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谋篇》的“谋”有何内涵?谋略的程序应怎样去一步步地实施?
原创

《鬼谷子·谋篇》的“谋”有何内涵?谋略的程序应怎样去一步步地实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鬼谷子》有丰富的谋略思想。《权篇》是《鬼谷子》(《道藏》本)的第十篇。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和《符言》一篇。讲述纵横家的谋略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纵横捭阖的理论体系。上卷的首篇《捭阖》是全书的总纲。主要是讲“道”和阴阳理论。为纵横学提供哲学基础。并将“捭阖”作为游说智术的理论基点。从而展开纵横学说各个方面论点。上卷的《反应》《内揵》《抵巇》《飞钳》《忤合》五篇。主要阐述纵横策士的认识之道与处世方略;而中卷的五篇。即《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主要讲游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要理解《谋篇》。最好与《权篇》合起来理解。现在常讲“权谋”。或许就是受当时鬼谷子思想的影响。他讲“权”和“谋”。

《权篇》强调论辩过程。要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权衡各种说辞。分析了言说的方式。阐明游说的原则。指明言辞常有的毛病。突出游说要针对对方的特点。而《谋篇》将游说谋略扩展开来。与《权篇》构成姐妹篇。指明“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分析了“相益则亲。相损则疏”的各种情况。指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竞争本质。强调引人制宜。“因事而裁之”的游说方略。以及“天地造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的隐秘法则。

值得注意的是。《谋篇》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纵横家的计谋之道。开篇就说。凡是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度。先要弄清原由。以探究其实情。根据实情。以制定上、中、下三种策略。并比较三种策略的优点缺点。然后确定最合适的计策。以便谋划出具体实施方案。只有奇妙之计是才能所向无敌。《谋篇》还分析了相应的状况。比如。事物的变化会带来事情的变故。而事情的变故会促使人去谋划。谋划才能产生计谋。计谋过程产生策略。策略的实施要依靠游说。游说才能进取。进取过程要懂得退却。退却就是有所节制。节制是为了将来更有效地进取。作者仔细分析如何才能更好的筹划好计策。

《谋篇》还对计谋的运用作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奇谋比“正谋”更有胜算的结论。在作者看来。正统计策不如奇谋妙策。奇谋妙策的实施可无往不胜。所以。作者建议。对君王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奇谋妙策。这样才能引起他的兴趣。同样道理。向大臣们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私情。因为私情能拉近与臣子的距离。而对于亲近的人。情况又不同了。虽然是亲近的人。但如果说有利于外人的话。就容易疏远。反之。如果是外人。如果知道内情太多。就会产生危险。

这种重视奇谋的观点。与《孙子兵法》的“奇正之计”有相通之处。奇计奇谋在较量中更容易获胜。

《谋篇》还认为:圣人运用谋略是隐而不露。而愚人运用谋略是大肆张扬。有智慧的人成事是很容易的事。而没有理智慧的人成事很困难。——这实际上是强调智谋的重要性。

以上。供参考!

其他观点:

谋的本义是出主意、计谋、计策谋略。在此谋篇术更多指出谋划策之道。若要谋划成功必须探究原委。了解情况。制定至少上中下三套方案。守正出奇。方向及定位正确。形成目标及利益共同体。对仁人、勇士、智者、愚者、不肖者、贪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以上应对人或情事之法就是计谋。

其他观点:

事物的突变都由于事物自身的渐变引起的。而事物又生于谋略。谋略生于计划。计划生于议论。议论生于游说。游说生于进取。进取生于退却。退却生于控制。事物由此得以控制。可见各种事物的道理是一致的。不论反复多少次也都是有定数的。

以上来源于鬼谷子第十章谋篇当中的翻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35:36

    谋略,鬼谷子,奇谋,计谋,的人,计策,妙策,事物,策略,之道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35:36

    没想到大家都对《鬼谷子·谋篇》的“谋”有何内涵?谋略的程序应怎样去一步步地实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35:36

    《鬼谷子》有丰富的谋略思想。《权篇》是《鬼谷子》(《道藏》本)的第十篇。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和《符言》一篇。讲述纵横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