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肉类食品产量低。普通老百姓是很少有机会吃肉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普通老百姓吃的肉类种类也是不同的。吃肉。对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享受。
我们在看电视剧《水浒传》的时候。看到许多梁山泊好汉吃饭的场景。都是去吃一次饭都会在店里对小二喊道:来两斤牛肉一壶酒。给人感觉古代普通人都有机会吃肉。其实。这也只是一种假象。仔细想一下。《水浒传》中的梁山伯好汉。都是一些被官兵通缉的土匪。当时土匪窝就是引诱老百姓喝大碗酒和吃大块肉来当土匪。
在周代的时候。周礼是这么规定。天子吃牛肉。诸侯吃羊肉。士大夫吃猪肉和狗肉。普通人根本就吃不上肉。如《国语》记载。
天子食太牢(牛。羊。猪)。诸候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豚。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春秋时期《曹刿论战》的“肉食者鄙”。其中的“肉食者”就是当官的。实质上。在周朝时候物质资料的紧缺。肉类也是供不应求。即使是社会上层的贵族也不是天天都能吃肉。如周天子规定:
“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养。士朝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诸侯、官僚、士大夫贵族不能无缘无故杀猪宰羊。这就限制了贵族官僚的食肉数量和食肉品种。
战国时期《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就是孟子在给齐宣王描绘的王道乐土世界中也曾说过。七十者可以食肉。在孟子的话中。就是人活到七十岁才能吃到肉。可谓是一个理想中美好的极乐世界了。 所以。社会上层阶层贵族官僚都很少有机会吃肉。不用说普通人了。
那么普通老百姓真的都没有机会沾到肉腥。都是吃素吗?其实。都还是有机会的。在先秦以后。就很流行狗屠。如春秋时候第一刺客聂政。杀人之后就跑到齐国专门从事杀狗业。当时。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的职业就是狗屠。就是以杀狗为职业。兼职才是音乐。为什么有名气的人都在杀狗呢。那是因为狗肉的市场需求量大。好赚钱。当时老百姓吃不上官僚贵族们享受的牛肉、羊肉和猪肉。只能吃一些狗肉过着嘴瘾。所以。“兔死狗烹”这个词语也就是这么来了。当时。狗的主要任务就是打猎的。在贵族菜单中等级是非常低。统治阶层也没有禁止老百姓食狗肉。所以在西汉以前。狗肉都是普通人家的主要肉食来源。
在这一历史时期。人们拥有个人财产。就有了商品交换和买卖。于是就有了野生动物之驯养。最早定型的“六畜”。就是马牛羊鸡犬豕。之后就有了六畜、六兽、六禽。
在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之后。北方都是被游牧民族所统治。肉类是游牧民族的主食。普通老百姓可能有机会吃肉(羯胡鲜卑更是吃人)。当然。只有归属于游牧民族的汉人才有机会吃上肉。
隋唐时候有鲜卑族的胡风。也是流行肉食。如杜甫诗“忆昔开元……”。证明了这个杜甫诗人怀念是开元时期的老百姓能吃肉。现在吃不上肉。可以看到。在安史之乱的唐朝衰落时代。普通百姓还是以谷物做主食。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普通老百姓很少能吃牛肉和马肉。在农业社会中。牛是很重要的农业资源。马是用来运输和打仗的战略性资源。为了保障社会生产、运输和军事战争的需要。许多朝代里在法令中都禁止吃耕牛和战马。
当耕牛有老弱病残。失去了耕地和托运的价值。是允许被宰杀和吃肉的。这时候老百姓可以吃上这些没有应用价值的牛肉。却也是一项很奢侈的事情。当牛被宰杀的时候。全村人都集体吃牛肉。以庆祝获得的快乐享受。现在一些边老穷地区。也保留着全村人吃牛肉的壮观场面。
至于马。在古代是用来运输和打仗的。所以马匹如同现代军火一样是珍贵的。也很少见的。现在史书资料中。也没有老百姓吃马肉的记录。
普通老百姓吃的都还是狗肉和鸡肉比较多。因为狗肉和鸡肉获得比较容易。但是。狗是用来看家。鸡则是需要生蛋。在没有客人上门的时候。都不可能会杀鸡。所以。唐诗中“故人具鸡黍”。就反映了民间的风俗。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养鸡场。靠着自然野生养鸡。鸡的数量也是有限。一般来说。都是一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有机会吃上鸡肉。
鸭子是生活在水边。可能南方河流湖泊众多老百姓有机会吃到。北方却是没条件。至于鹿肉。口感比较差。也不是普通老百姓的肉食。
宋朝时候老百姓的肉类食物
宋朝之后。猪肉才登上老百姓的餐桌。成为常备的肉食。由于宋朝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商业繁荣。肉类产品增多。
