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虽然张爱玲与其母亲不和。但并不代表母亲对她没有影响。反而。可能这种影响才是伴随她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她与母亲曾处于相同的环境。她有着母亲遗传的基因。与母亲有相似之处。自然也不意外。
你的问题是命运。我就从这个词入手来回答年青与晚年的迥然不同的原因。命是与生俱来的。但运却是会改变的。悲催的结局是注定了的。但并不排除过程中也会有璀璨的火花。这是为何年青轰轰烈烈。晚年却孤独终老的答案。
其他观点:
早慧的女子往往命运多舛。比如张爱玲。她7岁的时候就开始写小说。有一篇写的是家庭悲剧。还有一篇是关于一个女子失恋自杀的故事。而这仿佛是对她人生的隐喻。注定了她在家庭和恋爱上都难得圆满。
(张爱玲旧照)
张爱玲的出身。要比民国时期很多当红名媛的出身显赫得多。她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祖父张佩伦亦是晚清名臣。
若是世道不变。张爱玲的家族原本应该继续花团锦簇。
但是。在张爱玲还没出生前。清朝亡了。那些原本显赫的家族由于不屑于向民国折腰。因此而寂然没落。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自幼养尊处优。但革命党却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天换地的气势。
民国建立后。张廷重成了满清遗少型的少爷。他始终觉得。一切都是旧的好。新世界让他总是无所适从。
不管怎么说。家底厚实。倒也不急着一定要腆着脸去求民国政府赏饭。那便先将已经订下婚约的未婚妻黄素琼娶过门吧。
论起家世。黄素琼的祖父可做过晚清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张黄两家又是世交。因此这门当户对。才貌般配的一对男女。便得到了许多祝福。谁都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缔结。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金童玉女”。
但。就像张爱玲说的。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黄素琼和张廷重的婚后生活是极不幸的。
黄素琼虽然也如旧式女子一样。缠着足。但是优渥的家境让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时随着时代的变革。新思想对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嫁给仿佛还活在过去的张廷重后。她无法忍受张廷重的无所作为。抽大烟。嫖妓……
由于看不惯张廷重的生活。黄素琼用争吵作为抗争。
然而。在那个年代。男人把嫖妓和抽大烟都看得极自然。仿佛那也不过是消遣时光的一点小把戏。再说。虽然家道是败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吃穿是不愁的。
既然如此。凭什么要服软!
于是。争吵成了常态。一日比一日吵得凶。
(张廷重与黄素琼)
有意思的是。彼此到了相憎的地步。却依然没有妨碍生孩子。
1920年。张爱玲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一处贵族府邸中出生。
张爱玲的到来没能改变父母恶劣的关系。但原生家庭的不幸。却在她的心底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张爱玲4岁的时候。黄素琼的养母去世后。留给了她许多价值不菲的古董。再加上黄素琼当初嫁人时的丰厚嫁妆。于是黄素琼有了过理想生活的资本。
黄素琼先到欧洲留学。她在那里学习绘画。唱歌。她也在那里结识社会名流。自由的生活让她觉得甘之如饴。乐不思蜀。
黄素琼也曾想做出一番成绩给张廷重看。她鄙夷张廷重的坐吃山空。于是为着要做独立女性。她卖掉一些古董。尝试着做生意。但是她天生就不擅长理财或者经商。投资出去的钱往往都打了水漂。
