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男女。人们夸赞美女时。自然会想到用古时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人来比喻。
而人们讲俊帅男时。就会说到:“玉树临风。貌比潘安”来形容。那潘安是谁?到底有多少帅?除了帅还有什么事迹传世呢?
潘安是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
传说。因为潘安容貌俊美。每当潘安外出时。众多追慕者都会夹道围观。并争先向车上投掷水果。“掷果盈车”典故出于此。
潘安容貌俊美、有才情。但为追求更高的权位。趋炎附势投靠权臣贾谧。后潘安参与宫廷权利争斗。事败被杀并夷三族。
其他观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梦想。我们形容女子貌美。常常会说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等;我们形容男子英俊。常常会说地阁方圆、天庭饱满、相貌堂堂、貌若潘安等等。
在《战国策》中。对齐国的美男子邹忌形容道“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杜甫写诗评价楚国辞赋家宋玉时说“风流儒雅亦吾师”;《三国志》写“美周郎”周瑜时说“长壮有姿貌”等等。
据《晋书》记载:“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也。”如今人们常说的“潘安”。其实并非是他的本名。潘安名字的第一次出现是杜甫在《花底》一诗中。杜甫写到:“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曹魏的正始八年(247年)。潘安出生在了荥阳郡中牟县(今天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一带。也有人提出潘安出生在河南郑州巩义市)。其父做过太守。父亲任过琅邪内史。潘安虽然不是名门望族。但也算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后。
受到家庭的熏陶。潘安自小潜心学习儒家学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为特别聪颖。才华横溢。乡亲们称潘安为神童。并以“终贾之俦”来比喻他。所谓“终贾”。指的是汉朝初年两位年少成名的才子——终军和贾谊。
人吃什么利。就会受什么害。潘安成也才华。败也才华。少年成名后。潘安顺利进入权臣贾充的幕僚班子。此后。潘安一直在京城洛阳任职。可谓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但因才华外露。潘安屡屡遭到排挤和嫉恨。命运并不顺风顺水。始终没有获得更为广阔的舞台。
厄运有时候来得很是突然。潘安卷入一场漫无边际的争斗之中。被八王之乱的赢家赵王司马伦诛杀。并遭到满门清洗。夷灭三族。
潘安凄凄惨惨地走了。但他才貌双绝的名声却留了下来。后人对此津津乐道。越传越有意思。
说是潘安仪态大方。外表堂堂。既是一个出了名的帅哥。还能写一手辞藻绝丽的好文章。因此惹得女人们争着看他一眼。有一次。潘安乘车出行。洛阳大街的妇人们手牵手拦住了他的车子。并把水果扔向车中。以表达爱慕。以至于潘安载着满车的水果回到府中。
和潘安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时另一位文学家张载相貌丑陋。他每次外出时。都会有小孩子用瓦片和石子丢他。人比人、气死人。张载因此常常很是沮丧。回家后闷闷不乐。心中充满怨气。
《世说新语》中说:“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这段话虽然没有告诉我们潘安到底有多美。但是能被粉丝们连手围堵。潘安长得绝对不一般。
看到潘安人气指数这么高。写出《三都赋》。导致“洛阳纸贵”的辞赋家左思学着潘安的样子外出游玩。他哪里会想到。妇人们在大街上看见他。纷纷向他吐唾沫。左思落了个落荒而逃。
“掷果潘安”的事情越穿越神奇。南朝文学家刘孝标在注引《语林》一书时所记载的:“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掷果的对象仍然是潘安。而掷果人却变成了“老妪”。
在《世说新语》中。关于潘安的描述除了“掷果”。还有“连璧”。书中写道:“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夏侯湛是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夏侯渊的曾孙。和潘安相似。他也是年少成名、才华横溢。而且英俊潇洒。于是人们便将他们二人同行称作“连璧”。
判断人的长相好坏。往往因人而异。兰陵王的潇洒之美。宋玉的神秘之美。卫阶的玉珠之美等等都成为佳话。而潘安能让人们牵手围堵。那绝对称得上西晋的大明星了。
其他观点: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号檀奴、檀郎。诗圣杜甫曾有“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的诗句。后人大概亦因此称潘岳为“潘安”吧。
《世说新语》当中是这样描述潘安的美貌的: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索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文中除了“有姿容。好神情”六字之外。虽未具体描述潘安的美貌。但从众妇人对潘安和左太冲的区别对待。可以看出潘安的美貌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
而且从刘孝标注引的《语林》中“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这便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可以看出潘安的“粉丝”当中还有一帮老妇人。 那么用”公子世无双“来形容他的容貌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晋书》当中用“美姿仪”三个字来形容潘安的美。同样也是没有具体的描述。
或许是因为潘安的美已经超脱了文字所能描写的范畴吧。史书当中对他美貌的具体描写我还真没找到。所以看到这些对潘安容貌的朦胧描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翩翩公子的形象:他着一袭白衣向我缓缓走来。一头乌发用丝带绑着。几缕青丝随意散落。洒脱又不失文雅。皮肤白皙但又不病态。柔美的五官中显现出的是恣意和洒脱。一个人。一壶酒。姿态闲雅。美得让人惊心。
我想。此刻一定还有某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在一个隐秘的角落里面偷偷观望.......
