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长度一般只有三百米,会造成舰载机起降困难,为什么不把长度加长呢?
原创

航空母舰长度一般只有三百米,会造成舰载机起降困难,为什么不把长度加长呢?

好文

热门回答:

这玩意加不长。会被海浪掰断的!并不只是航母。几乎所有船都不能做到无限大。

相近的问题似乎回答过。又来邀请就再详细地说一下吧。

觉得人类可以造出的东西可以无限大的想法有点忽略掉了自然之力。

说一个一些人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的 桥会被风吹塌。

这个现象叫做卡门涡街效应。当气流吹过阻碍物的时候会产生一定频率的涡流

当涡流的震荡频率和桥的共振频率接近的话。桥就会开始晃动。超过桥的承受极限。这座桥就会被吹塌。

空气是这样。我们去到海里去看一看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呢?

一般我们看到风吹水面的时候会发现海水会荡漾起波涛。

波浪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和风吹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大。而是在于温度:

当海水温度不同的时候(海水温度定然不同)。海水会有一定的垂直运动。热水向上走冷水向下走。这时候海洋就形成了波浪。大家说的风起时只是推波助澜的效果。

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海水中的波浪也就有了一个固有的频率和波长。海浪的平均长度大约是200米左右。

当一艘船的长度大于400米的时候。如果波高小于船的吃水深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波高高于船的吃水深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将船架空的情况。

这时候船的底部有的地方会有浮力将船举起。有的地方则是空气。完全没有浮力。船的龙骨就会在这种不平衡的受力中扭曲变形——简单说就是船被掰弯了。

所以很多船只都被设计水线长度在安全长度范围之内。并不会超过安全范围给大海以掰弯自己的机会。

当然了上次答题有的人说很多集装箱船长度会超过400米的安全长度。但是这里是有偷手的!

你看大型集装箱船的设计是不是水线部分很短。上面再做延伸。

很多人觉得航母不超过300米其实航母也是这么偷的

都是在水线上继续探出相当长的距离。但是这件事是有限度的。过长地探出影响平衡性。

现在船做不成无限长。甲板探不出太多。因此一般的来说航母也就是300多米长了。

其他观点:

作为一名远洋船员。我们船也三百多米长。按照理论来说。船舶作为大型的运输工具。不应该是越大越好吗?航母也是一样的道理。甲板太短。舰载机起落风险是非常大。曾经就有舰载机没有掌握好力度滑出甲板。造成了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那么不管是航母还是商船为什么不建造长一点呢?毕竟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从建造工程方面考虑肯定能够实现呀?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大型船舶的长度基本上没有超过四百米的呢?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航海经历给大家科普一下。

我们平常驾驶的商船全长为三百二十一米。九个舱室。每次满载的载货量为二十七万吨左右。而每天的平均油耗在五十五吨左右。最大的速度也仅仅只有十七节。从这个数据来看。我们商船比航母还要大。而世界上最大的船舶也是我们的商船。但是长度也不会超过四百米。


首先:船舶虽然有自己的动力系统。也就是船尾的螺旋桨。螺旋桨正转船舶就是前进。螺旋桨反转船舶就是后退。即便如此。船舶由于长度的问题。每次靠离港的时候都要靠拖轮协助。毕竟船舶是非常笨重的。另外船舶在水里面航行没有汽车这么灵活。汽车可以随意地转向。调头。可以随时刹车。但是船舶在水里却不能。我们商船平常需要调头。都会申请两条大马力拖轮。船头一艘。船尾一艘。船头的拖轮使劲顶。船尾的全力向外拖拉。这样船舶就能实现原地调头了。但是如果航母在海里需要调头。没有拖轮的协助。即便是满舵。也需要很大一片海域。而航母作为一种军事武器。对灵活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把甲板建造得过长。就显得特别笨重了。只能前进后腿。不能转向。因为一不小心就转到岸上了。完全不符合航母机动性强的特点。

其次:不管是航母还是商船。都是由一块一块的钢板拼接而成了。我的航海生涯中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还记得有一年在我国虎门大桥附近。因为主机故障。船舶突然失控了。当时刚好在航道里面。我们船又是重载。为了不影响航道里面的其他船。发生更大的碰撞事件。海事局要求我们冲出航道。就这样我们船搁浅在航道外了。本以为船舶主机修好之后。再找一些小船把我们船上的货物卸下去一部分。船舶浮起来之后就可以继续航行了。谁知道刚刚搁浅。由于甲板上受力不均匀了。就发现船舶甲板有多处不同程度的开焊。最后进水。导致我们的船被报废。一样的道理。如果航母上的甲板过长。航母不像我们商船。装货的时候要提前制作配载图。甲板上的货物很均匀。而航母上一般都是舰载机的地方比较重。长度加长之后。航母的甲板上坚固程度就会下降。在舰载机起落的巨大冲击下。也很容易开焊导致事故。这种感觉就像平常我们用手掌拍打木板一样。一小块木板我们很难打裂。但是如果很大的一块木板。我们用手很容易就打裂成两段了。所以航母上面的长度不能轻易的增加。

