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名医是哪几位,各自的简介?
原创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名医是哪几位,各自的简介?

好文

热门回答:

中国古代名医很多。下面介绍一下自己认为的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战国时代名医。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病。尤其擅长针灸、方药综合治疗技术。被尊为医祖。晋代葛洪称他为“治疾之圣”。

华佗(约145-208年)。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杰出医学家。精晓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尤其精于外科、针灸。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著有《青囊书》、《枕中灸刺经》等多种医书。可惜均佚。

张仲景(约150—219年)。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王叔和。生卒、里籍、为官等史迹说法不一。生卒约为201—280年。山东高平(今山东省邹城)人。魏太医令。他整理《伤寒杂病论》。对保存古代医学文献做出贡献;著述《脉经》。使古代脉学系统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

皇甫谧(215—282年)。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所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被誉为“针灸鼻祖”。

葛洪(283—363年)东晋医药学家、养生学家。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肘后备急方》《抱朴子·内外篇》《金匮药方》等。

孙思邈(581—682)。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区)人。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福禄论》《摄生真录》《枕中素书》《医家要妙》等。后人尊为“药王”。

钱乙(约l032—1113年)。北宋著名儿科学家。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作有《伤寒论发微》5卷。《婴孺论》100篇。《钱氏小儿方》8卷。《小儿药证直诀》3卷。后一种仅存。其他均佚。

朱震亨(1281─1358年)。元代著名的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著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和《外科精要发挥》等。现仅存前三书。经门人整理的著作有《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脉因证治》和《金匮钩玄》等。

李时珍(1518—1593)。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科学家。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历经27年。三易其稿。完成巨著《本草纲目》。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书。另有《五脏图论》《命门考》等。已佚。

你认为的中国古代名医还有谁请补充。

其他观点:

名医。指在一个时期内。在一定区域内有名气的医生。通常也是指医术高明的医生。

在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名医:

1、扁脉学倡导者——扁鹊

姓泰。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因此被称为“脉学之宗”。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司马迁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扁鹊“是切脉治病的创始人”。张仲景赞赏不绝地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扁鹊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去治疗各种病症。他自说:“越人之为方。不等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可以说。扁鹊奠定了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2、外科之祖——华陀

华佗。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毫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  

华佗高明之处。就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最突出的。应数麻醉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疗法“五禽之戏”的创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 

“五禽之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动作是模仿虎扑动前肢、鹿伸转头颈、熊伏倒站起、猿脚尖纵跳、鸟展翅飞翔等。

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3、医圣——张仲景

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他自小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后来。张仲景成为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他是处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张仲景目击心伤。“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于是。他发愤研究医学。“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相传张仲景五十岁左右。曾在长沙做太守。他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病人看病的医生。通称“坐堂”。那医生就叫“坐堂医生”。

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读了《伤寒论》后喜曰:“此真活人也”。南北朝时陶弘景说:“惟仲景一方。最为众方之祖”。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伤寒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也是医家必读。

4、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扑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候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这是晋代科学家葛洪在治学上的一句名言。

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

他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内篇属于道教的著作。但其中有部分是总结我国古代炼丹术的名篇;外篇说的是人间得失。世道好坏等事。其中《钧世》、《尚博》、《辞义》等篇。是著名的文论著作。

《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收录的方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药容易。价钱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挂在肘后随行。即使在缺医少药的山村、旅途。也可随时用来救急。  

葛洪治学严谨。几十年如一日。自经史百家到短杂文章。共读了近万卷。他对苦读常常流露出得意之情。他说:“孜孜而勤之。夙夜以勉之。命尽日中而不释。饥寒危困而不废。岂以有求于世哉。诚乐之自然也”。

5、药王——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辉县)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因治愈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扯谎采“长生不老药”献皇上。偷跑了。监视他的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人们把他尊称为“药王”。

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特别是。书中首创“复方”。《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发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强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

《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此书共三十卷。其中收录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所未有的药物。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这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

孙思邈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历代名医图赞》称道:“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

6、儿科之祖——钱乙

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有《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论治的范例。

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钱乙在实践中认识到。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其病理特征:“易虚易产。易寒易热”。在诊断上。他主张从面部和眼部诊察小儿的五脏疾病。在处方用药方面。力戒妄攻、误下与峻补。主张“柔润”的原则。

钱乙著有《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等书。但皆散失不传。现存《小儿药证直诀》。或叫《小儿药证真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称钱乙的书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

