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今天我休息。去帮开实体店的嫂子守了一天店。感触颇深。
由于经常看抖音直播。知道这段时间都在降价大促。于是煞有介事的给嫂子洗脑:价格低点。消库存为主。嫂子已经被每天要死不活的生意折磨的一脸沧桑。面无表情的回我:今天你就是老板。随便你怎么卖。只要有人买都可以。有了嫂子的指令。我摩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场。
8点30开门。9点40左右终于来了第一位顾客。是一个大妈给孙子买冬装。左选右选终于选起了一件。接下来就是砍价环节。这里解释一下啊。嫂子做的是私人生意。都需要讲价还价的。大妈问我多少钱一件。我想开张生意很重要。衣服成本70。那就75给她。于是我说75;
“哼。75!好贵哟。50”大妈直接一句话差点让我气晕。要知道这可是冬装。怎么可能50块钱?
“大妈。我这可是开张生意。本钱拿给你的啊。这款是正卖的冬装款。50块钱进都进不到”我劝说着大妈。
“啥子进不到。网上都是这些价。50我都给高了”
说实话。大妈这句话真的崩溃了。“大妈。这是实体店。看得见摸得着的质量。任何东西你要相信一分钱。一分货。50有50的质量。100有100的价值。网上不可能50块钱买100的质量”。我还试图说服大妈。谁知大妈很干脆
“一句话部门50卖不卖?不卖我走了哟”?
“卖不了。你不加钱就卖不了”。
“不卖就算了。我去网上买”。大妈丢了一句话转身离开。我无奈地望着大妈的身影。背后传来嫂子的声音:这些人不得吃你这套。你喊得便宜她还得更便宜。你只有往高点喊。让她自己给个价。你在她给的价上才能权衡这个衣服在她心里值多少钱。双方再互相磨一下生意才可能成功。
看来生意经生意经。真的是一本经。我这个小白还够得学。好吧。静等下一位。
第二位顾客到了。是一个三十左右的二胎妈妈。看上娃儿的一套保暖服。衣服成本是60。我咬牙喊出了130。宝妈夸张的动作吓了我一跳。只见她听到我喊的价。把衣服从手上一甩。非常气愤的说:我第一个娃儿的衣服都是在你们这里买的。现在二娃也来你这里买。你还给我喊这么高。不安心做我的生意。这时嫂子赶忙在旁边打圆场说:老顾客。给你少点。你给个价。
“60块钱拿一套给我。你都晓得我是老顾客撒”
“美女。60肯定卖不了。这样75本钱给你。”
“哎呀不说了。65我拿一套。家里娃儿等起的。得行我就给钱。不得行我就走下一家”。
“拿拿拿。开张生意。本钱给你的哟。下次还来照顾哈。”嫂子边说边装袋。
终于开张了。接下来零零散散的进来一些顾客。看的多买的少。嘴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贵哟。网上才多少多少”。记得嫂子对面那个老板被这句话听烦了。等顾客走后气愤不已的骂道“网上好。网上便宜就去网上买撒。跑实体店来看个屁啊”。
一天结束。嫂子数着手上的一把零钞说。今天一共买了八百多块钱。出去成本赚了可能有百八块钱。还说这还算稍微好点的一天。最不济的一天开张都困难。
看着嫂子那一店的衣服。守一天才卖那么点点钱。再看看带货网红5、4、3、2、1就能秒掉几万件衣服。这中间的差距是实体店驾飞机都赶不上的。可是现实的生活仍然逼着他们早出晚归。一天也不敢耽搁的守着。这是电商带给实体店人的殇。也是一个实体经济从兴盛走向衰落的缩影。
其他观点:
房租涨价和电商抢走生意这只是其中的2个方面而已!
最近几年。生意确实越来越难做了。为什么呢?
