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弟子规》到底是封建糟粕,还是文化瑰宝?
原创

《三字经》、《弟子规》到底是封建糟粕,还是文化瑰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读古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需一概吸收。

其他观点:

《三字经》、《弟子规》是我国的传统童蒙读物。教导人从小开始崇学向善。遵守规矩。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正能量故事都来自这两本书。如果连这些书都成了封建糟粕。那么。还有哪些书可以称得上是文化之宝?

先来看看这两本书。《弟子规》是仿照《三字经》的模式。两者都采用三字一句结构。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属于童蒙读物。唯一不同的是两本书的成书时间。《三字经》成书于宋代。《弟子规》从清康熙年间开始流传。这两者都属于正能量的读物。教育孩子要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养成良好的文化和做人的习惯。

认为《三字经》和《弟子规》是封建糟粕的人。要么没有系统读过这两本书。要么认为这两本书成书于封建社会。必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读物。不可否认。封建社会的确产生了许多思想糟粕。诸如三从四德、君权神授等等。但是这两本童蒙读物。却很好地保持了正能量的教育成果。如果把它们划入封建糟粕。显然是错误的。

现在我们提倡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去伪存真。让正能量的传统文化读物继续发扬光大。

其他观点:

这让我想起了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有一期唱《三字经》。一位百岁老人参加了演出。从这里就可以说明主流媒体还是认可《三字经》的。

我一直觉得《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读物要算也只能算是蒙学经典。虽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是。要把这些形容成文化瑰宝。那就点过了;但是。要把这些当成糟粕。那就又有点过了。

对待包括蒙学的传统文化。我觉得应当继承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按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所讲:“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通过对“损益”的解释看。这里即有继承和沿袭也有改革和变通。

我也不同意前些年有人把《弟子规》捧到很高的地位。可是有人说《弟子规》什么也不是。也是不对的。

至少《弟子规》在教小孩子懂礼。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而且里面的内容有很多也是适合今天的。

我也在《经典咏流传》中看到罗杰斯的两个女儿在唱《声律启蒙》。这也是蒙学。从这里你能感受到中文的音韵之美!

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影响了外国人不是很好吗?

再看《弟子规》和《三字经》里的内容。有很多都是教小孩子知书、懂礼还有历史。这些内容难道都不好?

那就有点太上纲上线了。

诚然。传统文化有其糟粕。可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精华。

就象我们现在用的汉字。虽然我才疏学浅。可我看到秦简、汉简上的文字我也是能认识一两个的。从汉字的传承上。就可以看出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承。

所以。我觉得。要客观的对侍《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蒙学读物对今天的作用。特别是要教导让孩子们发现这里的美!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10:35

    糟粕,三字,读物,弟子规,两本书,传统文化,封建,损益,成书,都是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10:35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字经》、《弟子规》到底是封建糟粕,还是文化瑰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10:35

    读古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需一概吸收。其他观点:《三字经》、《弟子规》是我国的传统童蒙读物。教导人从小开始崇学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