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哪个朝代的典故?
原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哪个朝代的典故?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谢邀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应该是南朝陈后主的典故。公元582年。宣帝陈顼病死。后主陈叔宝即位。陈叔宝做了皇帝以后。只知道吃喝玩乐。不问政事。只喜欢美女和擅长文辞的人。对其他的不敢兴趣。江总和孔范。文辞较好。就把他们招进宫。封了官职。每次饮酒都把江总、孔范、张贵妃、孔贵妃安排坐在自己身边。选1000多个美女来歌舞。

大臣毛喜。是陈朝的功臣。由于看不惯陈叔宝的放荡。被陈叔宝降了官职。赶出京城。贵妃张丽华。不仅长得好看。还有些才华。陈叔宝就把处理政务的事直接交给她。时间长了。一些国家大事。张丽华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叫谁当什么官就当什么官。朝廷上下。都说贵妃把持朝政。陈后主似乎事外闲人。大臣傅縡实在看不下去了。冒死上了一道奏章。指责陈后主的过失。希望他能清醒。可是陈后主一看奏章。随机派宦官李善把傅縡处死。陈后主不仅吃喝玩乐。还打造宫殿。景阳宫、临春阁、结绮阁、望仙阁。木料全部选择香木。并镶嵌宝石。风儿吹过。香气飘得很远。

公元587年隋文帝杨坚以杨广为统帅。攻打陈朝。陈后主告诉大臣们说。不要怕。他们是打不过我们的。而随军轻易就渡过长江。打进建康。守城将士来报告消息时。陈后主还正在欣赏《玉树后庭花》的歌舞。当听到喊杀的声音。吓得带着两个妃子躲到后院的枯井中。被隋军搜了出来。陈朝灭亡。后来。人们就把《玉树后庭花》称为亡国之音。

杜牧生活的年代已经是晚唐。是唐王朝没落的时期。朝纲混乱。吏治腐败。作者借陈朝灭亡的史实。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日益衰败的感慨。透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隐忧。希望统治者能吸取陈王朝灭亡的教训。重新奋起。挽救唐王朝的命运。

其他观点:

我试试回答这个问题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诗人杜牧(803年—852年)。上面的诗句是出自其代表作之一《泊秦淮》。全诗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寒冷的夜晚。月色下烟雾笼罩着江水和白沙。我们(指作者杜牧)在这时把船停靠在秦淮河靠近酒家的岸边;听到那些卖唱的歌女完全不懂亡国的耻和恨。隔着江水还在唱着歌曲《玉树后庭花》呢!

这是诗人当时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借着夜泊秦淮河的所见所闻抒发心情:前两句写他眼中的秦淮河夜景。后两句是他心中的感慨。借南后陈朝皇帝陈叔宝因追求个人享乐而亡国的“玉树后庭花”历史典故。用歌女来比喻晚唐朝廷中那些每日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们。不吸取陈后主亡国教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

这里延续解释一下“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南朝陈国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史称“陈后主”)在位时。不理朝政。每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中。与后宫宫女们纸醉金迷。为寻欢作乐。他还创作歌曲《玉树后庭花》跟宫女们一起唱。由于他的长期不理国事。终于导致亡国。因此。人们把“后庭花”曲称为“亡国之音”。

其实。杜牧的忧虑不无道理。大唐帝国到了公元850年的时候。衰败之气已然昭示了末路。安史之乱给国家以重创。宦官权臣不是忙着复兴国家。反而忙于宦官党争。加剧了国家危机。

所以。杜牧的这首诗跟他后来写的《江南春》。其诗句中都是在内敛中散发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果不其然。杜牧去世后的二十年。黄巢起义爆发。公元902年。唐朝结束于

朱温手中。公元907。唐朝灭亡后。朱温建立后梁。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今日头条日签#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02:18

    后主,玉树,亡国,后庭花,公元,贵妃,杜牧,王朝,秦淮河,晚唐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02:18

    没想到大家都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哪个朝代的典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02:18

    谢谢邀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应该是南朝陈后主的典故。公元582年。宣帝陈顼病死。后主陈叔宝即位。陈叔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