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笔者是浙东绍兴人。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所谓“浙东唐诗之路”。就是从杭州西兴出发到绍兴古城。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经剡溪、新昌天姥山。最后抵天台石梁飞瀑的一条唐代诗人的“热门旅游线路”。《全唐诗》收载。就有300余位诗人在这条“浙东唐诗之路”上。写下了1000多首佳作。
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浙东唐诗之路”核心。不管是走水路还是陆路。绍兴都是必经之地。所以。浙东唐诗之路上的绍兴有很多景点。这里只结合自己游玩体验。简单整理列举几个:
一、浙东古运河(绍兴段)景区
浙东古运河。西起杭州西兴古镇。历史比京杭大运河还要悠久。它是联系“浙东唐诗之路”的纽带。因为在古代。凡是从水路乘船游的诗人。从杭州西兴出发。走的都是这条浙东古运河。
绍兴古运河全长100多公里。是浙东古运河的核心区和主体。
游客可以在古运河沿途感受古运河绍兴段沿岸(绍兴古纤道、八字桥历史街区、迎恩门)等古运河景点。感受绍兴古城居民。沿河而居的江南水乡风貌。
二、会稽山景区
绍兴山水名胜是唐代诗人向往之地。尤其会稽山。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积淀深厚。是古越国和越文化的发祥地。
比如大禹陵就在会稽山山脚。大禹一生行迹中。封禅、娶亲、计功、归葬四件大事都发生在这里;
会稽山香炉峰的景色也不错;还有秦始皇登山望海、李斯刻碑也在会稽山……
元稹曾说“天下风光数会稽”。说明会稽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盛唐之前就已经有口皆碑。
三、兰亭景区
兰亭景区依山傍水。茂林修竹。
据说。在永和九年三月初三那天。王羲之邀请好友在这里举办了一场雅集。就是现代人的party聚会。喝酒聊天。非常尽兴。
聚会当天。老王(王羲之)喝了点小酒。即兴写了一篇《兰亭序》。并因此得了个“中国书圣”的伟大称号。从此以后。兰亭雅集名满天下。
绍兴兰亭也成了书法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景区内有鹅池。流觞亭。御碑亭。右军祠。兰亭江。书法博物馆等景点。
非常值得去体验一下。
四、云门寺景区
云门寺是唐代诗人的重要驿站。坐落于绍兴平水镇寺里头村境内。
这一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沉淀了太多的文化底蕴和产生了太多的传奇故事。
据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曾在此隐居。是绍兴除兰亭之外最为著名的又一处书法胜地。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曾长期保存在云门寺。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也在此主持了一次模仿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
可以说。中国书法史上的许多名人和逸事。都与云门寺有关。
《全唐诗》里提到云门寺的就有一百余篇墨宝。说明在盛唐时期。云门寺就非常繁荣。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
浙东唐诗之路是留给浙东地区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笔者相信。随着目前政府“诗画浙江”大花园建设的大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必将再次大放光彩和魅力。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笔者头条号。
其他观点:
龙楼凤阙不肯住
飞腾直欲天台去
1300年前诗仙李白。从钱塘江出发。一路载酒扬帆、击节高歌。至台州登上天台山。
他所走的这条路便是
世人口中的“浙东唐诗之路”

400多位唐朝诗人到过浙东
1500多首唐诗流传至今
这条熟悉而又陌生的浙东唐诗之路
和台州有着怎样的渊源


浙东唐诗之路
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唐代诗人穿越浙东七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婺州、衢州)的山水人文之路。其中的主干线是从杭州经萧山进入浙东运河。到达越州、上虞县。再沿曹娥江上溯剡溪。经剡县到达天台山。

