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孟子较少提“信”,能否谈谈为什么?
原创

仁义礼智信,孟子较少提“信”,能否谈谈为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很高兴和题主和诸位答友聊聊孟子。聊聊儒家。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这说明孟子。把义 放在人生信条的第一位。

孟子还说过:“君子不亮(通“谅”。即信)。恶乎执?”

即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有操守?所以孟子并不认为。君子不需要讲信用。

再看看孟子的尊崇的先辈。大家心中的圣人孔子怎么说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日:“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日:“敢问其次。”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论语·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作为儒家的开山鼻祖。已经讲出。讲过了这个话。孟子如果还接着说。他就是只是孔子的普通学生而已。就不是他自己的研究儒学的新成果。

另外。仁义礼智信五条其实是互通的。很难想象一个人。做到 仁义礼智这四条。却偏偏不讲信用。这难道不矛盾吗?不讲信用那算仁?算礼?算义?肯定全否掉啊。那算不算智呢?更不算。不讲信用的人。只占眼前的便宜。以后是要报应回来的。我们古人就有这个智慧。信用好的人做生意。才能跟其他人互利。才能长久获利。

谢谢大家阅读。回答完毕。

其他观点:

仁义礼智信。孟子较少提\"信″。能否谈谈为什么?

答: 要回答对这个问题。需用《易》理论来论述。孟子作为亚圣。是精通熟悉《易经》的。首先要理一下\"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属性。方能清楚论述孟子较少提\"信″的原由。

五常:

仁者。为木、为东方、为生。象数为3;

义者。为金、为西方、为敛。象数为4;

礼者。为火。为南方、为长。象数为2;

智者。为水。为北方、为藏。象数为1;

信者。为土。为正中、为四方统领。象数为5。

不难看出。\"信″为中土、为统领、为九五之尊。相对较特殊。为此。在皇权之下。将\"信″公开拿来论是非。是极为敏感的。少有不谨。就会有犯上之嫌。所以。少碰为佳!这就是孟子较少提\"信″的原由。

其他观点: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儒家伦理五常之核心的内容。仁义礼是由孔子先提出来的道德观念。后有孟子延伸加入智。构成四德体系。最后由董仲舒加进信。构成伦理五常。仁即两人相处。要懂得为对方着想。换位思考。和睦相处。方显仁心。义即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或落乱时。要懂得帮别人一把。即为义气。礼即为要懂得尊敬别人。敬人就是敬已。即为礼貌。智即为在生活中。要善于去观察。去参透一些经验巧门。即为智慧。信即为好多经验教训。是通过别人的长期的积累总结和牺牲换来的真谛。需要用语言教给你。你必须记住相信。即为信益。孟子没有加进信字。在我看来。他认为仁为德之首。讲究义气。为人礼貌有加。充满智慧。那这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处世价值观一定会很行。更不用说信用信益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49:18

    孟子,即为,仁义,儒家,孔子,数为,信用,不讲,的人,言必信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49:18

    没想到大家都对仁义礼智信,孟子较少提“信”,能否谈谈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49:18

    很高兴和题主和诸位答友聊聊孟子。聊聊儒家。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