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最大的军阀是谁?实力有多大?
原创

民国时期最大的军阀是谁?实力有多大?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1935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首度进行军衔铨叙。在第一批授予的八名陆军一级上将中。年龄还算不老的黄埔系唯一代表何应钦。也已经年届46岁。而其他的军头们则为:桂军李宗仁45岁、晋绥军阎锡山53岁、粤军陈济棠46岁、湘军唐生智45岁、滇军朱培德48岁、西北军冯玉祥年龄最长已经54岁。而最年轻的当然是“少帅”张学良。1901年出生的他那一年虚岁才35岁!

为什么首次铨叙军衔时。只有一个黄埔系中央军的高级将领入选呢?摆明了是老蒋为了“团结”各路军阀而故意为之。其中的冯玉祥已经成为了没有兵权的光杆司令。也给了极高的名份。这就是位高而权不重。那为什么年仅35岁的张学良也位列一级上将呢?因为他不仅是东北军的统帅(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还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已经成为老蒋一人之下其他万人之上的实权人物!

电视剧《少帅》中。曾经有张学良主要幕僚王树常跟他在火车上的一段对话。言及老蒋为了拉拢张学良参加中原大战。已经开出了天价。那就是“平分天下”。所谓平分天下的意思。就是事成以后。黄河以北军政事务全部由张学良节制。按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实际掌握的地盘来分析。其实老蒋允诺给张学良的势力范围。甚至已经超过了他自己。更是奉系张作霖从来也没有达到的实力和高度。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在沈阳宣誓就职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随即挥师入关。反蒋的冯阎联军迅速土崩瓦解。东北军仅用十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对平津地区的军事占领。中原大战的大局已定。10月15日。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联名通电张学良表示接受和平解决。随后阎、冯联袂下野。晋绥军、西北军大部分残兵败将均被张学良收编。

也就是说。到了1930年底。张学良这个事实上的奉系军阀接班人。不仅掌握着将近40万人马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还指挥着群龙无首的西北军和晋绥军近40万人。什么宋哲元、徐永昌、傅作义都得受其节制。西北军和晋绥军缩编为什么规模的部队。各自授予什么番号。那都是张学良说了算。因为华北地区的善后和指挥之权。全部归于这个少帅之手。

比如西北军的残余主力宋哲元部。奉令接受张学良改编后。1931年初授予的番号是“陆军东北边防军第3军”(直到半年以后才改番为第29军)。军部驻山西运城。西北军的部队打着“东北军”的旗号。然后还驻在晋绥军的地盘上。是不是看起来很荒谬?NO。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整个华北地区都是张学良说了算。所有华北地面上的军队也归其节制。他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1931年1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在北平设立“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行营”。以张学良兼任“北平军分会委员长”。有权节制东北和华北各省一切军政事务。所以张学良当时坐镇北平。除东北四省外(注意含有热河省)。另有河北、察哈尔、山东、山西、绥远五省以及北平、天津、青岛三个特别市在其辖下。所有的行政任免均由张学良提名。经济收入理论上亦归张学良调用。

不仅如此。在华北地面上的所有杂牌军头。包括什么韩复榘、石友三、孙殿英等等混世魔王的部队。理论上也归张学良指挥。所以在1931年上半年。张学良名义上统率的各路军队总兵力已经突破100万人。这是其老爹也没有混到的高度。因此。张学良和东北军确实是中原大战的最大受益者。在这一时期。张学良也绝对是民国年间实力和势力最大的军阀。因为他的东北军系统有着相当程度的军政独立性。

至于老蒋之所以把这么大的地盘和权力交付给年轻的张学良。兑现承诺只是表相。因为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军令政令统一”的梦想。怎么可能真的跟张学良平分天下?一方面。是蒋系60万部队在中原大战中也是元气大伤。一时无力全盘接收阎、冯留下来的大面积地域。并且由蒋军接收也容易激化矛盾。另一方面。他是希望利用张学良暂时稳住华北局面。因为他要集中兵力对闽赣苏区用兵。同时压服西南地区各路军阀。