唐时全国范围内诗人行踪密集、诗歌数量众多的其他水陆要道亦被称为唐诗之路。在众多诗路中。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提出最早。研究最深。影响也最广。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天台山
如果将“浙东唐诗之路”比作一首壮丽的乐曲。那么天台山就是这首乐曲最激动人心的高潮部分。天台山既是诗路黄金水道剡溪的发源地。又是众多唐代诗人修心壮游、修道礼佛、隐逸观光的向往之地。台州在浙东唐诗之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01
游仙诗中的天台山
就游仙诗来说
天台山因道教神话而具有神秀色彩
唐人多视天台山为神山。以之寄托超脱污浊尘世的志向。如初唐陈子昂《修竹篇》后半部分写听笛遐思。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完全是游仙诗的写法。而赤城山作为天台山的门户。在此与“三山”并列。成为神山的代称。
至于在写天台山的诗歌中加入游仙因子。唐代诗人更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浙东唐诗之路上最成功的游仙诗。一个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另一个是曹唐的刘晨、阮肇天台遇仙组诗。前者耳熟能详。暂且不论。后者哀感顽艳。悱恻动人。

02
山水诗中的天台山
就山水诗来说。天台山“穷山海之瑰富”。在唐人笔下。其奇异山水与丰饶物产皆为神秀之物。孙绰赋云:“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而界道。”真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赤城山具有天台山唯一的丹霞地貌。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介绍道:“赤城山在县北六里。一名烧山。又名消山。石皆霞色。望之如雉堞。因以为名。”
笔者以为天台所有景物中。最为神奇的当属石梁。石梁是天台山的地标。孟浩然《舟中晓望》云:“问我何所去。天台访石梁。”刘禹锡《送霄韵上人游天台》云:“曲江僧向松江见。又到天台看石桥。”

03
栖息心灵的天台山
就思想性来说。天台唐诗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诗歌典范。产生于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诗歌。绝大部分都无关功名利禄。即使出现。通常也是持否定批评的态度。
唐代诗人来浙东。多数是纯粹的游玩。大量的送别诗都充满了对浙东山水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祝愿。而身处浙东之人。当他徜徉于湖光山色之间时。美丽的景观如母亲的手。抚平他们尘世奔波的劳苦和仕途挫折的沮丧。


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和合文化
浙东唐诗之路是唐代诗人穿越浙东七州而形成的山水人文之路。它与和合文化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浙东唐诗之路就是和合之路。
浙东唐诗之路极大丰富了和合文化的内涵。研究浙东唐诗之路是考察中华和合文化。尤其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重要途径。

01
古今和合厚底蕴
大唐文化煊赫繁荣。是多种因素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也是历史、人文、山水等因缘和合的产物。时间维度来说。唐代浙东文化可谓世代累积而成的杰出区域文化。

02
中外和合成大同
浙东唐诗之路集中体现了大唐帝国的盛世文化:中华内部多种地域文化融合于此。中外文化也交汇于此。智顗大师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在天台山创立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
浙东地区濒临大海。海外诸国。尤其是日本。入唐者多从南路横渡东海至明州登陆。再上天台山礼佛求学。这使浙东成为中华向海外辐射的高地。这一过程遵循了“吸收—创新—辐射”的文化发展规律。

03
身心和合得自由
身心关系是中国哲学的一大命题。也是中国文学的核心主题。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诗人则将哲理之思巧妙融进诗歌创作中。使之获得隽永醇厚的艺术魅力。
荀子《天论》云:“形具而神生。”主张神由形生。司马迁说:“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进一步指出神高于形。寒山从大乘佛教思想出发。认为:“人以身为本。本以心为柄。本在心莫邪。心邪丧本命。”(柄为功用、效用之意)身为体而心为用。这显然又融合了道家贵生的思想。

其他观点:
浙东唐诗之路的台州景色独特。代表性景点。如天台的济公故居、石梁飞瀑、国清寺。临海的江南长城、紫阳古街。仙居的大神仙居。三门的蛇蟠岛。还有台州博物馆、吴子熊玻璃艺术馆、长屿硐天、漩门湾湿地公园等。丰富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点。让人流连。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245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浙东,唐诗,之路,绍兴,天台,兰亭,赤城,云门,天台山,文化
没想到大家都对浙东唐诗之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笔者是浙东绍兴人。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所谓“浙东唐诗之路”。就是从杭州西兴出发到绍兴古城。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经剡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