1。根本原因: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整个宏观经济基本面并不乐观。所以生意肯定不会好做。我们看到街上有很多门店在转让的广告。甚至有的门店一年内。转让了两三次。一个店子一年来换了两三个主人。这是一个风向标。
2。直接原因: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想创业做生意的人很多。而市场容量是有限的。短期内。市场扩大是很难的。这样。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商家之间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竞争更多的时候变现为打价格战。这样利润只会越来越薄。直到赚的钱不够付房租水电。这项商业活动就难以为继了。这样。很多人无奈地选择转让店子。一方面可以挽回一部分损失。另一方面。好抽身。去做其他的事。投资其他的项目。
3。一个客观事实:市场容量是有限的。甚至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由于人口外流。市场大幅萎缩。可以做的生意更少了。赚钱自然就更难了。生意就不好做了。
4。一个重要原因:人口老龄化加剧。新生儿减少。需求变少了。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大一部分消费是围绕孩子们的。比如玩具。图书。餐饮。教育。医疗。给孩子买车买房等等 一旦年轻人结婚生子。其中一部分人。就会选择自己少花钱。把钱尽量花在孩子身上。并开始明显储蓄。为孩子存一笔钱。这会导致近期消费减少。从而一些生意就不那么好做了。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被砍了。一些可花可不花的钱没有花出去。
5。经营成本上升。房租水电上涨迅速。还有人工成本上升快。导致利润越来越薄。传统的一些商业活动往往难以维持下去。
6。淘宝京东等电商的冲击。肯定对实体店有影响。很明显。网上的东西比较便宜。而且质量还不错。这样很多年轻人选择了网购。实体店的生意自然就变少了。
其他观点:
实体经济困难。不能简单粗暴地归因于房租太高。或者电商。这种判断是非常没水平的喷子行径。
实体经济困难核心原因在于传统经济发展遇到“天花板”。这块“天花板”。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产能过剩。其次是消费能力不足。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是从稀缺经济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过敏经济处于稀缺状态。向买东西。要么没钱。要么没票。有钱又有票的。还没货。在改革开放初期。政策松绑。只要你能够生产出产品。都能卖的出去。这也成就了第一批下海的人。彼时经济发展比较强劲。居民积累了数十年的消费能力释放。带动了需求攀升。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由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只要有投资。就有生产;有生产就有需求。
在2000年前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需求已经初步满足的生产商。发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于是更多的投资。带来更大的产能。满足了全世界的需求。
于是。中国打开了马力生产。中国的常规消费品。能够满足全世界的消费需求。但这个需求是有天花板的。就像学生考试。从零分进步带60分是分厂容易的;从60分进步到80分。只要努力还是能够实现的。但从80分进步到90分。甚至100分。那是非常痛苦的。或者说没又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天花板”已经到来了。
而在投资、外贸驱动下的经济增长。国内居民财富积累也在持续增加。部分居民对消费有了更高的需求。包括房产、汽车等高端产品逐渐成为主力消费。但在常规日用品消费方面。居民的要求也在增加。但市场无法提供有效的供应。
我们再说居民消费能力不足。
居民财富增加是现实的。但对于一个超过13人口的大国来说。这个财富增长不是均衡的。也不可能均衡。部分敢闯、敢干先富裕起来的居民。在市场上无法得到消费能力的满足。但大部分居民。收入依旧徘徊在低水平。他们又没有能力消费。于是市场错配就这么产生。导致实体经济乏力。这才是真正原因。
房租太高。不过是表面原因。因为随着经济发展。房租必然升高。这是经济学里的常规定律。
而电商。不过是进一步放大了供应。因为电商让偏远山区的产品。可以全球供应。让以前积压。或者说“不见天日”的一些产品。可以通过现代网络供应给市场。同时也通过现代网络。增加了偏远区域的消费能力。应该说。电商不但进一步放大了供应。也进一步增加了消费。是对实体经济巨大补充。
因为电商本身只是一个销售平台。它不过是放大了实体产品的销售与供应。是对经济有益的补充。同时完善了国内在流通渠道上的一些缺陷。
总而言之。实体经济艰难。既不是房租太高的原因。更不是电商带来的。它的核心在于。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占据人口大多数的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足。
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控制产能。更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实体收入。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消费意愿。
去年末。马云与宗庆后的一场关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讨论。就曾引发产业界的极大关注。宗庆后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马云则表示实体经济必须要思考应该如何用好互联网。
马云曾经表述过实体经济真正的定义是什么。这个定义值得我们考量一番。
他说。大家查过没有。实体经济的定义是人类通过思想、财富、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生产和流通的商业。生产制造是实体的一部分。流通更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今天产能过剩、库存加大。就是因为我们流通不畅。如果流畅能够顺畅。我们的产能过剩就可能解决。我希望大家不要统一把这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立起来。企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822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实体,嫂子,大妈,生意,经济,房租,市场,实体店,块钱,居民
没想到大家都对现在实体店的生意怎么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今天我休息。去帮开实体店的嫂子守了一天店。感触颇深。由于经常看抖音直播。知道这段时间都在降价大促。于是煞有介事的给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