从1930年9月到1931年9月。也是张学良一生中最风光的时期。他开始常驻北平打理几乎半个中国的军政事务。其主要部下均身居华北地区要职。也有多人进入南京政府任职。比如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为河北省主席。王家桢为外交部次长等等。实力和声望均达到了其人生的顶点。1930年10月。老蒋专电张学良前往南京“一唔”。11月11日。张学良携夫人于风至从天津启程赴宁。

南京方面给予了张学良最高规格的礼遇。少帅的专列每到一地。都能看到大幅标语。如“劳苦功高”“和平息戈的使者”“国家统一的表率”等等。专列抵达浦口后。张学良被大批高官簇拥着。登上了早已等候多时的“盛威号”军舰。驶进南京下关港口。军舰靠岸时码头所有停泊的船舰一起拉响汽笛。狮子山炮台鸣响礼炮19响(迎接外国元首为21响)。老蒋亲迎再“义结金兰”等等。这跟六年后西安事变解决时。张学良送蒋再回南京的待遇。那可真是天壤之别了。

然而张学良的权势熏天却仅仅是昙花一现。在1930年9月18日通电入关拥蒋时。东北军即出动了11万最精锐的力量。而为了弹压韩复榘、石友三等杂牌军阀的不服。期间张学良不断调兵南下。致使东北军力空虚。让日本人蠢蠢欲动。为东北沦陷埋下了祸根。

更由于张学良久驻北平不归。对东北局势缺乏切实掌握。因此当“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完全的举止失措。而等到东北四省沦入敌手以后。张学良也从势力的顶峰瞬间跌落谷底。这是后话了。

其他观点:

民国建立之初。全国最大的军阀是袁世凯。

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分裂。

分裂之初。皖系和直系实力相当。

但因为段祺瑞在皖系中的地位更稳固。并且他还是北洋政府总理。

而直系的老大冯国璋。只是副总统。且在直系内也只是一个“盟主”。

直系中的曹锟、吴佩孚等人。与冯国璋并非完全穿一条裤子。在有些事情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比如在对待南方护法军的问题上。冯国璋的主张是谈判。尽量不打仗。但段祺瑞坚决主张剿灭护法军以及国民党。而当时直系中一些人又支持段祺瑞。让冯国璋很是难堪。最后灰溜溜的下台。忧郁而死。

所以直皖分裂后的头三年时间。一直是皖系压着直系。身为皖系扛霸子的段祺瑞。自然也是中国实力最强的军阀了。

值得一提的是。直皖分裂。相互较劲时。张作霖在东北趁机坐大。

1916年。张先是借护国之名。挤走了袁世凯任命的奉天巡按使段芝贵。控制奉天。奠定了他后来成为东北王的基础。

接着又趁直皖内讧时。支持皖系。挤走了自己把兄弟冯德麒。控制吉林、黑龙江。被总统徐世昌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正式成为东北王。

截止到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前。张作霖的奉系与直系、皖系。已是三足鼎立之势。

再说回直、皖内讧。

冯国璋死后。北洋大佬徐世昌被段祺瑞推举为总统。

徐在总统任上。干的很憋屈。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调节直皖矛盾。但是以曹锟为代表新直系与皖系矛盾很大。坚决要内斗。根本不鸟徐世昌这个大总统。

