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救人无数,有没有关于他的小故事分享一下?
原创

药王孙思邈救人无数,有没有关于他的小故事分享一下?

好文

热门回答:

故事一

医虎喉:据说孙思邈一次夜间出诊的时候。遇到一只似乎要向他求救的老虎。他仔细一看发现老虎被人骨鲠住。便帮老虎治疗取出骨头。之后老虎为了报恩而成为他的侍者。

故事二

开棺救活产妇:传说孙思邈一次出诊偶遇出殡队伍。发现棺材渗出鲜血。乃请求开棺并救活棺内难产的妇人与腹中的婴儿。

其他观点:

大家好。我是张叔。有幸来解答

今天就给大家讲药王孙思邈给一条老龙治病的故事

传说在孙思邈五十岁那年。一个秋天的夜里。他正在看医书。半夜时分。忽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隆隆隆”的雷声。由远到近。连窗户都被震的咯咯作响。接着就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打在屋顶上。发出来了很大的声音。但是孙思貌一心沉醉在医书。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孙思邈请老人坐下给他把脉。良久。孙思貌一皱眉。摇头说:“老先生。人的脉象有浮、沉、迟、数、虚、实等几种。可是您的脉象这些都没有。恐怕您不是凡人吧”

老人听见了笑说:“那您看我像什么呢?”

孙思貌说:“您的脉象起伏不定。有翻江倒海。腾云起雾之象。我想您应该是龙吧”

老人一听。哈哈大笑。说:“孙先生果然不愧是名满天下的药王神医。看来我这次真的是找对人了。先生说的不错。我确实是一条龙。在半年之前我开始得病。明明饿的慌。却什么都吃不下去。只能喝稀汤度日。眼看身体越来越差。所以特来拜访先生救我一救的”

孙思貌想了一下说:“你的病到也不难治。可是你今天变成人的样子来。我没办法知道你的情况。这样吧。后日中午。你现真身来找我。定可以治好你”

第二天孙思貌找来一个大桶。在里面倒上配好的汤药。并在里面还放了一些白色粉末。又准备好了一尺五寸长的金针。

到了约定时间。孙思貌如约等着老龙。忽然一声巨响。吓的连忙跑出屋外查看。自家的院墙竟然有一个大洞。老龙的头从洞里伸出来了。原来是老龙怕被人看到。就从地底下钻过来了。身子藏在地底下。孙思貌一看。笑着说:“龙君真有你的。我这就给你拿药”

孙思貌提着事先准备好的药放到老龙面前。让它喝下去。老龙一看。又黑又稠。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不禁有点发憷。但还是硬着头皮喝下去了。喝完。咧着嘴说:“先生。这是什么药。太难喝了”。孙思貌说:“这叫白瓣曲子汤。专门治你这病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快全部喝完”

孙思貌见老龙野性难驯。知道不能像对待平常人那样给它治病。于是偷偷的拿出了事先藏在怀里的金针。偷偷的绕到老龙背后。猛的一下跳到龙头上。拿出金针。对准龙角旁边的一个位置就扎了下去。老龙疼的大叫。拼命的摇脑袋。想把孙思貌甩下来。可是忽然间觉得全身无力。。嘴巴也吹不了风。孙思貌就放开了它。老龙说:“先生。我虽然有病在身。但还是条龙。没想到被你一针扎下去竟然动弹不得”

孙思貌收回老龙头上的针。指着大蛇说“你身体并没有什么病。只是这条蛇堵住了你的喉咙。你自然没胃口吃不下东西”。老龙恍然大悟说“这条蛇是我半年前吞下去的。竟然没死。多亏孙先生相救。不然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好呢。多谢您刚才给我配的仙药”

孙思貌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哪里是什么仙药。只不过是陈醋和蒜泥伴在一起罢了。这两样东西又酸又辣。一进喉咙。蛇当然受不了。只好往外逃了”老龙也笑着说“怪不得这么难喝呢”

其他观点:

这件中国明代木雕。收藏于中国医史博物馆。上面雕刻了黄帝、伏羲、神农及孙思邈。当时很多人家里都供奉这样的雕像。孙思邈是中国唐代的名医。被后世称为药王。他写的《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著作。但作为一代名医。孙思邈一开始并不敢把当医生作为自己的理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孙思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读过书。但是并未进入仕途。他把入仕的愿望寄托在了天资聪颖的儿子身上。由于家庭窘迫。再加上孙思邈自幼体弱多病。孙家的日子越过越紧。懂事的孙思邈觉得愧对父母。同时他看到亲戚邻里有人生病也大多没钱看病。于是萌生了长大后学医的念头。但他又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孙思邈暗暗发誓。即使做不了医生。也要精通医学业余时间给人看病。孙思邈在完成私塾课业后。常常会偷着找一些医药书籍来读。每次他都将借来的一书整册抄录。烂熟于心。除父亲外。家里人并不反对孙思邈学医。有时候家里的姐妹生病。都让孙思邈诊治。这样孙思邈大受鼓舞。他对医药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医术也大有长进。因为一件突发的事情。改变了孙思邈父亲的想法。

一天孙思邈的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突然跌坐在地上。脖子硬挺。脸色青紫。全身盗汗不止。连话也说不出来。村里的人都没有见过这种病没人敢治。孙母急哭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见此情景。孙思邈跑到母亲身边。低声说父亲得的是什么病?以及医术上所记载的药方。孙母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立即去药铺买药。药熬好后给孙父喝下。孙父服药后觉得喉部滋润。发音顺畅。脸色也渐渐正常。他从此改变了要求儿子走仕途的想法同意孙思邈学医。孙父嘱咐儿子。以后若给人看病。需要把病人当成自己家人一样对待。孙思邈激动的连连点头。孙思邈的医德医风非常高尚。对待病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富贵贫贱、不分时间地点。认认真真的给病人看病。全心全意的为病人服务。所以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有的医学院校就把它作为医生行医的一个准则。甚至作为校训。所以对后世医德医风。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楷模。

