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说每个人没有思想上的差异。每个人都是愚味无知的状态。社会就会良好。
不要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胁迫别人。这种胁迫也制造不和谐。不要只注重无用的大道理。要多从人类的基本要求出发理解他人。人都不是圣人也都不是恶人。
每个人只能对自已负责。做好自已。不要去道德胁迫别人。如果大家都能如此。这就是“无为而治”的理想模型。
所以说:庄子的这种看法。只能希望按照他的行为思想。取消一切差异。让世界按照他原来的样子运行。就是自然而然。就是“道”!要是说负能量还是庄子的大智慧。这就取决于时代的背景。自有后人评说。
其他观点: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是《庄子》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延展。与郭店出土的《道德经》(《德道经》)和商朝推行的《易经》(《归藏易》)“乾、坤卦”思想一脉相承。
01首先。我们要了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出处。
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篇·胠篋qū qiè》胠篋。原意为撬开箱子。后泛指盗窃。
庄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做了很多铺垫。并借用“田氏伐齐”和“盗亦有道”这两个典故。从而作出了“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那句名言。
02其次。“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不能孤立看
要想全面理解这句话。就要联系《庄子》论证的前后语境。
庄子认为:
“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此处《庄子》对人性的假设与《荀子》“人性本恶”的观点非常接近。他认为“天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由此才推导出(这些不善人)利用圣人的思想去实施“盗”的行为。利用圣人学说去粉饰自己。欺世盗名。对社会的危害是异常巨大的。从而下文得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结论。
所以。这个结论的前提是假设的。
03 第三。《庄子》此文是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延伸
个人以为并非是在传递负能量。而是通过案例和假设来论证老子《道德经》里面的内容。推崇“无为而治”。这与《易经》乾卦的“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
这里有个“道、德”谁先谁后的次序问题。
我们目前看到的《老子》又称《道德经》主要是汉朝王弼的版本。是被儒家修改的。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老子》甲乙本。是叫《德道经》的。也就是德在前。道在后。
《易经》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目前所见的《周易》乾卦第一。而比《周易》更久远的《归藏易》是坤卦第一。坤卦讲德行和顺从。提示人们要顺应天道。与马王堆《德道经》倡导的思想有一致性。
也就是说。德行是确保圣人之道正常运转实施的保障。离开德而论道。就可能被“盗”利用。产生难以控制的恶果。
郭店出土的《老子甲》。开篇也不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是直接提出清心寡、无为而治的思想: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这不正是《庄子》此篇所得出的结论吗?
由此可见。“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貌似负能量的话。其实类似禅宗的“当头棒喝”。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唤醒世人。重视德行修养。在修德的基础上行道。不要让不善之人利用圣人之道去做坏事。否则还不如“无为而治”来的实在。
其他观点:
这是说出实际情况而已。跟负能量和大智慧扯不上。乱世出英雄同样。非常时期出圣人。但出圣人的同时也出“大盗”。这“大盗”不是偷东西。而是出盗蹠。他们忙着做小人。哪有好处往那里去。由于向圣人学。虽做不了圣人。做“大人”总可以。大人不和小人计较。从而使大盗们富可敌国。当然。这里的圣人不死。只是圣人失去光环而已。并不是真要他们死掉。个人看法。聊备一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903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圣人,庄子,无为而治,大盗,不死,这句话,道德经,思想,易经,老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庄子的负能量,还是庄子的大智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说每个人没有思想上的差异。每个人都是愚味无知的状态。社会就会良好。不要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