在宋朝之前。民间也有人吃猪肉。但是吃的人很少。主要是富人不吃猪肉。穷人也不会做猪肉。这样就遇到猪肉难为老百姓享用的尴尬境遇。当年《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每天有上万头猪从四川运输到东京。生猪在当街上屠宰。然后切割成身体不同部分的肉。满足京城老百姓的需要。当时。苏轼看到老百姓烹调猪肉方法太粗糙。于是就研究出了“东坡肉”。就是用大块的猪肉。放上姜、葱、酱油、料酒、红糖等。在小火慢炖之后。出来猪肉红亮光鲜。甜甜腻腻。味道浓厚。堪称佳肴。
宋朝也是中国最富庶的朝代。在宋朝前期老百姓也是能吃到肉的。主食物是羊肉。如苏轼写的“十年京国厌肥羜”。就是说吃羊肉都吃到腻味。证明当时宋朝的汴梁城羊肉。苏东坡当时算是中产阶级。当然有余钱买肉吃。当苏东坡被贬官到惠州的时候。一座城一天也只杀一只羊。经济穷困的他没钱买羊肉。写字卖钱也不是他文人文雅人物能做的。所以只能让屠夫留一些羊骨头。然后用慢火煨熟。烹调为“羊蝎子”。
但是。在宋朝时候的辽金朝。由于严寒的气候不适合养猪。猪肉也只是贵族的享受。普通老百姓吃的是羊肉。当时。宋辽边境的猪肉羊肉卖得红火。同时。由于当时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猪、熊、虎、野鸡、狍子、狼、鹤、鹭鸶等野味也成了老百姓的肉食来源。如《水浒传》里的打虎英雄。猎户解珍、解宝兄弟打猎到了一只老虎。却被毛太公陷害。才被逼造反。这也是当时老百姓毫无顾忌食野味的反映。
明清时候老百姓的肉类食物
在明朝时候。如果官员清廉。家里就是没有余财。只能靠勤俭度日子。如海瑞。在老母亲过生日时候买了两斤五花肉。在万历二十年。猪肉价0.02两/斤。海瑞为此花了0.04两银子。在朝廷领俸禄的官员生活如此清贫。普通老百姓更谈不上吃肉了。
在清朝时候。许多文人雅士敛财有方。烹制了很多肉菜。如年羹尧大将军、地主阶级文学家袁枚。发明了许多肉的做法。但是。普通老百姓吃肉也是很奢侈的事情。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每日到酒馆里也是吃不上肉。只是问了茴香豆来做下酒菜。
一些老百姓。去打猎获得野味。满足吃肉的瘾。如猎人去深山老林打猎。可以吃上野兔、野猪、穿山甲等等野味。
游牧民族普通民众的肉食
我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普通民众也是很难吃上肉的。古代游牧民族养牛马羊。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出售。以及换取粮食、茶叶、铁锅一类的生活物资、游牧民族是舍不得吃这些牲畜的。因为非常昂贵。吃的肉。也是一些老弱病残的牛羊。大部分需要留着卖钱或者繁衍更多的牲畜。
所以。古代普通的游牧民族的牧民。一般吃两顿。早上是一顿小米粥。晚上一顿肉粥。偶尔能吃上一顿肉或者肉干。没有想象这么丰富。就是因为生存资源的匮乏。才会屡次骚扰中原。抢占中原富饶的土地资源。
本文笔者是历史文化爱好者。渴望与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探讨问题。在写作道路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请点“关注”。
其他观点:
古代老百姓不但有肉吃。而且品种丰富。敢吃你不敢吃的肉。
猪普通家庭的肉食
人一开始就是食肉动物。远古时期。还不懂得种植技术的原始人。与兽互相为食。谁胜利了。就可以把对手当食物。后来神农氏领导大家进入农耕文明。开始了养殖业。马、羊、牛、猪、狗、鸡六牲是最早的肉食来源。
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字——家。这个字拆开是宝盖头+豕。本意是百姓在自己家里用猪祭祀。因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宗庙。只能将烧熟的全猪放在家里祭祀。也有学者解释为屋子里有猪。才能称之为家。不管是哪种解释。猪已经被普通百姓养殖、食用了。
有了阶级后反而受到限制
商周时期。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保证自己有足够的享乐物资。阶级层次分明。不但从政治上划分严格。生活中也有严格的礼仪。后来形成了规定。在《周礼》中。规定了各阶层衣食住行等一整套礼仪。如果谁敢僭越。便会引来杀身之祸。
《国语》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猪)。诸候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豚。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由于物质匮乏。供不应求。贵族也不是天天能吃到肉。《礼记 王制》中有记载。在物质匮乏时期。天子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养。士朝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从记录可以看出。帝王为了满足自己享乐。限制了官僚的食肉品种及数量。更不用说老百姓了。那么百姓吃什么肉?
