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喜欢看《海上钢琴师》?想挖掘理解一下人内心深处的因子?
原创

人们为什么喜欢看《海上钢琴师》?想挖掘理解一下人内心深处的因子?

好文

热门回答:

有一种人生。我们终将错过

等待《海上钢琴师》重映的过程。是漫长的。几乎从得到消息的那天开始。就不断的翻看附近影院的信息。11月15号。《海上钢琴师》点映。但有排片的影院距离我实在是太远。所以错过了。就这样挨到了他正式上映的那天。

11月17号。周日。雨天。早九点半。我来到了影城的巨幕厅中。如愿的。在大屏幕上。看到了1900。

像是完成一个期待了太久的承诺。

出乎意外的。坐在影院里看电影的我。思绪有些散乱。

我清楚的记得电影的每一个情节。也清楚的记得从电影院里出来之后。徘徊在脑子里的微微的迷惘。甚至清楚的记得那天吃的各种各样的零食。

就是感觉。哪里好像不太对劲的样子。

直到一天后。跟同事出去吃饭。她皱着眉头。问我。为什么1900不下船呢?

我当即反驳。因为他从未在陆地上待过。他的心里。其实是害怕陆地的。害怕另一种生活方式。

同事说。但是他下了船就能够拥有荣华富贵了啊。他那么有才。也能够去找那个他喜欢的姑娘。还能够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反驳的话依旧在嘴边。可我发现。自己却像失声了一样。愣在当场。

1900为什么不下船?

2016年夏。第一次看《海上钢琴师》。那天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时候。我住在青岛靠海的高楼里。25层的楼高。总有一种房子在狂风中微微晃动的恐慌感。

那是一个下午。家里静悄悄的。只有我一个人。

我把窗户关的很严实。呼啸的大风肆意的打在窗户上。像是野兽的怒吼。不远处大海的潮湿几乎浸透了海边所有的房屋。习惯了干热夏天的我。在这栋房子里。十分的不适应。总觉得一切都是潮乎乎的。困倦环绕着我。可我已经睡了一天了。

打开电视。搜索电影。看到了《海上钢琴师》。

其实。早就注意到了这部电影。毕竟它总是出现在各类经典电影推荐的单子上。在豆瓣的电影评分中。也是能够与《肖申克的救赎》比肩的存在。可能是因为我对海上、对钢琴师都不太感兴趣。所以从未有过看这部片子的冲动。但。总会有朋友推荐。

反正是百无聊赖的一天。我当时想。就随便看看吧。没准真是个经典呢。

真的。真的。真的是一部经典片子。

我完全的沉浸到了影片中。心脏在胸腔中砰砰的跳动。

我看到1900的音乐几乎与大海合拍。我看到他在与大海共奏共鸣。我看到他坐在钢琴边上的时候。思绪却深入到远处的海中。深入到身边的人身上。他的身体留在原地。但灵魂却已经漂洋过海。遍览红尘。

真的是帅啊。

哪怕最后。他与弗吉尼亚号一起被炸毁。我依旧觉得。这样的人生。天上地下。绝无仅有。他惊艳了我的那一整个下午。哪怕不远处的海浪涛声依旧。狂风依旧。阴沉的天空依旧。那一个下午因为这部电影的存在。在我的记忆里。被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

就像。亲身经历了传奇。

从此很多年。1900都是我的男神范本。

2016年到2019年。是四年的时间差。

这四年里。我从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经历不多。但四年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真的。扑面而来的社会感也都是真的。

在学校里的时候。我从来不信未来有什么能让我改变。我以为我会像那句话说的那样。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

但四年后的今天。我也知道了。社会。人情。困难。磨砺。会重塑一个人。这是真的。时间会缓慢却坚定的改变的一个人。这也是真的。

我依旧在路上。但心态变了。思想变了。眼界变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变了。

学生时代的我。有时候看战争片看的热血沸腾。恨不得此刻就爆发战争。然后我就可以雄赳赳气昂昂的赶往战场的一线。哪怕战死也值得。

但现在。我看过中东的惨状。读过很多战争时期的书籍。经历过亲人的离世。明白了生死实在是人生的大事。战乱实在是人间的悲剧。懂得了平凡、温暖的活着。真的是无数人渴望的生活。而如果真的发生了战争。我可能连前线都到不了。就死在了战争带来的危险中。

学生时代的我。鄙夷金钱。厌恶束缚。注重个人的体验与快乐。信奉所有年轻人都信奉的真理。那就是天老大。我老二。谁都不服。我永远正确。

但现在。我已经工作了四年了。虽然并没有流落到街头乞讨那样极端的情况。但却也真实的有过钱不凑手的尴尬时候。没有钱。甚至不能出门游玩。不能随便吃好吃的。而且社会会告诉你。挣得虽然少。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

而且我见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强者。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有时候。那是宛如天堑的存在。真实的感受到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含义。

才四年时间。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我都颠覆了。有时候静了下来。想一想。脑子里都是满满的恍惚与感慨。因为我能够清楚的看到。四年前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我真的就留在了过去的时光里。现在的我。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总归是与过去的我所想象的未来的我。是不同的。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简单的话。却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是当初的我们。想的简单了而已。

