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中“孔融让梨”的主人公,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作死”之路?
原创

小学课本中“孔融让梨”的主人公,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作死”之路?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小学课本中的“孔融让梨”让大家记住了孔融这个人。孔融出身名门望族。从小聪慧过人。最后却一步一步走上“作死之路”。

孔融是东汉末年鲁地人。今山东曲阜人。提起曲阜。大家可能会想起一个人——孔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而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

不仅祖先取得的成就极高。孔融的父亲孔宙也颇有名望。孔宙从小勤奋好学。文学素养非常高。不仅整理了严氏《春秋》。还写得一手好隶书。属流丽疏宕一类。孔宙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当时泰山周围动乱不安。上级便将他调至泰山任都尉。孔宙以文治之。半个月不到就平定了动乱。使“田喜于荒圃。商旅交乎险路”。为怀念其政绩。百姓和下属们便给他立了一块碑。即“孔宙碑”。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孔融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凡的一面。他4岁时就知道尊亲。将大的梨让给自己的兄长。自己吃小的。这便是大家熟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时候的孔融年纪很小。但是看得出来他天性温良。能够想到礼让哥哥。这样有礼貌的小朋友。谁又不喜欢呢?

孔融少年就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才能。孔融10岁时随父亲到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孔融很想认识他。但这位名士除了亲朋好友。一般都不见。于是孔融对门人说他是李膺的亲戚。就顺利见到了李膺。

李膺没见过他。就问他:“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一是惊奇他是孔子的世孙。二是小小年纪竟然能想到这层关系。这说明这个孩子非常的聪明。

当时太中大夫陈韪也来到了李膺府第。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虽然聪明。长大了可不一定。”孔融便立刻反驳说:“那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这句话说得陈韪哑口无言。李膺大笑。打圆场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虽然只是个小故事。但足以说明孔融的机敏与博学。

孔融13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孔宙去世后。孔融便和母亲、哥哥孔褒相依为命。

东汉时期的名士、江夏八俊之一的张俭。因为被人污蔑。被朝廷下令通缉。被迫流亡。张俭与孔融的兄长孔褒是好友。就来投奔孔褒。当时只有孔融在家 。官府捉拿的很急。之前许多收留张俭的人家都家破人亡了。张俭看着只有十三岁的孔融。便没有将自己的处境告诉他。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成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而孔褒、孔融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家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而孔融因此事而天下闻名。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孔融认为道德是高于法律的。明知张俭被判有罪。但还是收留了他。认可了他之前弹劾朝廷奸佞的行为。

或许是因为怨恨朝廷的是非不分。又或许是因为父亲和兄长的离开而感到难过和失落。孔融多次拒绝了州郡的举荐。后来孔融受到司徒杨赐的征召。成为了司徒掾属。孔融暗暗察访贪污受贿的官僚。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朝中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张俭因为弹劾宦官亲属被判罪。等到孔融当官以后。依然检举宦官的亲族。不得不说孔融是一个执着的“直男”。

当时正逢权臣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烈。常有匡正的言论。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举荐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国相。

据《御览》二百六十二引《秦子》记载:孔融任北海相时。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融便将此人杀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离世父亲的思念。或是对董卓这类权臣的不满与怨恨。将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在了这个“不孝子”身上。

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共同谋划。置城邑。设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对待国人。就算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礼相待。对于没有后代及四方游士去世的人。帮助安葬他们。被人称为“孔北海”。

当时。袁绍、曹操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势力。孔融知道这二人终究是要篡夺汉室的。所以不愿意投靠他们。其幕僚左承祖劝孔融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一怒把他杀了。

连年战争不断。导致民不聊生。但是朝廷大夫们却不思进取。饮酒享乐。曹操以“酒可亡国”为名颁布了禁酒令。是想去除饮酒取乐的不良风气。让大家安心生产。可以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决策。

可孔融却写了一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来反对曹操的禁酒令。文中说尧不喝千钟酒。就不会建立太平治世。孔夫子不喝上百觚酒。就不会成为大圣人。

孔融不仅书面唱反调。还公开对着干。全然不把禁酒令放在眼里。经常和一些“狐朋狗友”饮酒作乐。喝高了就盛赞“酒之为德久矣”。大吹特吹圣哲先贤因酒建功立业的那些故事。

其实曹操自己就是一个“老酒罐”。不喝酒的人。能写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吗?恐怕曹操比孔融的“酒瘾”还大得多。不知道是孔融对这项政策有什么误解。还是单纯的对曹操个人有意见。

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下邺城。让其子曹丕将袁熙的妻子甄氏纳为侧室。孔融听闻此事后。专门写信给曹操。说从前有武王伐纣。把妲己赐周公。如今你效仿武王。将甄氏赐给世子。又成为了一段佳话。曹操没有听说过武王伐纣。把妲己赐周公的典故。便问孔融是什么意思。孔融嘻笑着说:你不就是这样办的吗?

这些事情发生后。有人便看不惯孔融了。有一次。祢衡吹捧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随口回捧你是颜回复生。很不巧。被奸诈小人郗虑听到了。就报告给曹操。曹操本来就对孔融怀恨在心。这次机会正好是除了孔融的好时候。便立即授意郗虑以“违反天道。败伦乱礼”的罪名弹劾孔融。

随后孔融全家被诛。这一年孔融五十六岁。




其他观点:

覆巢之下无完卵也是和他有关!

其他观点:

别人欣赏花的美。你却去翻花成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28:11

    的人,宦官,孔子,北海,朝廷,自己的,禁酒令,司徒,名士,曲阜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28:11

    没想到大家都对小学课本中“孔融让梨”的主人公,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作死”之路?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28:11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小学课本中的“孔融让梨”让大家记住了孔融这个人。孔融出身名门望族。从小聪慧过人。最后却一步一步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