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是的。还有拯救大兵瑞恩。美丽心灵等。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其他观点:
肖申克的救赎:距离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和德拉邦特(Frank Darabont)们缔造这部伟大的作品已经有十年了。我知道美好的东西想必大家都能感受。但是很抱歉。我的聒噪仍将一如既往。
在我眼里。肖申克的救赎与信念、自由和友谊有关。
[1]信 念
瑞德(Red)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然而安迪(Andy)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所以安迪能够用二十年挖开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庸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可是正如《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它们也许无法最终实现。也许无法让我们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而言。它们只会愈加带给我来更多的虚无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会是仅有的一个。
——我们已经看到监狱长打开藏有安迪凿石锤的《圣经》时。翻至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2]自 由
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
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当安迪不顾一切地在监狱的喇叭里放《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怼。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安迪的用意。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丧失殆尽的自由感。
然而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布鲁克斯(Brooks)。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很奇怪吗?自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东西。可是布鲁克斯们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假瑞德之口。斯蒂芬·金直指卑微。
布鲁克斯得到了身体的自由。灵魂却已经被无可挽回地体制化。他终于没有能够摆脱对自由无法适应的困境。悬梁自尽。而睿智如瑞德。在出狱之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连撒尿都要向经理报告。否则一滴尿都挤不出来。他也考虑如何违规以便回到监狱。甚至考虑与 布鲁克斯一样离开。
要么忙着生活。要么忙着等死(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应该偶尔驻足。跳出来看看自己的模样。我们终会知道。习惯于服从规则的人们将付出巨大代价来习惯本来属于每一个个体的自由。
[3]友 谊
此片无关爱情。除了背叛。有的只是监狱中的男人间的友谊。瑞德和安迪的那种友谊置放在高墙之下。似乎比我们纷繁俗世中的友情来得更加纯粹和干净。他们都是内敛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欢这种感情。所以在他们终于相会在太平洋小岛的阳光沙滩之上的时候。忍不住一人笑了。
如果我在肖申克。我会是谁?如果你在肖申克。你又会是谁?
海上钢琴师: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1900。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1900是个ET。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是人类的方式。但是1900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体机能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ET。
小时候看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老师说。你是否想过自己或许是个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然后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一张嘴。我无法理解这一模一样的人怎么会是不同星球的物种。
直到后来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都曾经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我们曾经都很与众不同。鲜活跳跃。但是后来。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是我们从一个个ET变成一群地球人。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只有那些因缘巧合的。比如1900。侥幸(或者说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独立和ET本色。成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异类。
差异导致孤独。葆存了差异性的ET在承受异样目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出凡人的孤独。凡人们如我们虽然也还都残留一些差异。但大致面貌八九不离十。我们失恋了后觉得痛苦比谁的都大。我们拥抱心爱的人自认比谁都幸福。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不断重复。千篇一律。
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我们借助艺术寻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着眼泪互相慰藉。或者说。互相平衡(原来有人比我还惨啊。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称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忧郁地注视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种。用他们ET的本能将那些交叉部分。提炼、放大、直抵内心。那些永远无法交叉的部分。则作为孤独的源头。令他们永远无法融入人群。他们只有躲在自己的轮船里。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地活着。然后死去。
其他观点:
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的大智大勇和忍耐至今还没有其他的影片能超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273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的人,天才,是个,都是,自由,自己的,安迪,监狱,习惯,高墙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觉得最经典的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和《海上钢琴师》吗?原因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是的。还有拯救大兵瑞恩。美丽心灵等。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他观点:肖申克的救赎:距离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