最后:不管是航母还是商船。它们的使命就是在大海里面航行。有句话说得好“无风三尺浪”。再加上船舶航行过程中形成的波浪。对船舶具有很强的冲击作用。如果甲板设计得过长。受到风浪拍打的面积会增加。从而影响船舶的稳性。如果航母在航行的时候。总是会上下颠簸。对于船上的人员来说是特别难受的。这种感觉就像我们骑着自行车走在颠簸的路边上一样。并且船上也会有生活用品。就很难固定了。另外航母设计得过长。虽然舰载机起落方便了。但是对于整个航母来说稳定性也就下降了。这就像一个大型的不倒翁一样。如果把不倒翁的身体加长了。在风浪的作用下。这个大型的不倒翁也就很容易倒下起不来了。另外航母的速度是有严格要求的。如果甲板被放大。接触海面的面积大了。阻力增加了。航母的速度也会大大下降。到时候这个海水的巨无霸。似乎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更容易被敌方的导弹发现。更容易被击中。


第一:航母的主要作用就是舰载机的起落平台。航母长度有限。不能像陆地上这么方便。那么该如何保证舰载机的降落呢?毕竟舰载机降落的时候速度是非常快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国际上就研究出了“航母阻拦索”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条条特别强劲的钢丝绳。当舰载机快速地冲上甲板时。会放出舰载机尾部的勾子。用勾子挂住阻拦索。强行的给舰载机减速。让其稳稳地停落在航母甲板上。这就类似于。一个小朋友学骑自行车的时候。速度非常快地冲向了路边沟里面。突然大人跑过去从后面拉住了车后座。强行的为其降速。并且航母上面的阻拦索绝对不止一条。它在航母的尾端。每隔一段距离都会设计一根。保证舰载机肯定有一根被勾住。这样即便甲板很短。舰载机降落时的速度很快。也能快速地停下来。

第二:阻拦索必须定时的更新和保养。并且由于多条阻拦索的存在。勾住舰载机绝对不成问题。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万一舰载机突然出现问题呢。比如舰载机忘记放下来尾部的挂钩了。比如舰载机尾部的挂钩突然放不下来了。即便阻拦索再多。也是不能让飞机迅速停下来呀!其实这也不用担心。因为在航母的尾端还会设计一条“阻拦网”。类似于我们平常生活中见到的窗纱一样。钉在窗户上可以很好的隔绝蚊子飞进来。而阻拦网也是一样的作用。如果舰载机真的没有被勾住。那么阻拦网就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了。那就像一只大手掌一样。牢牢的困住舰载机。虽然这个时候的舰载机可能会有一定的损失。但是不至于冲下甲板。掉进海里面。所以即便是航母的长度有限。舰载机的安全也是能充分得到保证了。

第三: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的航母不仅不会加长甲板长度。甚至还有可能被缩小。至于舰载机起落的问题。也有了新的攻克。比如“垂直起降的舰载机”。也就是类似于直升机一样。可以垂直起飞也可以垂直降落。这样航母的飞行甲板根本就不需要那么长了。目前我国的F35隐形战斗机利用的就是垂直起降的方式。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舰载机的机型使用垂直起降的方式。航母上面舰载机指挥员的动作曾经火遍了全网。其实他们也是保障舰载机在有限长度的甲板上安全起降的一种屏障。因为舰载机上面的飞行员视觉是有盲区的。每次起飞降落时。都会有现场的指挥员在场。随时进行指挥。而在陆地上就不会有这种情况。所以即便是在有限的航母甲板上。目前舰载机的起落也是可以保证足够的安全的。根本没有必要去加长航母甲板。

很多人也许会说。我就要制造出全世界最大的航母。就要把航母的甲板加长。那么会造成哪些危害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第一:航母的甲板一旦加长。每次出海前。必须要随身携带两条以上的拖轮!航母只能前进和后退。如果在航道里面航行。在大幅度转向的时候。必须先让拖轮跑到自己的船头。使劲的顶一顶。要不然肯定会转到岸上。这么大的航母每次靠离港的时候。会特别的繁琐。一点一点地被拖轮拖进去。自己就像一个“傻大个”一样。生活无法自理。

