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小明王昭告天下,主动让位给朱元璋,会不会保住性命?
原创

如果当初小明王昭告天下,主动让位给朱元璋,会不会保住性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小明王的结局是注定的~必须得死!

朱元璋起初受小明王节制。那是因为他的实力不够。没有能力自立门户。

当朱元璋开始称霸群雄。眼瞅着要取得革命胜利的时候。小明王就是他建立自己王朝的最大绊脚石。即使朱元璋自己不动手。手底下的谋臣也会不留痕迹的帮他处理这件事。与君分忧!

韩宋政权。只能说是承袭其父余荫。只是表象存在。各路诸侯并不会买他的账。作为领导者。一旦没有绝对实力。挡了别人的道。注定会被铲平!

所以即使小明王退居山林。隐姓埋名。也会难逃一死。

其他观点:

小明王韩林儿从刘福通等人拥立为小明王开始其实就一直是个傀儡!只不过。不同时期在其背后提着线操纵的人不同罢了……韩宋龙凤九年。小明王被张士诚部将吕珍包围在安丰城中。不得已只得向名义上时为韩宋江南行中书省左丞相的明太祖朱元璋求救。朱元璋力排众议、派兵救出了身陷重围的小明王。不久之后。朱元璋又派人将滁州府衙“扩建”成了小明王的王宫并将小明王安置在了滁州。自己对待小明王的一应礼仪待遇也基本都是按照臣下对君主的待遇给。朱元璋给小明王的生活待遇也相当优厚!

这么乍一看。让人觉得朱元璋这个人还是相当“厚道”的。可事实上呢?到了滁州的小明王彻底沦为了朱元璋手中的傀儡!朱元璋也正式开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岁月。当然。这个“天子”并不那么名正言顺。但好歹名义上小明王还是“天下义军共主”。不是吗?如果在这个时候。小明王能够“识时务”、以“德不配位”为由将大位“禅让”给朱元璋。他将来应该是可以得以善终的。奈何。小明王根本没考虑那么长远。他真就在滁州当起“皇帝”来了……这是小明王第一次错失良机。

当然。在那样的情形下。即便小明王愿意“禅让”。朱元璋也未必愿意接受。但最起码小明王可以给朱元璋留下一个非常不错的印象。只可惜小明王并没有!后来。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天下大势也逐渐明朗。但彼时张士诚的势力以及其他一些反元势力还在。朱元璋还需要小明王这尊傀儡。如果在这个时候。小明王能够急流勇退。以朱元璋“有大功、大德于天下”、将大位“禅让”给朱元璋。他或许还是能够得以善终的。最起码朱元璋短时期内不会要小明王的命。否则方方面面都不太交代得过去。个人甚至认为。朱元璋很可能会像对待陈理(陈友谅之子)、明升(明玉珍之子)那样。把小明王送到高丽去也未可知。奈何。小明王有一次坐失良机。也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等到朱元璋收拾完了张士诚等人之后。天下已经基本鼎定。接下来就只剩“北伐”了。这个时候。小明王对于朱元璋而言已经没有太大利用价值了。朱元璋的正统地位已经不需要小明王来给予了。只要拿下大都、灭了元朝。朱元璋就是理所当然的正统!小明王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已经被彻底榨干了。朱元璋要称帝。小明王便成了唯一的障碍!这个时候小明王再“禅让”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是怎么一回事。更何况。小明王的韩宋相对于正统的元朝。根本不值一提!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已经根本不需要他来“禅让”了……

可小明王毕竟是名义上的“天下义军共主”。朱元璋也的确名义上受过韩宋的册封、是小明王的“臣”!作为“君”的小明王还在。作为“臣”的朱元璋如果称帝。那就是“谋逆”。怎么办?也只能是让小明王“消失”了……“君”没了、而且也没有子嗣。作为“臣”中地位最高的朱元璋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当皇帝。于是。廖永忠在迎接小明王到金陵途中。船沉了!更让人“惊奇”的是。负责“安保工作”的廖永忠居然全须全尾地生还了。而他负责“保卫”的小明王却“奇迹”般地溺水身亡了……