黄素琼也曾在张廷重的委婉劝说下。回归家庭。
但是。黄素琼很快就发现。张廷重依然是旧日的遗少。而她则早已不肯屈服于做传统的妻子了。
于是。争吵依旧。
为了重回自由的黄素琼。终于以法律手段和张廷重结束了婚姻。随后。她头也不回。再次去了欧洲。
虽然黄素琼抛弃了张爱玲。但是在10岁的张爱玲心里。她却是自己最崇拜的人。她的洒脱。她的精致。她的自我……无一不像罂粟一样。让张爱玲爱到欲罢不能。
但现实却是令人颓丧的。
张廷重的鸦片烟和娶小妾。再加上小妾对她的种种刁难。无一不让她没有一天不想逃离出去。就像母亲当年一样。
听信小妾挑唆的张廷重。对张爱玲愈来愈刻薄。以致在尖锐的矛盾中。张爱玲受到了毒打等虐待。这屈辱的生活。终于让张爱玲鼓起勇气逃离了家庭。
(张爱玲和弟弟的童年照)
张爱玲找到了黄素琼。
但此时的黄素琼。正为男友萧条的皮货生意焦头烂额。再加上她实在不懂得和儿女相处。因此在两人的相处中。双方都对对方有着深深的失望。
其实。当时的黄素琼。还是很想把张爱玲培养成完美的现代女性的。
但是。越是对对方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越是容易发现对方的缺点。
张爱玲在生活上的笨拙。在交际上的愚钝。在行为上的不够文雅……甚至她始终压抑的性格。都使黄素琼不快。。再加上张爱玲的到来打乱了她的人生计划。这种种的不快。很快就像暴风雨一样让黄素琼对张爱玲失去了耐心。
比如。张爱玲由于伤寒发高烧。不得不在家照顾她的黄素琼见张爱玲毫无好转的迹象。不仅没有温柔相待。反而发着脾气地说。我宁愿你死掉。也不愿意你这样一日日不见好。拖累我的生活。
还比如。张爱玲在读香港大学的时候。她的老师听说她经济困难。就捐了800块钱给她。
张爱玲想着母亲成日为钱忧愁。于是把钱寄给了黄素琼。
谁知。黄素琼把钱不仅挥霍一空。而且还质问张爱玲。是不是和老师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才得到了这800块钱。
像这种伤人的话。黄素琼常常张口就来。无疑这让一直崇拜她的张爱玲受到了无尽的伤害。以至于她把黄素琼当作了债主。在想方设法还清了黄素琼为她读书所花费的钱后。再次选择了离开。
自此。她和曾被她视为神一样的母亲再未相见。
(张爱玲与胡兰成)
被父亲抛弃。被母亲嫌弃。那么想得到一丝情感上的温暖。就只能向爱情寻找了。
张爱玲不像黄素琼擅长社交。而且当时她又是创作高峰期。再加上她孤傲到几乎没朋友。因此尽管她的作品篇篇叫座。受人追捧。但是向她求爱的人。却并没有听说过。
1944年。24岁的张爱玲因为小说《封锁》和胡兰成相识相恋。
胡兰成的风流倜傥。博学多才。还有文学上的才华。无一不让张爱玲认为她和胡兰成的相遇。是性命相知的幸运。
恋爱不久。张爱玲和胡兰成悄悄举行了婚礼。在婚书上。胡兰成写下了“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诺言给张爱玲。
然而。张爱玲忘了。中国的才子往往风流多情。她和胡兰成婚后不久。胡兰成便先后劈腿护士小周和斯家小娘。
当张爱玲要胡兰成做出选择时。胡兰成居然还信誓旦是说:“我待你。天上地下。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
对于胡兰成的负心和振振有词。张爱玲选择了分手。在写分手信的时候。她随手附上一笔30万的支票。当作了两个人的分手费。一如当年她离开黄素琼一样。感情的终结。仿佛只有银讫两清。才是断得彻底。
1957年。久居伦敦的黄素琼即将离开人世。她在临终时最为想念的还是张爱玲。
她托人给张爱玲拍电报。希望能最后看她一眼。
然而此时的张爱玲才到美国不久。经济困窘到连一张去伦敦的机票都买不起。
黄素琼病逝后。张爱玲痛哭不已。此时的她早已原谅了母亲曾经说过的那些伤人的话。
1995年。75岁的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寓所里去世。由于身边没有人陪伴。因此在她去世一周后。她的遗体才被人发现。
也许有人认为。张爱玲晚景凄凉。
不过。想想张爱玲这一生。从不欠谁。至死都心无挂碍。又何尝不是一种心安呢!
