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柳永心里是想做官的吗?
(原创)一、前言
从古自今。没有不想做官的人。柳永也不例外。虽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然而。他主要还是因为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才辞官。去过隐居士活。从事耕种。因此他才幻想一个巜桃花园记》的理想社会。但是。这个思想是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
柳永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为河东柳氏之后。本身就出生在仕宦之家。其父柳宜及五位叔父都曾在南唐和宋朝做官。长兄柳三复及柳三接都具有科第功名。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怎能不受父兄的影响呢!
封建帝王时期要做官。参加科举是主要的路径。
栁永年轻的时候是在汴京度过的。当时汴京的繁华。使这个公子哥儿流连忘返。于是喜欢在歌楼酒肆为歌女酒女作词。凭着他的音乐天分。又精通音律。填词也小有名气。常常应教坊乐工所求。为流行歌曲作词。被当时的士大夫认为品格卑下。因此而被\"不看好”。
二、艰难的科举之路
我们再来看柳永的仕途(科举)经历。
咸丰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这个公子哥儿迷恋湖光山色。都市繁华。因而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失去了参考的机会。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能金榜高中。参加了考试。谁知因真宗发诏\"属辞浮靡\"而初试落第。于是愤怒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是。他并沒有绝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
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次落第。
天禧二年(1018年)。柳永参加科考。第三次落第。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就是这次落第后。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而作。从此漫游河山。以填词为生。这时他的词名已经大振。
直到景祐元年(1034年)。皇上特开恩科。对历届科举场\"十考九不中\"的士子。放宽录取。这时年已四十七岁的柳永听到这个喜讯。便从鄂州赶到京师参加科考。这次才天降喜讯。与其兄柳三接一同登上进士黄榜。柳永暮年及第。喜不胜收。
从此。柳永便走上了地方小官的道路。
三、结语
纵观柳永的一生。并不是柳永文章达不到科举的水平。而是早年时期和科举失意之后。喜欢在歌肆酒楼流连。又多为歌妓酒女作词。甚至达到歌妓酒女得到他的词后。身价十倍的程度。因此。这些歌妓酒女争先送财送物。被当朝的士大夫轻视和鄙视。认为品格低下。淫秽鄙俗。受士大天排斥。影响了柳永的仕途。这是其一。
其二。第一次参加科考不中。写了《鹤冲天》这首词。词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被落第秀才传唱一时。得罪了皇帝宋仁宗。宋仁宗在诏书上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再次。柳永虽重功名。但不像《儒林外史》中范进、周进那样的平庸之辈。一身只向科举奋斗。他在科举落榜后游历名山大川。边关要塞。积垒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发挥在他婉约的词作上。
柳永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他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这其中就是心里仍然有想当官的欲望。否则。他不会断断续续地一直科考到四十七岁。
他心里想当官是肯定了。但是他当官。虽然只担任了地方小官。然而在他的任期。一直为政有声。颇有政绩。被称作\"名宦”就是一个显著的证明。只可惜。由于当时的社会认知和上层的歧视沒有当过大官。因此。沒有惊天动地的业绩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其他观点:
答案是肯定的。
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做过南唐的监察御史。从小父亲对他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求取功名。光宗耀祖。所以给他取名“柳三变”。出自《论语》的“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希望他能从儒入士。在家庭的熏陶之下。10岁的柳永作了一篇《劝学文》。曰:“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由此可见。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理下了考取功名的种子。
在随后的十四年里。柳永都在为科考作准备。14岁柳永作诗《题中峰寺》。初显才华;17岁第一项填词《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有诗仙李白风骨。18岁。柳永准备进京赶考。途经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写出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即被广为传诵。
1008年。24岁的柳永第一次参加科考。由于不能迎合帝都主考官的胃口。因“嘱辞浮糜”而被淘汰。
1015年。31岁的柳永第二次参加科考。结果再度落第。经过了两次失败打击的柳永。科举入士之心仍然没有泯灭。一面专注于词作以遣情怀。一面准备再考。1018年和1024年柳永又参加了两次科考。均以失败告终。1034年。年过50的柳永终于如愿以偿。考中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睦州团练推官。
综上所述。柳永心里是想做官的。
其他观点:
你好。我是眉画张敞。我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柳永。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他与李清照一样。都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柳永生活的年代。他的家庭。以及他受到的教育。都决定了他是非常想做官的。
一、柳永的身世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柳宜。曾任南唐的监察御史。后供职北宋。
二、柳永的词1.柳永词的内容:
柳永的词作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表达平民妇女的心声。柳永的笔触前所未有地伸向平民女子的内心世界。词作的主人公多为青楼女子。柳永用词描写她们的感情生活与内心的苦闷哀怨。从而推动“词”这种艺术形式走向平民化、大众化。
描写市井生活。柳永曾经在多个城市游历、生活。他用词来描述都市的繁华景象。描写百姓的市井风情。展现社会的太平景象。
描写漂泊羁旅生活。柳永为了谋取一官半职。多年在外飘荡。其中的辛酸、孤寂、迷茫都见诸笔端。他抒发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作品意境苍凉。更加真实感人。
自叹平生遭际。其词作《戚氏》。自述平生遭遇。抒发内心感触。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悲哀。
2.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创作慢词。丰富词调
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共创作慢词87首。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这两种体式平分秋色。创用词调一百多个。使词的体制开始完备。为宋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雅俗并陈。回归民间
词本来是从民间而来。柳永使其重回民间。柳永用词表现底层百姓的感情和生活。改变了词的内涵和趣味。使词由“雅”变“俗”。走向平民和大众。
柳永的词内容上“俗”。但在意境、氛围、用典、用词上却又体现出“雅”的特色。从而实现了词的“雅俗并陈”。
3.柳永词的艺术风格:
柳永词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抒情的自我化。即作品注重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表现自我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语言的通俗化。柳永大胆把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使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生动活泼、亲切平易。更容易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
铺叙和白描的手法的运用。柳永为了表现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受用了层层刻画的方法;或者通过场景描写。来展现人物在不同的时空和场景中人物情感的变化。
此外。柳永的词还大量使用了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言情叙事。直抒胸臆。
结构巧妙。柳永的词结构巧妙。善于使用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
4.柳永词的影响:
柳永大量创作慢词。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作品平易通俗。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第一人。其词作对后来词人如苏轼、秦观、周邦等影响甚大。
苏轼曾评价柳永的词:
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
李清照也曾称柳永词
“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5.柳永的著名作品:
柳永的一生创作慢词87首。创用词调一百多个。其中著名词作有:
《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东南形胜》、《鹤冲天·黄金榜上》、《戚氏·晚秋天》、《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雪梅香·景萧索》《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定风波·伫立长堤》等。
三、柳永想做官吗?
