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事。往大了说。是士族的崛起。抢夺了皇族的政权;往小了说 。就是曹家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而且还子孙单薄。
曹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除了逼汉献帝的禅让。肯定要得到当时的满朝文武和世家大族的支持。于是双方在默契的妥协下。曹丕认了九品中正制。换取满朝文武和世家大族的支持称帝。
九品中正制其实只是一个人才选拔制度。而这个人才选拔制度的标准就是出身。只有出身好才能当大官。这样满朝文武和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员。全是出身士族的人。或者全是士族的门生故吏。这些人就结成大大小小的士族团体。这个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士族的经济利益和世代为官的政治利益。但是这个“九品中正制”是一把双刃剑。在保证曹丕即位的同时。慢慢的蚕食大魏的政权。
众所周知。士族世代为官后。为了保证自已的利益。不同的士族之间又相互勾结。相互推荐。结成一个庞大的士族集团。这个集团的首要任务是保住自已的利益。因而与国家和皇帝的利益不断的产生冲突。在决定国家政策时。这些士族出身的官员。难免会牺牲国家利益而优先保证自已的利益。
这样一来。皇权就衰弱了。如果皇帝能力强。能够强力控制朝政和摆平百官。那么皇权还能延续。如曹丕、曹睿二代君主;一旦皇帝能力平庸。或者年纪尚小。如曹芳。不能理政的时候。政权就会旁落。如果政权落到别有用心的人手中。如司马懿。那么大魏的江山就会不保。
到了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族集团与以曹爽为代表的皇族集团争权时。满朝文武官员都站在了司马懿的身后。而对抗曹爽。曹爽失败。皇族衰弱。自此没落。
这也就是曹丕、曹睿二代君主之后。政权就开始衰弱的根本原因。
另外曹丕、曹睿二位君主的寿命较短。且后代子孙稀少也有一定的原因。
曹操在世时。可有20多个儿子。人丁兴旺。且人才辈出。到了曹丕这一代。就开始子孙单薄。曹丕共有10个儿子。第2子和第3子很早就去世了。有6个儿子在壮年去世。也就是22岁之前就死了。有些甚至没有留下后代就去世了。除了长子曹睿活了34岁外。只有东海定王曹霖活到了高平陵政变的那一年。
而曹睿虽然活到了34岁。可是连个亲生儿子也没有。就连继承皇位的也只是找来的养子。曹睿一脉绝后。
皇帝壮年去世。继位的皇帝肯定是年龄更小。根本无法掌握政权。也为权臣夺权提供了条件。这也是曹魏政权衰弱的原因之一。
其他观点:
魏明帝曹叡时期。曹魏政权的实力非但没有日渐衰败。反而是处于上升期。实力在不断增强。曹叡在位期间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了鲜卑。在政治、军事方面还是颇有建树的!虽然曹叡无法与其祖父魏武帝曹操相提并论。但是作为一位守成之君。曹叡还是相当合格的。曹魏政权逐渐衰落是在曹叡去世之后。与曹叡有关。但不完全是曹叡的责任。
曹魏政权的衰落。主要原因是司马氏的崛起。逐渐架空了曹魏政权。但是。衰落的仅仅是曹魏政权。而司马氏主导下的魏国。实力并没有衰弱。依然是三分天下中最强的一家。否则。也就没有后来的司马昭灭蜀、司马炎灭吴了。而司马氏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魏文帝曹丕父子的短命!魏文帝曹丕在位仅仅七年便去世了。年不满四十岁。魏明帝曹叡也仅仅在位十三年。三十五岁便英年早逝了。而且连一个儿子都没有活下来。全部夭折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分析。曹丕一脉很可能存在一些家族性的遗传疾病。以至于父子二人身体都不是很好。四十不到便去世了。岁月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到底是什么病。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曹丕父子都不长寿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事实上。早在魏武帝曹操活着时。曹操、曹丕父子便已经意识到了司马懿的能力有可能会对自身产生威胁。但是。彼时的司马懿并没有表现出野心、甚至反心。而且能力也的确相当出众。因此。曹操父子对司马懿采取了且用且防呢策论。用、甚至重用司马懿。但却始终不允许其染指军队事务、培植私人势力。因此。直到魏文帝曹丕去世。司马懿一直在文官圈子里打转转。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
到魏明帝曹叡即位时。因为魏武帝曹操时期的战将逐渐老去。元戎凋零、新人又青黄不接。但是蜀汉政权和孙吴政权与曹魏政权的对峙却丝毫没有松动。三方摩擦仍在继续。可是。对外作战就必须有将可用。而且必须是能够可以统领三军的指挥型人才。光能征战沙场的一介武夫肯定不行!因此。颇有些战略眼光和军事指挥才能得司马懿进入了曹叡的视野。此后。曹叡开始对司马懿委以兵权。使得司马懿能够染指军队、开始在军中培植私人势力。潘多拉盒子自此打开。曹叡此举为后来的高平陵政变埋下了伏笔!
