有没有认定诸如六镇这样地方。是自己的核心利益。
唐朝统治者的思维和这些普通王朝都不相同。一方面是其本身就有很长的鲜卑化历史。对于政治和地缘格局的理解是非中原式的。另一方面。他们在同突厥势力的较量中。多次获得了优势。因此对更北方的警惕就不如鲜卑的慕容氏政权厉害了。
其次。唐朝时的亚洲地缘本身也和其他时段有所不同。向西发展的突厥人。有意无意中当中都将很多粟特商人和技术人员带到了东方。他们为唐朝的繁荣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力量。这就让唐朝统治者又产生了第二个不同之处。认为联通中亚和草原获得实际利益与内地农业为主收入是同样重要的。
就是这种不同。让唐朝在中前都成为了一个靠内地人生产物资--突厥人作战--中亚人提供贸易与技术输入的奇怪组合。至于原本的关陇军事集团。则和自己的附庸阶层一起成为了纯粹的贵族食利阶层。
大量的突厥人口和西域来客。进入内地定居。早已越过了传统王朝建立的长城边界以南。皇帝自己也将诸如北庭和西域之类的都护府辖区。看做是重要的地盘。怎么可能用一堵会限制流动的防御工事去阻隔呢?
因此。唐朝最终以扩大地方大员权力的藩镇制度来设计自己的版图。用来保护郡县制的长城就看上去更加无用了。一直到安史之乱后。除了少数几个刺头外。大部分藩镇也没有要推翻长安朝廷的意思。相反。在拱卫中央与内地的作用上有很多贡献。那么唐朝更没有动力去维护长城。
最后。当晚唐的朝廷失去了很多地方控制力时。边境内外的藩镇还是很好的控制着各自的领地。所以。长城也没有必要建立起来了。从后来的五代十国历史看。长城的确不是必要的设施。那么之前的盛唐和中唐也就没有去花钱造墙的可能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003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长城,唐朝,骑兵,突厥,匈奴,王朝,中原,鲜卑,自己的,修长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朝为什么不修长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谢邀。这个问题子渊曾经专门讲过。主要原因是唐朝初年国力强盛。而且骑兵部队与突厥旗鼓相当。没必要专门修长城进行防守。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