所以。后来直皖矛盾直接就激化了。演变成了直皖战争。

这一战。皖系九个师、十四个混成旅。约二十万人。直系五个师。一个混成旅和若干个独立团。十几万人。

兵力方面。皖系要略强于直系。

不过由于张作霖在战前与段祺瑞闹掰。反水又支持直系了。派了六万人助战。

所以皖系的兵力。事实上要弱于直奉联军。

而这场直皖大战。也是以皖系大败。段祺瑞退出了权力中枢。直系控制北京。北洋进入了直系时代而告终。

直皖大战后。徐世昌继续当总统。他的任务变成了撮合直、奉关系。希望曹锟、吴佩孚与张作霖和睦相处。

但因为曹、吴、张。也不鸟他。把他气的不要不要的。索性辞职不干了。

而他辞职后。又因为没人从中撮合。

所以徐世昌辞职的当年。直奉战争爆发。

这一战。奉军四个师、九个旅。总兵力约十二万人。

直军七个师、五个旅。约十万人。

兵力上。双方旗鼓相当。不过。由于奉军战斗力稀烂。远不如精锐的直军。

因而这一战。以张作霖惨败告终。直军仅六天时间。就把奉军扫出了关内。

值得一提的是。直奉大战之前。西北还有个插曲。当时的陕西督军叫陈树藩。他原本是皖系的人。因为段祺瑞战败。他就投靠了直系。但是他这个人的名声太差。遭到陕西士绅的一致声讨。后来曹锟、吴佩孚眼见实在是保不住他了。就派兵把他剿了。而当时被派去的剿陈树藩的人。就是冯玉祥。

冯赶跑了陈后。顺势入驻陕西。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冯玉祥会以西北为根据地的原因。

直系打跑了张作霖后。嚣张到了极点。不算南方的萧耀南、孙传芳等直系小辈。仅吴佩孚的兵力就有二十万。

当时连美国的《时代周刊》都公开报道。说吴佩孚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是中国最有权势的人。

然而。正当吴佩孚得意洋洋时。此时直系却是暗流涌动。

第一股暗流是吴佩孚的骄傲自满。

吴打败张作霖后。狂妄到了极点。喊出了要武力统一全国的口号。

结果导致奉系、粤系、皖系这三个冤家暗中联合组成了反直联盟。

而吴佩孚对此毫不知情。

第二股暗流是冯玉祥。

冯玉祥一直被吴佩孚排挤。恰好当时曹锟要选大总统。吴佩孚不支持。

吴认为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钱应该花在军队建设上。而不是花在贿赂国会议员。选什么总统上。

因此。曹锟和吴佩孚就因为这事起了矛盾。

冯玉祥见吴和曹锟起了矛盾。就瞅准机会。对曹锟竞选总统一事大献殷勤。博得了曹锟的信任。以致后来吴佩孚要收拾冯玉祥时。曹锟都要出面阻拦。

而也正是曹锟的出面阻拦。为后来直系的大崩盘埋下了祸根。

1924年。蛰伏了两年的张作霖率十五万奉军卷土从来。挑起了第二次直奉战争。

在宣战之前。张作霖痛定思痛。提拔杨宇霆和郭松龄等人训练新军。

后来。正是靠着这支新军。张作霖与吴佩孚在长城一线打得有来有去。完全不复奉军两年前被直军吊打的局面。

1924年10月19日。正当张作霖与吴佩孚都打得精疲力竭时。冯玉祥这股暗流发作。

冯部数万人马临阵倒戈。杀回北京。并将曹琨软禁。

在前线指挥的吴佩孚知道后。立即率军回援北京。但在天津。被冯玉祥击败。

吴佩孚见情况不妙。紧急让长江流域的萧耀南等直系督军派兵北上增援。

结果。另一股暗流。奉皖粤反直联盟也在此时发作了。河南、安徽、山东的地方军阀联手阻挡南方直军北上。

吴佩孚自己的嫡系损失惨重。老窝北京被冯玉祥抄了。南方援军又来不了。

眼见大势已去。吴也就只好丢下部队。带着两千人马。从天津乘船南逃了。

由于吴佩孚的直系精锐。顷刻之间瓦解。

因此。直系也失去了北洋政府的执政地位。

吴佩孚这个美国人公认的中国最强者。从最强者。沦落为流浪汉。仅用了几个月时间。

打跑吴佩孚后。张作霖和冯玉祥没过多久也开始内斗。

张作为了遏制冯。就请段祺瑞出山。担任北洋政府执政。

同时张作霖继续南下。收拾直系军阀在南方的残余势力。陆续吞并了苏皖沪等地。

后来。在段祺瑞操盘下。张作霖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将冯玉祥调到张家口。冯部就此被奉系挤出了华北。