彼时的司马懿虽然掌握了部分兵权。但是曹叡对他也并不信任。还是处于一个且用且防的阶段。同时。因为司马懿刚刚掌握兵权。也不敢过于放肆。总体上还是以“曹魏忠臣”的面目出现的。而且。曹叡的帝王权术颇得祖父与父亲的真传。那是玩得炉火纯青!如果曹叡没有三十五岁英年早逝。司马懿短期内想要做大。还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偏偏天不假年。曹叡年纪轻轻便一病不起了。过继的嗣子曹芳(曹丕胞弟曹彰的孙子)才七岁。根本无法扛起曹魏的江山社稷。于是。曹叡只能选择辅政大臣“托孤”。而这个辅政大臣的最佳人选自然是文武双全的司马懿!但是。曹叡对司马懿是真心不放心。怎么办?最终。曹叡采取了老办法。且用且防。任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但是。在司马懿之上又设置了另一位辅政大臣。那就是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在曹叡看来。曹爽的父亲曹真是魏武帝曹操的堂侄兼养子。小宗之后的身份注定了曹爽无法“合法”成为皇帝。同时曹姓又使得曹爽对曹魏政权有着自家人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会死心塌地维护曹魏政权。对于司马懿而言。曹爽是曹魏宗室。地位本就在其之上。加之曹爽位居大将军。对于司马懿的确是个不小的牵制。如果一直维持这种权力平衡。倒不失为一个维护皇权的好办法。
但是。曹爽掌权伊始。为了能够抓权、专政。不仅软禁了郭太后。而且开始始极力排挤司马懿。最终。曹爽用明升暗降的把戏。企图架空司马懿。但是。经过魏明帝曹叡一朝十三年以及与曹爽同受顾命的这几年的发展。司马懿在军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派势力。虽然被明升暗降。但是司马懿在军中的势力已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清除的了。就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十年之后。司马懿利用曹爽随时任皇帝曹芳祭祀曹叡高平陵之机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政变”。率军控制了整个京师。并借郭太后之名废黜了曹爽兄弟。之后又夷灭了曹爽三族。自此。司马氏掌握了曹魏实权。架空了曹芳。曹魏政权正式衰落。曹氏成了当年魏武帝曹操手中的汉献帝!
虽然曹氏成为了傀儡。司马师废曹芳改立曹髦。后来司马昭又杀了曹髦改立曹奂。但是。司马氏掌握下的魏国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景元四年。司马昭灭蜀。蜀汉政权正式投降。咸熙二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受魏禅。建立了晋王朝。是为晋武帝。晋咸宁五年。司马炎灭吴。三国归于一统。
其他观点:
我觉得吧。刚刚结束纷争。好不容易大一统的王朝都难长久。
秦王扫六合。国只传二代。隋统一中原。也仅传二代。而此后的汉、唐。都国祚绵延。
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局面呢?私以为刚刚结束纷争的王朝。往往明面统一了。但内部很不稳固。刚从纷争中走过来的群雄。都经历了刀兵战火。壮心犹存。而此时的君主就成为了众矢之的。一有缝隙。群雄并起。江山重新洗牌。
经过这一轮洗牌后。一般各方势力利益重新得到分配。形成稳固平衡。局势较为平静了。
曹魏政权也是如此。三国鼎立之势结束后。朝局并未牢固抓在曹氏之手。经曹叡勉力维持后。终难免江山易主。
我是钱多多读文史。非正经论史。有异见欢迎交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098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司马懿,政权,司马,士族,曹丕,曹魏,皇帝,江山,衰弱,中正
没想到大家都对从曹丕到曹叡,仅两代皇帝,曹魏政权为何日渐衰败?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事。往大了说。是士族的崛起。抢夺了皇族的政权;往小了说 。就是曹家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而且还子孙单薄。曹丕是怎么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