第二:一般情况下。成本投入得越多。效率也就越高。而对于加长后的航母来说。却恰恰相反。航母加长了。马力增加了。需要的油耗多了。反而速度更慢了。即便航母的长度增加。而对于快递降落的舰载机来说。也不能靠在甲板上滑行主动停下来。也需要阻拦索。那么增加甲板长度又有什么意义呢?另外。对于在航母上生活的官兵来说也麻烦了。每次上班都要走上一里地。甚至都需要在航母上坐班车来到工作岗位上了。反倒不方便了。

第三:随着航母上甲板长度的增加。航母的稳定性变差。一旦遇到大风浪天气都不敢出海了。因为摇晃得实在太厉害了。甚至飞行员都爬不上舰载机了。生活区里面各种生活区用品洒落一地。特别狼狈。最为重要的是。甲板上也不会那么坚固了。万一航母被搁浅。那么长的甲板甚至有可能被拦腰截断。那不就成国际笑话了吗?所以现在的航母不追求大小了。而是追求效率。

大部分的商船都比航母长。航母的各种数据是综合因素考虑下。都是最佳的数据。我相信以后的航母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小。不会越来越长的。你们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其他观点:

航母三百米是个标准。正好是目前重型船舶的一个公共数值。基本上代表了人类目前的巨型船舶建造能力。

不能造的更大吗?当然可以。工程上难度不大。难度大的是如何经济高效的利用。不光是航母。现在所有的巨型船舶都得考虑这个问题。

国际上有个船舶标准。比如我们新闻里常见的“巴拿马型船只”(Panamax)。这个就是货轮建造的一个标准。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为要求。所以最大船宽≤32.3米。最大船长≤289.6米。最深吃水≤12.04米。。如此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那阶梯状的船闸。比巴拿马再大的就是“阿芙拉型”(Aframax)、“苏伊士型”(Suezmax)以及“超大型”(VLCC)和“超巨型”(ULCC)。

再对比美国“福特号”航母的尺寸:

舰长337米

舰宽77米(甲板)/41米(水线)

吃水12米

标准排水量101。600吨。满载排水量112,000吨

现在的美军航母已经超过了“巴拿马型”的60000-75000吨的数值和尺寸。它们处在“阿芙拉型”和“苏伊士型”以下的水准上。

早期的美国航母强调巴拿马运河的通行尺寸。但后来还是对航母性能让道。目前航母不再走巴拿马运河。仅两栖攻击舰做折叠准备后能过去。

除开美军的超级航母。大部分的航母都在65000上下。显然它们都有自己的工程考量。不是一味的增大面积和长度。航母她首先是艘船。是军舰。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移动的跑道。

不管怎么说。适航性能非常重要。作为体量巨大的个体。船舶吨位越重吃水越深。航母的作为一款需要机动部署的兵器。如果再超过当前吨位。势必会丧失掉一些通过能力。

世界上一些比较庞大的巨轮。它们连靠港都做不到。卸货只能在外海进行。而那些运河和船闸更是与它们无缘。航空母舰也是一个道理。大没关系。搞得自己行动不便就麻烦了。

其次航母讲求机动性能和快速部署能力。按照美军的标准。航母的速度要求比舰队普通巡航速度高出13节。而且航母的战机起飞也定义了逆风节数相对应的战机机位以及载荷。普遍要求达到逆风30节。航母在航行中需要不停的转向、调整和快速的机动。它比编队中的其它船只更加忙碌。所以做的过于笨重是不可能的。单纯的增加长度。无疑对机动能力尤其是转向是个破坏。

再就是吨位性能。美国航母概念就是12.5万吨上限。超过这个数值。航母的建造就会达到一个临界点。诸如各种设施的增加和维护成本的提升、人员数量的增加、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核反应堆功率的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数量问题等等。像常规动力的航母则低得多。以80000吨为上限。他们也是经过了科学的论证后才定出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并非固定的。是可以改变的。

倘若未来科学技术发生进步。有更先进的船舶建造学、材料学支撑。航母做的更大不是不可能。相反军事上很需要大航母。美军对航母的战机连续出勤架次非常在意。越大的航母越能代表战斗力。他们绝不仅仅考虑的是战斗机的起降难度问题。更多的还考虑了现实的作战经验。

不过目前虽然很难造出更巨型的航母。但饱含心思的各国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小九九。比如海上浮动平台。据说我国目前就在做这种打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难入眠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06:11

    航母,甲板,舰载机,船舶,长度,自己的,商船,拖轮,巴拿马运河,就会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06:11

    没想到大家都对航空母舰长度一般只有三百米,会造成舰载机起降困难,为什么不把长度加长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06:11

    这玩意加不长。会被海浪掰断的!并不只是航母。几乎所有船都不能做到无限大。相近的问题似乎回答过。又来邀请就再详细地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