狗屠盛行
狗屠。这个行当现在几乎消失了。只在少数地区存在。但在当时却是一个相当火的职业。春秋第一刺客聂政。杀人后跑到齐国杀狗为业;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玩音乐是兼职的。他的职业是狗屠。专职杀狗;刘邦的得力干将樊哙也是狗屠出身。为啥这么多有名气的人在杀狗?原因很简单。因为市场需求量大。先秦时期老百姓不能吃牛、羊、猪肉。只能吃狗肉过过嘴瘾。
记得“兔死狗烹”这个成语吧。当时狗的主要任务是打猎用。狗在贵族的菜单中等级低。没有对百姓食狗肉大肆限制。因此狗肉汉朝之前一 度成了普通人家肉食来源。
吃牛肉是演义中过嘴瘾
我们在小说中总能看到。英雄走进馆子。一拍桌子:“小二。来半斤牛肉一壶酒。”这个情节绝对是作者在过嘴瘾。因为牛作为当年主要的农业生产畜力。是不能随意宰杀的。汉代已经制订了严厉的法规控制宰杀耕牛。“宰杀少齿”者是杀头之罪。要为小牛抵命的。
宋朝规定。耕牛只有老死或病死才能剥皮吃肉。因此《水浒传》中吃牛肉的描写。绝对是杜撰。
地域不同老百姓吃的肉不同
在宋朝。猪肉已经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常备肉食。《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天有上万头猪从四川送入东京。生猪被当街屠宰。分成不同的部位肉。满足京城百姓的菜蓝子。苏轼看到百姓吃猪肉方法太粗放。暴殄天食。于是研究出大块猪肉。加姜、葱、酱油、料酒、红糖等。用小火慢炖。出来的猪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被民间称之为“东坡肉”。
但是在北方辽金朝。由于气候寒冷。不适合养猪。猪肉是贵族专享食品。普通百姓只能吃羊肉。羊肉在大宋却早贵族食品。于是宋辽边境地区猪、羊买卖十分红火。
野味丰富了百姓餐桌
当年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虎、熊、狼、狍子、野猪、野鸡。甚至鹤、鹭鸶等等野味。都成了普通百姓的肉食来源。“焚琴煮鹤”为大煞风景之事。但也表现了当时的毫无顾忌食野味的社会状况。
《水浒传》有很多打虎英雄。猎户解珍、解宝兄弟打了一只老虎。反被毛太公陷害。被逼造反。在虎豹横行的年代。野味为百姓提供了丰富的肉食来源。一直到解放前。我国山区猎户很多。
没有珍稀动物保护法。没有动物保护组织。古人食谱一定很丰富。早上仙鹤汤。中午早牛、野驴、野羊一锅烩。晚上清炖虎鞭补一补。想吃啥打一只使劲造。烧个熊猫掌也是有可能的。
其他观点:
《看朝代。时段和地域吧;但肯定整体少》
春雨浇大地。欢喜潭中鱼;
冬季枯水期。潭水险蒸去;
大家逼拥挤。相濡以沫居;
偶见鸟来此。心中多恐惧!
终于冬归去。迎来这春雨!
看这水位起。翻跳任随意;
还有鱼妹子。媚眼眨迷离;
鱼生之惬意。更奢何所需?
《春蚁》
美味佳材搬搬搬。千军万马排成行;
蚂蚁意气风发奔。旷野田林大扫荡;
鸟兽百灵多豪放。见春到来喜若狂;
食物吃半常就扔。或是到处乱摆放;
便宜咱们蚂蚁郎。将它快乐家里扛!
别看现在的我们。经常累成狗模样;
可是积累的财粮。那是堆满室与房!
待到荒凉冻时分。便可无需外出晃;
像那慌乱鸟鱼兽。挨寒受冻觅食忙!
《春晴湖》
波光粼粼水漾起。清湖迎风欢戏嬉;
春季带来丰润雨。溪流也喜哇哇至;
一碧万顷渐雄躯。风光如画靓旖旎;
浮游生物如蜂聚。藻类青草一大批;
眉飞色舞各水族。获此无数爱美食……
想起不久的冬日。渠枯冰锁寒迫击;
如今却悦暖阳沐。悠然自得心畅怡;
伟大人生之际遇。真是玄奥妙神奇;
愿此恒作明净居。年年有鱼似云集!
《雀逍遥》
时而畅遨游。时而悦奔跑;
时而歌啾啾。时而舞蹦跳;
美丽雀小妞。快乐又逍遥;
火辣的夏日。带来无限好:
短羽的冒头。厚羽的褪掉;
刹那让身体。轻便而灵巧;
更易奔跑跳。更易飞翔翱;
更易到处溜。更易帅哥撩;
更别说食物。丰盛不得了;
甜瓜满枝头。香果遍树梢;
虫子到处跑。鱼儿多如潮;
还有那树儿。枝繁而叶茂;
提供了无数。居家好地标……
饱暖全无忧。帅哥身边绕;
四周尽美景。八方皆通道;
如此的生活。美妙实难描!
怎能不让人。快乐刻分秒?……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161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猪肉,老百姓,肉食,宋朝,都是,狗肉,吃肉,游牧民族,野味,羊肉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普通老百姓有机会吃肉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肉类食品产量低。普通老百姓是很少有机会吃肉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普通老百姓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