所以。小明王还是有可能保住性命的。但前提是他在朱元璋还没有占据绝对优势时就主动急流勇退。只可惜。小明王并没有。那朱元璋也只能让他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或许有人要说了。小明王毕竟曾经是朱元璋的“领导”。朱元璋怎么能放心他?但我们要知道。到后期时。小明王其实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了。手里更没有任何军队和亲信可言。他就是一个“自然人”而已。只要他在朱元璋还没有占据绝对优势之前主动“禅让”。对朱元璋几乎构不成任何威胁。朱元璋又何苦背负一个“弑主”的恶名呢?大不了圈养起来。实在不行扔到高丽去就是了。不是吗?当然。也不排除朱元璋会斩草除根。这位“草根皇帝”的手还是相当黑的!这个就要看朱元璋自己怎么想了。

其他观点:

我觉得还是有可能。如果小明王当初主动让位朱元璋。他应该可以保命。至少会保得一时之命。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小明王无兵无权。徒有虚名。几无威胁

韩山童是元末农民起义的先驱。而且颇有影响力。韩山童捐躯后。韩林儿随母逃得一命。至正十五年春。韩山童的铁血搭档刘福通将韩林儿迎至亳州为帝。号大宋。称小明王。

刘福通自封丞相。加太保。大权在握。一开始就注定小明王只是一面红旗而已。

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手下吕珍包围安丰。刘福通被杀。前往支援的朱元璋退敌后捡回来了韩林儿。搁置在滁州。这回差不多连旗帜也倒下了。

所以。小明王自始至终只是一面革命的旗帜而已。并无实权。对任何一支革命队伍基本上够不成威胁。

之所以有人要。都是想在当时革命尚未成功时多一些正面积极的元素。为自己添彩加分而已。因为刘福通作为革命先烈可歌可赞:出身巨富之家。性情豪爽。聪明过人。素怀大志。在革命道路受挫不馁。一个安丰城他就守了四年又九月。先烈已去。我辈拥其子继续革命。这多么大义、正道呀!

2。那时的朱元璋并非独霸天下。很多事情他必须权衡

朱元璋当初也是用大宋的名义号令军兵。救回小明王时。朱元璋尚在遵循谋士朱升“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方案。处于蓄势待发之际。并非一家独大。那是张士诚、陈友谅都不是善茬。论兵力和朱元璋不相上下。

所以。他暂时留下韩林儿就是想要这面旗子。为自己增加一些气势和力量。至正二十四年元旦。朱元璋称吴王。但他依然使用韩林儿的龙凤纪年。并且以“皇帝(韩林儿)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很明显。这就是朱元璋要韩林儿的用途。

两年后。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韩林儿回应天。船翻人亡。韩林儿没了;次年。朱元璋这才开始适应吴元年。也就是此时。他差不多已经一统江南了。气候已成。自己就是旗帜了。

3。合法得位。总比留骂名好

朱元璋的成功除了其个人能力外。刘福通等前辈的付出功不可没。韩林儿挥舞的大宋旗帜也为其贡献不少。

大家心照不明。韩林儿是朱元璋在犹豫很久后安排其沉江而死的。如果韩林儿在获救后就昭告天下。真心主动让位的话。那么朱元璋就能够光明正大地竖其大宋旗帜。不用转弯抹角地先当吴王、然后再登基称帝了。

以上是技术层面上的分析。另外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明王主动让位。大义在先。朱元璋即便是想杀他情感和道义上过不去。而且也无法给民众交代。

当然。以朱元璋得位后的所作所为来看。小明王还得死。可能就和那一帮开国功臣一起死。因为他不可能給别人留下一个可以起事的旗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8:55

    明王,朱元璋,滁州,至正,吴王,旗帜,丰城,天下,没有任何,主动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8:55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果当初小明王昭告天下,主动让位给朱元璋,会不会保住性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8:55

    小明王的结局是注定的~必须得死!朱元璋起初受小明王节制。那是因为他的实力不够。没有能力自立门户。当朱元璋开始称霸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