这时候的张作霖。手握东四省。直隶。京兆地区(北京)。山东、江苏、安徽、热河以及上海等地盘。

麾下二十个步兵师。十多个骑兵旅。两个炮兵旅。工辎各一团。总兵力达三十五万。

如果算上张宗昌的直鲁联军。以及投降奉系的直系仆从军和小军阀。张作霖麾下总兵力不低于五十万。

此外。奉军当时还有空军和海军。可谓是三军齐全。综合实力碾压国内其它军阀。

不过。张作霖和吴佩孚一样。盛极必衰。

刚刚登上中国最强军阀宝座还不到几个月就也被冯玉祥给坑了。

冯玉祥被张作霖踢出到张家口后。由于当地经济落后。养不活他的二十万大军。于是他就心生一计。策反了奉系大将郭松龄。

当时。恰好奉系在南方战事不利。被直系小辈孙传芳追着打。

孙传芳联手陈调元。组织十万大军。赶走了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奉系军队。

张作霖见情况不妙。为保险起见。他就将司令部设在了东北。而他的这一步臭棋就等于是把直隶和京津都交给了郭松龄。

结果郭松龄在京津顺利举起反旗。率部杀回东北。挑起了奉系内战。

这一战。虽然以张作霖的胜利告终。但奉系元气大伤。兵力从巅峰时的近五十万。折损到仅三十万。

而在奉系内战期间。冯玉祥乘机攻占无人设防京津地区。并且还沿长城一线布防。阻止张作霖反扑。

于是。双方的实力就被拉平了。张作霖想单挑冯玉祥。已无可能。

所以事后。张作霖在便开始四处拉拢盟友对付冯玉祥。

第一个被他拉拢的人。是阎锡山。

当时阎锡山。兵力约八万。单看这个兵力还是很强的。

但当时冯玉祥平津、绥远、河南、陕西。不仅把山西包了饺子。兵力也高达近三十万。

阎锡山觉得情况不妙。为了自保。所以就与张作霖联手。共同反冯。

第二个被张作霖拉拢的是吴佩孚。

第二次直奉大战失败后。吴佩孚流离失所了小半年。由此。也恨死了冯玉祥。

所以他在1925年秋。取代小弟萧耀南。坐镇武昌。取得了两湖二十万直军的指挥权后。就立即与张作霖签订协议。共同反冯。

1926年初。吴、张、阎。还有依附于张作霖的张宗昌。正式联手。组成“讨赤联军”。向冯玉祥开战。

这一战。冯玉祥被打得很惨。冯一度下野出国避难。

不过。就在北方三大军阀围殴冯玉祥的同一时间。广东国民政府宣布北伐。

北伐军抄了吴佩孚的老家两湖。救了冯玉祥一命。

所以没过几个月。冯玉祥就恢复了元气。

1926年9月。冯玉祥在绥远誓师。宣布加入国民党时。其部近二十万兵力也加入国民党。

而先前联手张作霖、阎锡山。把他揍得半死不活的吴佩孚。则被北伐军彻底揍垮。吴佩孚的二十万直军。灰飞烟灭。

吴佩孚也彻底退出了军阀混战。

吴在完蛋之前。曾给直系同门兄弟孙传芳一连发了十几封电报求救。然而。孙传芳愣是见死不救。

他以为北伐军和吴佩孚是两虎相争。必会有一伤。想等他们打的两败俱伤后再出兵。

可他哪料到。北伐军打完姓吴的。调转枪头就打他。

而此时让他想哭的是。这个时候吴佩孚已经被打残了。没能力救他。

张作霖因为先前孙传芳反奉。心里对孙传芳还有火。也不想搭救他。

于是不到半年时间。孙传芳也被北伐军打残废了。

1927年5月。直系双雄双双嗝屁后。张作霖有点慌了。

他明白。北伐军下一步肯定要打自己。

所以当孙跑到北京向张求援时。张也就一改当初死活不救的嘴脸。在北京热情接待孙。并派张宗昌率军南下。帮助孙。收拾残局。

后来发生的事。就很简单了。

孙传芳和张宗昌联军被桂系击败。然后桂系又吞并了唐生智的部队。借此。桂系的势力突飞猛进。

孙、张被击败的同时。张作霖派人到山西拉拢阎锡山。但阎锡山不给他面子。宣布晋军加入国民党。

为此。晋系和奉系还爆发了一场晋奉大战。

晋军几路大军出山西。全部被奉系击败。奉军趁势追击。还打到了山西北部。大有一举攻下太原之势。