孙思邈求医的道路漫长而艰辛。而他始终保持着行医救人的初心不断学习。不断摸索。最终成名。越来越多的人找他看病。唐太宗李世民听完孙思邈的名声。也特地召她到宫中来为皇后看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古书记载。唐贞观年间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理完朝政后留下大臣徐懋公问道。长孙皇后怀胎十个多月不能分娩。现在又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太医无能为力。这该如何是好?徐懋功看着一脸愁容的皇帝说道。臣早听说民间有位叫孙思邈的名医。疑难杂症一经他手都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以臣之见还是召他入宫为娘娘诊治。唐太宗听后表示赞同。立即下令找孙思邈入宫。孙思邈入宫后。唐太宗迫不及待的召见了他。并请他立刻为长孙皇后看病。这时陪同诊治的太医们可坐不住了。他们认为如果孙思邈一旦为皇后治好病。皇上就会重用孙思邈。就直接威胁到太医们的地位。为了阻止孙思邈为皇后看病。太医们联合上奏。孙思邈地位低下。不能让他接近皇后凤体。正当唐太宗犹豫的时候。孙思邈自告奋勇说。我可以悬丝诊脉。唐太宗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孙思邈于是让宫女取来一根红线。自己握着一端。另一端让宫女系在皇后的右手腕上。孙思邈坐在窗外的桌子旁。开始为皇后诊脉。他捏着丝线不一会儿便说。已经了解了皇后娘娘的病情。虽说孙思邈医术高超。但他真的能悬丝诊脉吗?当时正在焦急等待的唐太宗。询问孙思邈该如何诊治。孙思邈答道。只需要在皇后娘娘左手上扎一针就能分娩。再吃上几副汤药就会逐渐痊愈。唐太宗大喜。他命孙思邈即可给皇后扎针。果不其然。皇后很快顺利分娩。专家说。并不能通过一根丝线来诊脉。那孙思邈是如何得知皇后病情的呢?

原来孙思邈在悬丝诊脉前。已经像服侍皇后的几个宫女详细询问了皇后的病情。又要来了太医所开的处方。掌握了不少情况。孙思邈在悬丝诊脉的时候。其实想的是如何开药方。唐太宗看着刚出生的皇子非常高兴。亲自在宫中设宴款待孙思邈。想让他留在宫中掌管太医院。而孙思邈却婉言谢绝了唐太宗的提议。孙思邈是道德非常高尚的人。它应该是解除天下人的疾苦为己任。他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既不追求荣华富贵也不愿意专职为某一个人服务。所以他拒绝了唐太宗的要求。到民间去行医。这应该说是个非道德思想非常高尚的人。唐太宗也能理解。所以也没勉强他。

孙思邈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他对待病人不管贫富老幼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都有求必应。深为百姓崇敬。这件收藏于中国医史博物馆的三皇及孙思邈木雕像雕刻于中国明代。把孙思邈与黄帝、伏羲、神农雕刻在一起。当时很多人家里都会供奉这样的雕像。这足以看出孙思邈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孙思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难以检索。他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成《千金要方》。该书系统总结了唐初以前的医学成就。第一卷为总论。内容包括医德、本草、制药等。其中《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成为中医伦理学的基础。总论是各科临床施治。包括妇科三卷。儿科一卷。五官科一卷。内科十五卷。外科三卷。另外还有解毒急救。食治养生。脉学及针灸学的内容。孙思邈认为人类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往往能救人一命。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

孙思邈医术医德名扬天下。很多人都会慕名前来找他看病或拜师学医。据史书记载。初唐文学家卢照邻因患疾病找孙思邈医治。后来竟然拜孙思邈为师。他还帮助孙思邈写成了另一部著名的医书《千金翼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673年。30多岁的卢照邻染了麻风病。他头发稀疏。脸上长满毒疮。四处寻医无人愿意收治。卢照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孙思邈。看着面前的卢照邻。孙思邈便知道了病因。他让卢照邻留下接受治疗。卢照邻被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所折服。坚持要把孙思邈为师。孙思邈觉得卢照邻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实在不忍心将他拒之门外便没有推辞。收下了这位弟子。一天卢照邻坐在院子里望着眼前的梨树闷不做声。孙思邈走过去。问他有什么心事。卢照邻说道。我身患恶疾。就像这棵生了病的梨树。前些日子我写了篇文章。取名《病梨树赋》。请老师过目。孙思邈读后摇头说道。你对疾病太悲观了。要放宽心。这样病才能早些好起来。

卢照邻在恩师的耐心指导下。心胸渐渐变得开阔起来。不久后。他帮助师傅孙思邈写成了另一部著名的医书。《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孙思邈在写完了《千金药方》之后。又经过二三十年的临床实践。又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千金药方》加以补充。一共分了十三卷。大家可以想象三十卷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他这里边的内容特别是其中把养生和临床结合治疗起来来研究防病治病。对后世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公元682年。百岁老人孙思邈去世。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我们将其故乡陕西省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还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孙思邈所写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后人广泛印行。并流传到海外。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著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旧日梦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9:36

    孙思邈,皇后,千金,太宗,医德,看着,医术,医书,太医,药王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9:36

    没想到大家都对药王孙思邈救人无数,有没有关于他的小故事分享一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9:36

    故事一 医虎喉:据说孙思邈一次夜间出诊的时候。遇到一只似乎要向他求救的老虎。他仔细一看发现老虎被人骨鲠住。便帮老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