当然。假若潘安空有一副好皮囊。那即使在一千七百年前的西晋。也是可以很吃香的。如果他想。他依旧可以毫不费力地做一个傲岸不羁、风流倜傥的美男子。而且仅凭他的美貌。他还可以在当时颇负盛名。
但明明可以拼颜值的潘大帅哥却不屑于这样。偏偏要和我们拼智慧。拼才华。这是不给我们这些既没有美貌、又没有才华的人留活路啊!
潘安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美男。还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金谷二十四友”之首。
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当中“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便是形容潘安和陆机乃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王勃在他的绝笔《滕王阁序》当中也有类似的描述:“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无论是谁。能在史册上留名已十分不易。毕竟历史记住的那些人除了帝王、统治者之外。个个都是不一般的。而对于普通人。能被自己的子孙后代以及邻里之人记住已经算很不错了。潘安因为他的才华而在史书里留下如此名号。可见他在文学上也是颇有建树的。而并不是空有美貌。
由于潘安美貌与才华并存。所以我想象当中的他又是这样的:他一手执瑶盏。一手握紫毫。一边饮酒。一边作赋。好不快活!
美貌与才华并存的男子虽然少见。但也不是仅此一个。可这样罕见的男子他还为官清廉。政绩斐然。这又是潘安的一个过人之处。
潘安做河阳县令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令满县载桃花。浇花息讼甚得百姓遗爱。很是擅长治理河阳县这一方水土。
诗仙李白都曾写到“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后人也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代指潘安。可见潘安的这一番作为还是很受大家称赞的。
我甚至都怀疑当时的潘安是具有”因地制宜“的先进思想的。毕竟鲜有满县栽桃树最后大获成功的事例。但史书并无相关记载。所以这只能算作我对于自己欣赏之人的妄加猜测罢了。
我并不羡慕那些有幸看到潘安容颜的女子。因为在当下美男子并不稀缺。但我承认我十分羡慕潘安和他妻子杨氏的“潘杨之好”。
潘安十二岁便与妻子杨氏订婚。两人一直幸福美满。但不幸的是。杨氏早亡。潘安对亡妻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还因难忍相思之苦。而写了一首又一首《悼亡诗》悼念杨氏。自此开创了悼亡诗的先河。
“如彼翰鸟林。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在他的《悼亡诗》中。我对这两句情有独钟。杨氏的亡故对于潘安而言。就像那深林里的鸟儿。双双栖落枝头却突然形单影只;像那水里的比目鱼。一起游着却中途被分开......
可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是潘安所期待的。他对杨氏的离去是始料不及的。也是无可奈何的。所以他宁可寂寥余生。也不愿和其他女子将就。
这要是放在当下。潘安那是妥妥的火星男啊!在如今男女平等的社会当中。为亡妻守寡已实属难得。更何况是在女子地位十分低下的古代呢!
如此忠一和深情的潘安已是人间难得。可偏偏我们的潘大帅哥还是个大孝子。他辞官奉母的孝心。《二十四孝》里面都有记载。
潘安事亲至孝。他做河阳县县令时。他的父亲就已去世。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他常常抽出时间。亲自搀扶母亲去桃林中赏花游乐。而且当母亲染病思归故里的时候。决然辞官。带母亲回乡。
潘安本来有大好前途。为了母亲却心甘情愿放弃仕途。而且回到家乡之后。迫于生计。他不得不“事农桑”......总之潘安为了侍奉母亲安享晚年。所放弃的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所以在我眼中潘安又是这样的:虽容貌俊美。但饱含沧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251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潘安,安仁,美貌,的是,才华,文学家,洛阳,西晋,妇人,容貌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的潘安到底长的有多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男女。人们夸赞美女时。自然会想到用古时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人来比喻。而人们讲俊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