(参考史料:《张爱玲传》等)
其他观点:
年轻时轰轰烈烈:她的母亲冲破旧思想。终生在外游学。而张爱玲写下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更是有过两段惊世骇俗的爱情。
晚年时孤独终老:大约她们一生总在四处漂泊。像无根浮萍。居无定所。去世时也没能有一个亲人在身边。
我们可以从亲情。友情。爱情角度解析张爱玲年轻时轰轰烈烈。晚年孤独终老的原因。
1.这和张爱玲不亲热和睦的家庭环境有关。
知道没有希望。便不敢再心生期望。放开了。看淡了。也就了无牵挂了。张爱玲的心门。一般人打不开。更进不去。孤独对她来说。就是一碗家常便饭。
父亲贪图享乐。母亲长年在外漂泊。张爱玲性格变得淡漠。不对谁抱期待。更不会牵挂谁。对于身边人的来去。她不甚在意。
2.张爱玲深受留洋母亲和姑姑熏陶。思想上特立独行。
一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人。尤其是男人。
她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看书写作。不问世事。照样可以靠文字养活自己。别人不找上门。她乐得清闲也省得应酬。
张爱玲一生喜静。注定她不会像普通人那样。亲朋好友时常聚在一起热闹。她只是一个人孤独地写作。正因潜心写作。让她写出许多轰轰烈烈的小说故事。让她名动一时。
所谓明星八卦常常有。寻常老百姓的生活。谁又会去刻意关注?正因为张爱玲是名人。是大作家。她的爱情才会更引人关注。更让人觉得轰动。
她在《倾城之恋》里写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其实张爱玲所求。不过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一杯红茶。一盘点心。足以她打发度过一整个下午。
可是因为时代动荡。战乱频起。她和胡兰成的爱情最终遗失在茫茫人海。
爱情上遭遇背离的张爱玲。为胡兰成曾经卑微到尘埃里的她。选择逃得远远的。生怕有人再纠缠她。
可是。辗转数十年。她又遇上了65岁高龄的赖雅。并且不畏流言。再次结婚。
她想找的伴侣不论年龄不论身份。哪怕对方是一个垂暮老者。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浪者。
张爱玲。要的不过只是一个可以懂她。可以相互取暖的人。
很显然。张爱玲的两段爱情。都惊世骇俗。她年轻时。保持着一贯的特立独行。写下的文字也是浓墨重彩。
她随性而为。根本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可谓在滚滚红尘中。活得潇潇洒洒。轰轰烈烈。
张爱玲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像宋淇。桑弧。炎樱。他们都知道。张爱玲创作时不喜被人打扰。一旦开始写作。就是一整天地不出门不见人。
太过轰闹的环境。人间的烟火气。都会惊扰到她。会打断她的思路和才华。令她没办法安心投入创作。
张爱玲年老时。因为跳蚤的缘故。或者说又是心理上某种原因。曾多次搬家。
也因为太过出名。世人惊叹她的才华。追捧她的作品同时。很多仰慕她的粉丝读者。媒体记者。以及出版社的人。甚至偷窥打扰到她平静的生活。
她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搬家。远离人群。搬到谁也不认识她的地方。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一个冲破封旧建思想的新式女子。比起安定。她更向往自由。更爱轰轰烈烈策马红尘。
除了漂泊在外留学。某种意义上她并不孤独。黄逸梵只是在努力求上进。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时代女性。
而张爱玲本人。我认为她的孤独本是无奈之举。不然。在她的生命中。也不会让那两个男人走进她心里。
她喜欢在文字上浓墨重彩。轰轰烈烈。她原本也只是一个寻常女子。有过寻常的童年时光。可是因为缺乏父母关爱。加之异于常人的对文学创作的敏感和钟爱。她无意中习惯了孤独。最终也选择了孤独老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631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母亲,张廷,的人,孤独,轰轰烈烈,让她,爱情,她在,也不,家庭
没想到大家都对张爱玲的命运为何和母亲一样,年轻时轰轰烈烈,晚年孤独终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虽然张爱玲与其母亲不和。但并不代表母亲对她没有影响。反而。可能这种影响才是伴随她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她与母亲曾处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