7、法医之祖——宋慈

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地区)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著有《洗冤集录》。西方普遍认为正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8、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人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艰苦。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

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遗祸无穷。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9、《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吴谦。字文吉。清朝安徽翕欠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它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

吴谦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曾任太医院右院判。作为御医。吴谦经常随侍于皇帝身边。乾隆五年(1740年)早春二月。乾隆帝患了感冒。吴谦、陈止敬等御医“敬谨调理。甚属勤劳。……且奏效甚速”。使乾隆帝很快就痊愈了。吴谦等因而受到了嘉奖。在为宫廷服务期间。吴谦多次受到这样的恩赏。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帝敕命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1742年。《医宗金鉴》纂修完成。乾隆帝赐名为《医宗金鉴》。并御赐编纂者每人一部书、一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自1749年起。清太医院将《医宗金鉴》定为医学生教科书;这部书还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读者的欢迎。

《医宗金鉴》是作者们对18世纪以前的历代医学著作加以校订、删补。并节录编辑而成书的。是宫廷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医宗金鉴》一书。从医学文献校订整理的角度体现了宫廷医学的学术水准和成就。

10、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

叶天士名叶桂。字天士。号秀岩。清医学家。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其他观点: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至今都没有权威定论。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模糊印象。而我国历代名医也确实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向他们表达深切的敬意和感谢。与此同时。本人集中整理了许多有史料记载。可供研究推断的观点。并结合有分歧看法的历代名医。按其专注领域。社会成就和历史地位。就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的排名。给出了一般性。有参考性的观点。排名不分先后。只遵循年代为序。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排名:

第一名:黄帝(远古时代)。代表作《内经》

淘汰名医:神农。代表作《神农本草经》。神农。即炎帝。为上古时期的传说人物。因为从有巢氏到燧火氏。再到神农氏。这些传说中的人实际上是不利考证的。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第二名:扁鹊(战国时期)。医祖。脉学介导者。失传作《扁鹊内经》《扁鹊外经》

第三名:华佗(东汉末年)。外科鼻祖。失传作《青囊经》

第四名: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圣。代表作《伤寒杂病论》

淘汰名医:朱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代表作《格物余论》。都是温病学研究达人。只是经过了:伤寒(汉)-伤寒论无效(隋唐)-寒凉(宋)-温补(元明)—温热(清)的理论变化。其实都是气候变化引起的。

所以这里还要淘汰一位名医:叶天士。清代著名医学家。代表作《叶案存真》《温热论》。都是温病大家。同时。叶桂和我后面要论述的清代名医吴谦也有冲突。会有后述。一般正常是每个朝代优选出一位最著名的名医进入排名。除非这个朝代人才辈出。引领不同领域的风骚。成为了始祖。

第五名:皇甫谧(西晋)。针灸鼻祖。代表作《针灸甲乙经》

淘汰名医:葛洪。东晋的著名医学家。葛洪还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其代表作《抱朴子》。分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但是介于内篇说的是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袪病等事。属于道教著作。本人作为道教信仰者。更愿意祖师爷被人称为葛仙翁。

第六名:孙思邈(唐代)。药王。代表作《千金要方》

第七名:钱乙(宋代)。儿科鼻祖。代表作《小儿药证直诀》

第八名:宋慈(宋代)。法医鼻祖。代表作《洗冤集录》

第九名:李时珍(明代)。药圣。代表作《本草纲目》

第十名:吴谦(清代)。《医宗金鉴》总修官。代表作《运气要诀》《眼科心法要诀》

淘汰名医:叶天士。上面有提到的清代著名医学家。也是清代排名容易定位模糊的医学家。这个要重点说一说。因为抽茧剥丝才容易明白。叶天士的师父是张璐。其师张璐(1617-1699)。和喻嘉言(1585—1664)。吴谦(1689~1748)并称清初三大名医。三大国手。相比之下。叶天士的辈分要低一级。同时。叶天士专注医案。临床经验丰富。但比较难懂。而吴谦著书通俗。一病一方。疗效可靠。平易稳妥。最适合传师授教。因此。当时在民间有“执一书而治天下病”的口碑。另外。吴谦为《医宗金鉴》的成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医宗金鉴》是乾隆皇帝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此书是清政府官修的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界的百科全书。集我国古代医籍文献之大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9:25

    扁鹊,名医,华佗,医学,李时珍,代表作,伤寒论,伤寒,针灸,张仲景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9:25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名医是哪几位,各自的简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9:25

    中国古代名医很多。下面介绍一下自己认为的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郡鄚(今河北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