柳永当然是想做官的。做官是他一辈子奋斗的目标。他在词的创作上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替代他想做官的雄心。
1.屡败屡战为科举
出战
咸平五年。也就是1002年。18岁的才子柳三变(柳永)计划入京参加礼部的考试。但是。只是计划。柳三变认为高中进士对自己来说如探囊取物。因此毫不在意。
他由钱塘入杭州。迷恋杭州景色美好。歌舞升平。结果在杭州淹留六年。听歌买笑。将功名置之脑后。
1008年。柳三变终于迷途知返。想起了自己的正事。终于在六年后走到了京城汴京。也就是现在的开封。一到京城。再一次欢场买笑。纸醉金迷。
一战。
1009年。大中祥符2 年。是年春闱。柳三变初试。自信满满。试前词中写道“自信魁甲登高第”。不料宋真宗下昭:
“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靡者。皆严谴之。”
柳三变文飞艳丽。自然在此之列。初试落第。
二战
大中祥符8年。也是1015年。时间已经是初试的六年后。柳三变再次参加礼部考试。
宋仁宗在放榜前审查名单。看到柳三变的名字。想起了他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心生厌恶。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轻轻勾去了柳三变的名字。柳三变再次落榜。
三战
天禧二年。也就是1018年。这一次。柳三变与长兄柳三复一同参加考试。兄长进士及第。柳三变却第三次落榜。
四战
天圣二年。也就是1024年。柳三变第四次落第。心灰意冷。与情人作别。愤而离开京师。此时。柳三变词名益隆。却被科考折磨得身心疲惫。
五战
景祐元年。也就是1034年。此时的柳永已经50岁了。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以前落榜者放宽尺度。柳永欣喜不已。即将赶往京师应试。春闱中。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柳永终于暮年及第。
2.以词抒怀慕功名
除了从柳永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中可以看出柳永想做官外。从柳永的词作中也可见其对做官的热切。
《望海潮》表达对官场的羡慕
柳永首次应试前。曾在杭州淹留六年。这期间。他得知老朋友孙何在杭州任两浙转运使。就写了《望海潮 东南形胜》一词拜谒。希望对方举荐自己。可惜未能如愿。词中写道: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中充满了对官宦生活豪华和气派的羡慕和夸赞。这何尝不是柳永想要的生活呢?可见欢场买笑的柳永还是很想做官的。
《鹤冲天》可见希望不灭
第一次科举失利。柳永作词一写。抒发愤懑之情:
《鹤冲天 黄金榜上》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中。一个“偶”字。表明作者认为这次考场失利是一次偶然的失败;一个“暂”字表明他认为这次的失败是暂时。自己肯定能卷土重来。
所以。我们从这首词中。能够看出柳永对这次考场失利的牢骚和不满。也能看出柳永对做官信心不灭。雄心不死。
3.改名“柳永”为功名
柳永原名柳三变。他本来是兄弟三人。大哥柳三复。二哥柳三接。三人在当时声名隆起。时人称其他们为“柳氏三绝”。
但是因为柳永科考首战失利后。写《鹤冲天 黄金榜上》一词。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宋仁宗对这句词印象深刻。也记住了“柳三变”这个名字。所以看到柳三变这个名字。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所以要只要仁宗皇帝在位。柳三变只怕再无出头之日。
柳三变思前想后。一咬牙。改名字为“柳永”。
四、柳永做官梦实现了吗?
柳永一战再战。并且为了中举连名字都改了。不可谓不拼。
柳永在50岁及第后。51岁的柳永终于得偿所愿。任睦州团练推官。进入仕途。
后又任余杭县令、浙江定海晓峰盐监、泅州判官等职。最终官至“屯田员外郎”。
柳永为官体恤民情。抚民清静。为政有声。深受百姓爱戴。被誉为“名宦”。
官虽然都不大。但不管怎么说。柳永总算得偿所愿。不枉一生的奋斗。
五、柳永为什么这么想做官?
柳永屡败屡战。耗尽多半生的精力。就为了中举当官。那么柳永为什么这么想当官呢?
柳永想做官与其家庭影响有关。柳永的祖父、父亲、叔叔、哥哥。都是仕宦。都有科举功名。柳永这样的家庭认为作官是文人的唯一出路。
柳永熟读圣贤书。饱受儒家“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学好文与武。卖与帝王家”的思想已经深入骨髓。
六、总结
总之。柳永一生中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做官一直是孜孜以求的。他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成为一个优秀词人的同时。最终也实现了自己做官的梦想。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068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柳永,科举,三变,科考,浮名,功名,词人,想做,杭州,礼部
没想到大家都对柳永心里是想做官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柳永心里是想做官的吗?(原创)一、前言从古自今。没有不想做官的人。柳永也不例外。虽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