阎锡山猥琐发育十几年。好不容易鼓起勇气雄起一把。却差点就被张作霖给揍死。

不过阎锡山命好。就在他要招架不住时。北伐军和冯玉祥来了。

张作霖以一敌四(蒋冯阎桂)。感觉实在招架不住。就干脆撂挑子不干了。宣布奉军退回东北。

准备再像1922年那样。打不过就跑。然后再找机会杀回来。

但张在回奉的路上被日本人炸死了。再也没有机会杀回来了。

随着张作霖的死。张学良的易帜。北洋系的历史就算是彻底结束了。

不过。北洋系的历史虽然结束了。可军阀混战并没有结束。

截止至1929初时。除蒋介石的势力略微强一点外。其余的桂系、冯玉祥。阎锡山。都是平起平坐。

当时蒋军大概有60万人;冯军、桂军各有40万人;晋绥军和东北军各有30万。

当时的中国。有南京、广州、武汉、开封、太原、沈阳。六个军政中心。

蒋为了一统全国。就采纳智囊建议:以经济方法瓦解冯玉祥。以军事方法解决桂系。以政治方法解决阎锡山。以外交方法对付张学良的东北军。

连续挑动蒋桂战争和蒋冯战争。让桂系和冯玉祥元气大伤。

然后。又在中原大战中。把阎锡山也打残。

等到1930年底。中原大战结束时。此时唯一能与蒋介石平起平坐的人。只剩张学良。

为了拉拢张学良。蒋介石一面撒钱。一面与张学良拜把子。

此前为了拉拢冯玉祥。蒋介石与冯玉祥也拜了把子。

拜把子对于蒋来说。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是他维护权力的惯用套路。

不过从事后来看。蒋对张学良的拉拢。显然是多余的。

因为一年后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老窝被抄。顿时丧失了与蒋介石平起平坐的实力。

所以从1932年开始。在国内。就再也没有能威胁蒋介石地位的军阀了。

其他观点:

没有谁是最大的军阀。

北洋军阀。主要分为三派。皖系长期占据中央政权。但军队战斗力不如直系。直系内部派别多(但也不过3个师与一些混成旅)。后期分裂。奉系军阀最强大的时候大约40万军队。

国民革命军兴起。蒋系膨胀最快。其次是直系军阀出身的冯玉祥西北军。但西北军人数多(60万)。装备差。资金匮乏。很快被蒋分割。然后崛起东北军系。

1930年中原大战后。东北军大约五十万军队。控制整个华北、东北地区。但不到一年。九一八爆发。失去根据地的东北军就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所以。到抗战爆发前。整个国民革命军体系兵员有252万。中央军占据明显的质量与数量优势(接近140万)。东北军(20万出头)、西北军(宋哲元韩复榘等合计25万)、晋绥军(25万)、二马(数量可以忽略)、滇军(10万)、桂系(15万)、川军(40万)只能叫残存。湘军、黔军、粤军已经中央军化。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54:46

    张作霖,军阀,东北军,吴佩孚,北洋,北平,晋绥,北伐军,兵力,南京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54:46

    没想到大家都对民国时期最大的军阀是谁?实力有多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54:46

    1935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首度进行军衔铨叙。在第一批授予的八名陆军一级上将中。年龄还算不老的黄埔系唯一代表何应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