所以。我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现在再看《海上钢琴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1900的选择从来都很坚定。那就是待在弗吉尼亚号上。待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所有才华尽数归于这艘弗吉尼亚号上的钢琴。他这个人也只能存在于船上。船外面的世界再大再波澜壮阔。也与他无关。

四年前。看到1900这样的选择。我觉得酷毙了。这才是人生。

四年后。看到1900这样的选择。我沉默。叹息。满心的希望他能够走出去。但也尊重他的选择。

这就是真实的感受。

其实。除此之外。1900对姑娘的一个吻。时移世易。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四年前。是心动的浪漫。四年后在看。我会想。幸好没人醒来没人看到。否则。1900会被当做流氓的吧。

这也是真实的感受。

理清了自己看完电影后的感觉。想想也挺有意思的。我们看电影时的所思所想。其实都是得到了电影启发后。再根据自身经历的延伸拓展。说来说去。总脱不开“自己”的局限。也正因为如此。讨论就拥有了意义。当我们与其他的人讨论的时候。无论彼此的观点是否一致。语言的交流就是思想的碰撞。有时候会有火花闪现。那恭喜你。又学到了什么。真好。

但是。世界这么大。时间这么久。总有一种人生我们无缘相见。或者说。我们只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体验自己选择的人生。

不要觉得遗憾。因为你的人生。其他人也无缘体验。

其他观点:

他不想离开船就和我们不想离开家一样我们的感情寄托是家而他的家是船。

其他观点:

因为这是一个好故事。是一个经典但是结构完美的故事。

正如1900所说。只要你有个好故事。和愿意听故事的人。你的人生就不算完结。《海上钢琴师》用嵌套的手法讲了个饱满的好故事。

第一层。听故事的人是你——观众。讲故事的人是导演。故事是电影本身。第二层。马克思(康恩牌)是讲故事的人。乐器店老爹和负责爆破维吉尼亚号的负责人是听故事的人。故事是1900传奇一生。双层的故事结构是艺术创作中非常常用的结构。它增添了故事的复杂性和外延。但《海上钢琴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第二层故事的主讲人马克思在第一层故事里(电影结尾)和故事的主角1900有了实际的互动(劝他离开弗吉尼亚号。)

而这层互动直接的。不容置疑的展现在我们观众也就是第一层听故事的人的视角里。打消了我们对于“1900或许是马克思杜撰的”这种猜测——起码对于马克思来说。1900是真实的。

于是。当我们看着马克思那个在潮湿的水泥地上逐渐远去的背景。回望那个传奇的。浪漫的。天才式的1900的一生。我们多么希望他真的存在过。

即使对于其他任何人而言1900是不存在的。但只要马克思记得他。1900就不算完。他就真的存在;同样。即使这就是一部电影。只要你愿意在21世纪相信或许在遥远的20世纪。有那么一个传奇存在。1900就不算完。马克思也不算完——他还有他的小号和属于他的故事

现在。还记得故事开头那个台词吗?

You’re never really done for as long as you got a good story and someone to tell it to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人类的命运和故事纠葛至深。从相信统一的图腾开始。再到构建的神话。古老的氏族部落。宗教和国家的诞生。宏大的故事让渺小的人投入其中。于是虚构变成了真实。人类之间因为相信同一个故事而团结。因为形成社会所以有了分工。因为有了专业化分工。所以有了无比强大的力量。而从个人的成长来看。童年时候的童话和少年时候的小说都在帮助一个人形成对世界的印象。虽然故事和真实世界比起来简单的多。但也方便我们理解。故事给予了我们远方。也寄托了我们的想象。给了我们飞离沉重现实的翅膀。人。离不开故事。即使长大了。我们也需要好故事。

回到《海上钢琴师》。它的内容足够脱离现实。但所有的巧妙安排。比如1900没有下过船。没有登记。没有实体的证据确切的证明他存在过。连坟墓也没有(唱片不算。因为只有音乐。而且还是残破的)。你无法一口咬定1900就是不存在。也无法说他就是真实历史。这个问题无法证实。也不能证伪。它本身就是一个迷。这样的一个矛盾构成了它的诗意和浪漫。也构成了我们的“愿意”。

当然。电影本身信息量很大。有好听的音乐。有动人的友情。有遗憾的爱情。有激烈的斗琴。真挚的亲情。有约定。有执念。有理解。有憧憬。有历史。还有阶层的分化和人文关怀。有懦弱。有打破规则。有傲慢。有幸福的童年。潇洒的青年。有失意的中年。有战争与和平。有欧洲和美国。有海上和陆地。有浮华喧嚣和落寞离愁。有世纪凝望和百年浮沉。最后还有哲学的母体:我是谁。从哪里来。该往何处去————任何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看到可能的自己。

我们感谢电影。感谢好故事。感谢一个1998年的老电影可以在2019年并且可能会在以后无尽的岁月里供人观赏。感动。批评。这是朱塞佩·托纳托雷给故事的致敬和情书。也同时在真实世界里构建了第三层故事——关于故事的故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34:43

    故事,的人,马克思,海上,弗吉尼亚,都是,四年,电影,钢琴师,真实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34:43

    没想到大家都对人们为什么喜欢看《海上钢琴师》?想挖掘理解一下人内心深处的因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34:43

    有一种人生。我们终将错过等待《海上钢琴师》重映的过程。是漫长的。几乎从得到消息的那天开始。就不断的翻看附近影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