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柳永为了考取功名。曾经在长安漫游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让他对功名富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词的风格也渐渐变得丰富多样起来。
下面这首《少年游》便是一首怀古伤今的离别经典之作。柳永曾作为“西征客”来到唐朝旧都长安。在灞桥这样极具传统象征意义的地方。自然想起与友人的离别之情。柳永徘徊桥上。神思徜徉。离愁顿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词人开篇写在灞桥乘舟离开长安时的所见所感。“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直接点明所咏对象。在苍茫的暮色中。杨柳如烟。灞桥横卧。这景色一如汉、唐时代。灞桥是离别的象征。暮色容易引人生愁。无论是景色还是情思。都让人深感羁旅漂泊之感、异乡离别之愁。除此之外。诗人还特意点到了“风物尽前朝”。这种思接千古的写法。是人世沧桑、世代更迭的见证。如此一来。前两句便将叙事与怀古相接。空间的迷蒙感和时间的悠远感交织在一起。带给人沉郁深沉的思考。
接着。词人继续写景以突出离愁别恨。“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既“古”且“衰”的杨柳。百代以来。不知道被攀折过多少次了。本应婀娜的细腰似乎也变得憔悴不堪了。词人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哀景写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的频繁。突出了别恨的深重。
上片五句。词人通过眼中景、心中情。不仅表现了离别的悲凉。而且伤别中有怀古。思绪渺远。给离别增添了一种历史沧桑感。下片词人开始描写送别后的景象。也即离开长安后。置身舟中的所见所思所感。
词人说“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这比上片的景象还要凄清。词境也无限延伸。灞桥离别。本就令人伤感了。偏偏又当日落时分。秋色连天。夕阳残照。给本就萧瑟的景象。更增加了惨淡的色彩。也给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黯淡的阴影。令人颓丧、怅恼的景物与词人自己的离愁别怨交织在一起。使人愈增离恨之感。延绵不断的愁思。犹如长满了香草的沼泽一样化不开。
末尾三句“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词人将“阳关曲”和“断肠声”相呼应。转而从听觉方面写离愁。越发显得苍凉浓密了。词人客中尝尽离别滋味。本就够凄凉了。现在耳边听得阳关曲起。旧怨加上新愁。可谓悲凉至极。让人肝肠寸断了。词人目之所遇。耳之所闻。离情无不纷至沓来。最终。词人只能独自倚在画船的船舷上。将那种孤寂难耐的情怀洒向一江流水。
柳永的这首词。紧扣景物。以景喻情。将离愁的情思与历史的沧桑结合起来。虽然没有触及具体的史事。但通过富有韵味的景物。十分传神地抒发了离情别绪。波澜起伏的感情。虚实互应的写法。让情景相互交织在一起。笔力遒劲。境界高远。
词人不加丝毫议论。只通过凭吊风物。就抒发了无限感慨。灞桥、古柳、夕阳、阳关。每个意象都十分饱满。《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词洁辑评》更评价说“屯田此调。居然胜场。不独晓风残月之工也”。这些说法。无疑是正确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154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词人,阳关,离愁,长安,风物,前朝,柳永,夕阳,景物,让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柳永的《少年游》思接千古,誉为用自然笔法写难达之情,好在哪?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柳永为了考取功名。曾经在长安漫游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让他对功名富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词的风格也渐渐变得丰富多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