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他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而被流放。
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
《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东汉王逸注释为:“离。别也;骚。愁也。”它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离骚》是一个宏伟的诗篇。全诗共373句。2477个字。是作者全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再没有比这更长诗篇了。
它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诗中尖锐地抨击了昏庸王室的黑暗和腐败。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贞。同时也表现了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忧愁苦闷。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天问》是屈原另一个代表作。全诗共374句。1553个字。是《离骚》之外。他的第二首长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一篇奇文。它以一个“日”字领起。一口气对天、地、神、人等各方面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诗篇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展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硕和战乱兴衰等历史故事。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鲜明地表现了作者探索事物根源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也表现了屈原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九歌》是《楚辞》篇名。共有11篇诗歌。分别祭记11种神灵。是屈原流放在江南时在楚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整理的一组祭歌。原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其中《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王逸认为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所以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九章》包括9篇作品。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如果《离骚》是屈原平生综合性的自我叙述。那《九章》则是具体的片断生活的记录和心情的显现。它是研究屈原生平和思想最有价值的材料。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中的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屈原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是一个爱国诗人。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先河。
其他观点:
离骚
其他观点:
屈原代表作品
一、《离骚》
1、创作时间。根据司马迁的说法:怀王怒而疏屈原。屈原作《离骚》。大约作于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至少是在丹、淅之战之前。
2、《离骚》的主旨:爱国和忠君。司马迁说:“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离骚》的艺术特点: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拓了我国古典诗歌史上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诗体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创造了一种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落的新诗体;结构形式上。抒情和叙事结合。幻想和现实交织。气势磅礴。浑然一体;语言运用上。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和楚物名称。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二《九歌》
《九歌》是屈原根据江南民间祭祀的乐歌。经过加工创作而成的。标题是袭用古题。据《离骚》:“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天问》:“启棘宾商。《九辨》《九歌》”。都说在夏代就有《九歌》。
《九歌》是组诗。共有11篇:
《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
《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大司命》:主管寿夭之神
《少司命》:主管子嗣之神《东君》:太阳神
《河伯》:黄河之神《山鬼》:山神
《国殇》:祭祀为国捐躯的将士《礼魂》是送神曲
创作时间:从《国殇》的情调看。应该是悼念在丹淅之战中阵亡的将士的歌辞。具体时间是在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丹淅之战之后。蓝田之战之前。
《九歌》与屈原其它作品的幽愤风格不同。而写得清新凄艳。幽渺情深。显然是因为利用了民间的素材。融入了民歌的情调。这样比起他其它的作品。风格有些独特。
三、《九章》
《九章》包括九篇作品。有《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不是一时一地所作。据西汉刘向《九叹》:“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说明至少在刘向时九篇作品已经编在一起。
这九篇作品。大都是屈原被疏远或流放在外时创作的。在思想内容上与《离骚》相近。反复抒写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但在表现手法上与《离骚》有所不同:多直抒胸臆。文笔比较朴素。想象夸饰成分极少。
四、《天问》
《天问》是一首很奇特的诗。其奇特表现在:
它基本由四字句构成。与屈原的大部分作品不同。
它基本用问句构成。与《诗经》的四字句相区别。
它对自然现象和社会历史提出疑问。与当时的普遍思想观念不同。
鲁迅《摩罗诗力说》:“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译文:关于远古的情况。是谁把它传说下来的?当时天地还没有形成。是根据什么来考察它的?白天黑夜还未区分。一片朦胧晦暗。谁能把它弄清楚?日出则明。日入则暗。明明暗暗。循环不已。是什么原因?阴阳参合。化育万物。可是阴阳的本源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变化?
五、《招魂》
《招魂》据东汉的王逸说是宋玉作招屈原之魂。“《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司马迁说是屈原作。《屈原列传》:“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我们同意司马迁的说法。认为是屈原所作。
《招魂》招的是谁的魂?林云铭《楚辞灯》说是屈原自招。近人大都认为是招楚怀王之魂。郭沫若《屈原研究》:“所叙的宫廷居树之美。饭食服御之奢。乐舞游艺之盛。不是一个君主是不够相称的。”楚怀王到秦国被扣留。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客死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楚世家》)屈原写下了这篇作品。从乱辞中“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来看。当是放逐初期所作。
这篇招魂辞。是对楚怀王客死于秦的悼念。它是根据流行于楚地的民间招魂词的形式写成的。他对楚怀王的追悼实际上是他关心楚国命运的表现。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序言、正文、乱辞。
序言:怀王之魂自述愁苦。天帝命令巫阳还其魂魄。巫阳乃为之招魂。
正文:前半叙述故居之外的各个地方的可怕。东南西北。上天下地都写到了。由此来说明:外边不可留。后半叙说故居的美好。对饮食歌舞、宫室侍女均极意铺陈。以此来招引魂魄返归。
乱辞:以作者的身份。结合自己的处境。再次呼唤“魂兮归来”。
正文招魂词句尾语气助词全部用“些”字。沈括《梦溪笔谈》说:“今夔峡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称‘些’。乃楚人旧俗”。
六、《远游》
《远游》有浓重的求仙色彩。作者问题争议较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215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屈原,离骚,楚辞,楚国,作品,诗经,国殇,九歌,浪漫主义,诗歌
没想到大家都对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什么?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