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战役前,英美是否与法西斯德国单独讲和?
原创

柏林战役前,英美是否与法西斯德国单独讲和?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但希姆莱最终正式表达愿意投降。还是晚了。那是1945年4月底。在盟国看来实际已经没有多少价值。随即希特勒宣布。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无耻的背叛”。希姆莱被希特勒剥夺一切职务。于是希姆莱开始逃亡。两周后被英军逮捕。最终服毒自尽。

实际上涉事方不仅是美德双方。也包括当时的英国与苏联。英国参与了本次秘密谈判。苏联则向瑞士派去特工。试图搞清楚谈判内容是否对自己有利。日出行动的谈判进行到第三轮之际。便有莫名的牧师模样人闯进谈判地点。美国人于是立刻提议更换地点(后来证明那名牧师就是苏联特工。他临终之际将此事透露给儿子。儿子又透露给记者)。

其他观点:

感谢邀请。

(请点关注和赞。你们的关注是我写写下去源泉和动力)

两条即可证明

慕尼黑阴谋可以看出媾和一直存在。

柏林战役前大批科学家和主要军事科技转入美英例如V2火箭为代表。

具体史实如下:

二战爆发前。美英法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企图将法西斯祸水向东引;苏联则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立自保。结果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英苏美都先后遭到了法西斯的进攻。例如:

从慕尼黑会议可以清楚理处英美和苏联的同床异梦。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德国觊觎捷克很久。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峰。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

祸水东引:

二战之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希望将希特勒的战争危害引向东部。使其首先攻打苏联。同时维护英法的即得利益。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之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故此放弃与英法共同抗德。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德国在日后可能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达成闪电战军事效果。避免过早与苏联发生冲突。故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

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

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

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

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

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

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慕尼黑会议被德国强占的苏台德区:慕尼黑会议―“害人终害己”:说到慕尼黑这个地方。足球迷们一定会想到拜仁慕尼黑这支著名的球队。它也因在二战爆发前上演了一出“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而出名。慕尼黑会议这个故事要从捷克斯洛伐克说起。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多居住在苏台德地区。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后以后。扶植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党制造民族纠纷。企图将它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出来。进而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苏台德日耳曼人发动暴乱。德捷边境环境趋于紧张。此时。英法不愿再次被拖到战争的混水中。为了求得一时的和平。他们威逼捷克斯洛伐克向法西斯德国屈服。因此张伯伦从1938年9月15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企图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并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祸水东引。9月30日。经过幕后策划。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德国总理希特勒在慕尼黑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1938年10月10日前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移交给德国;英法对新国界提供保证。

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虽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4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之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

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

所以二战中。到柏林战役时当时美军101空降师和巴顿的第一师甚至已经做好了进攻柏林的作战计划。为了赶在英美军队之前攻克柏林。苏军统帅部决定1945年4月发动进攻柏林征服者的荣耀可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苏军最近的部队距离柏林市区不到60公里。当时东线的苏军已经从东面北面两个方向包围了柏林。二战末期。当盟军会师易北河后。纳粹德国其实已无力再战。攻下柏林只是时间问题。可以说美国人先到柏林,不打柏林是不想多让士兵流血牺牲。苏联为了打柏林。牺牲了十万多人。..............让盟军来啃一样痛....不死个十几万是打不下来的...不过说不定盟军保证投降后不转交战俘给苏军的话。估计会好打很多盟军统帅蒙哥马利认为:攻取柏林可能会造成盟军十万以上的伤亡。代价太大。所以放弃了进攻机会。东线往苏军这边倒。这是老天决定的。外加上一千万名苏军士兵的性命为代价

所以瓜分德国冷战的前奏;意识形态的分歧。不过客观的二战中。柏林战役时(瓜分德国)二战都是盟军。作用在欧战上是浓重的一笔。但是从上述史实来看。包括V2火箭在内一大批科学家在苏联发动柏林战役前转向西方。所以美国最先造出原子弹。苏联攻占柏林付出惨痛代价。得到的是德国科技和工业的皮毛。由此可见媾和一定存在。

其他观点: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多多关注!

别说柏林战役前。政治媾和贯穿二战的始终。既有英美苏主动的。也有纳粹德国主动的。要按战事的具体进展来说。苏德战争初期。由于德军摧枯拉朽的攻击。苏联红军一泻千里。斯大林就曾与希特勒单独媾和。但希特勒那时顺风顺水。拒绝了斯大林的提议。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保卢斯被围后。纳粹德国风光不在。希特勒曾派人联系英美。希望单方面媾和。但英美与苏联等61国签订了大西洋公约。承诺了不单独和法西斯媾和。所以断然拒绝了希特勒的请求。

到45年柏林战役前。胜败已经基本注定。这种媾和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纳粹必须被根除是全世界的呼声。英美政府的任何人不可能背历史而动 。去和奄奄一息的德国讲和。另外。苏联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才赢得了东线的胜利。英美不顾大西洋宪章的规定单独和德国媾和。必将极大的损害苏联的利益。这是要挑起新的战事的节奏啊。谁都不会去冒这个险。而且。在日本人的问题上。美国还指望苏联伸出援手。以减轻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日益加重的伤亡。更不可能单独和法西斯德国媾和。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30:40

    德国,苏联,希特勒,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英法,法西斯,张伯伦,政策,英国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30:40

    没想到大家都对柏林战役前,英美是否与法西斯德国单独讲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30:40

    但希姆莱最终正式表达愿意投降。还是晚了。那是1945年4月底。在盟国看来实际已经没有多少价值。随即希特勒宣布。这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