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比《孙子兵法》如何?
原创

《孙膑兵法》比《孙子兵法》如何?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有几大原因导致《孙膑兵法》不如《孙子兵法》:

1. 《孙膑兵法》晚于《孙子兵法》。这在传播上就失去了先机。

2. 《孙膑兵法》内容过多。而《孙子兵法》只有13篇。越简单越容易传播。

3. 《孙膑兵法》严重残缺不全。没办法完整传播。而《孙子兵法》13篇保存完整。

4. 给《孙膑兵法》做注解的名人太少。导致很多地方的理解出现问题。而给《孙子兵法》做注解的名人就有11个。

5.《孙膑兵法》的内容也不如《孙子兵法》深刻。很多都是《孙子兵法》论述过的。

6.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行程度远远高于《孙膑兵法》。这也导致了《孙膑兵法》不如《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

《孙子兵法》代表了中国古代兵法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十大兵书之一。因为《孙子兵法》难以理解。古代给《孙子兵法》做注解的人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包括11人。他们是:曹操、梁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梅尧臣、王皙、何氏与张预。他们所注的《孙子兵法》称为《十一家注孙子》。现代也有很多人给《孙子兵法》作注。我觉得做得最好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其著作为《兵以诈立:我读<孙子>》。《孙子兵法》主要是以进攻的角度来论述的。

《孙子兵法》的逻辑结构

内容提要:本节主要论述《孙子兵法》对世界的部分影响以及《孙子兵法》的逻辑结构。《孙子兵法》从逻辑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包括战略、战术和战地。战略的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胜利。战术的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使用奇正的方式。在同一时间。打击敌人的弱点。战地的原则是:增加战地的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从而增加对比优势而获胜(如图6-55所示)。

图6-55 《孙子兵法》的逻辑结构

《孙子兵法》对世界的影响

《孙子兵法》是由春秋时期的孙武所著。距今2500多年。是世界十大兵书之一。也是东方军事理论的杰出代表。《孙子兵法》共13篇。全文6000多字。论述了战争的方方面面。这就使得文章非常精炼。概括性强。包含的几乎都是结论。建议大家花上一段时间将《孙子兵法》全文背诵下来。因为它精炼而义深。是一部对世界影响深远的兵法。《孙子兵法》从诞生至今。一直经久不衰。影响了中外无数人。

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唐朝皇帝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毛泽东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说的。包括认识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轻看这句话。”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至今天仍是科学真理。”

法国著名军事家拿破仑:“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英国著名战略家李德·哈特说:“《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名作。其内容之博大。论述之精深。后世无出其右者。相比之下。孙子的文章讲得更透彻、更深刻。永远给人以新鲜感。《孙子兵法》这一本短书所包括的战略和战术基本知识。几乎像我所著的二十多本书中所包括的分量一样多。”

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蒙哥马利说:“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该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程。”

美国国会研究防务问题的高级专家、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在他的《大战略》中说:“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2200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

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说:“如果凯马特、AT&T、施乐和通用汽车的以前的CEO读过《孙子兵法》的话。他们就会避免自己数以亿计美元的损失。”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日本软银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说:“如果没有《孙子兵法》就没有我孙正义。”《福布斯》杂志称他为“日本最热门企业家”。而更多的人称他是将《孙子兵法》生动地运用经营的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企业家。孙正义对《孙子兵法》的创新性应用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他独创了一套“孙孙兵法”。也有人戏称为“子孙兵法”。一则孙正义是日本网络巨子。二则他是孙子的子孙。这套兵法也称孙氏双乘兵法。其兵法核心就是25个字:“一流攻守群。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顶情略七斗。风林火山海。”其中。“七”的意思是具有七成把握就出手。这和《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先计算后战斗的思想相同。“多算胜。少算不胜”。孙正义认为有七成把握就应该出手。如果只有五成把握。那么“少算不胜”。会导致失败;如果等到九成把握时。那么机会已经失去。你已经抢不到机会了。所以。应该在有七成把握时就出手。

我们列举孙正义使用孙氏双乘兵法投资成功的3个例子。1995年11月。孙正义慧眼识珠。向还在蜗居之中的雅虎投入了200万美元。次年3月。在雅虎刚刚搬出蜗居不久。软银公司又注资1亿美元。从而拥有了雅虎33%的股份。就在孙正义注资两个月后。雅虎在美国上市。孙正义仅出售其持有的2%的雅虎股份。就套现超过4亿美元。净赚超过3亿美元。

2000年。阿里巴巴仍是中国的一家小型电子商务公司。马云去美国硅谷融资。7天见了40多个投资人。但是没人给他投资。在北京与马云交谈了6分钟之后。孙正义就决定向阿里巴巴投资。当时孙正义计划投资4000万美元。不过最终只投入了2000万美元。获得了阿里巴巴34.4%的股份。然而14年之后。当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孙正义的软银所持有的股份市值达到580亿美元。当初投的2000万美元翻了几千倍。孙正义一夜暴富成为日本首富。

2016年。软银用320亿美元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ARM公司是做什么的呢?智能手机市场上95%以上的CPU都是基于ARM公司的授权。无论是华为的麒麟CPU。联发科技的CPU。高通的CPU还是苹果公司的CPU。都是基于ARM公司的授权。孙正义表示。收购ARM有望助力软银在未来几年主导物联网市场。并迎来业务爆发式发展。

孙正义也和中国颇有渊源。孙正义说:“我觉得我很幸运。确实中国人都给我带来了好运。因为杨致远是华裔。马云也是中国人。我在23代之前。我的家族我的先人也是中国人。所以说我的姓是姓孙。我的姓是一个中国的姓氏。因为我的家族从23代前从中国移到了韩国。然后再迁到了日本。”

既然《孙子兵法》这么厉害。那么《孙子兵法》的逻辑结构是什么呢?

《孙子兵法》的13篇分别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从逻辑上。《孙子兵法》可以分成战略、战术和战地三部分。其中战术部分是《孙子兵法》的核心。

《孙子兵法》的战略

战略的原则为:以最小的成本获得胜利。战略包括《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主要论述了战争对国家的影响(如图6-56所示)。

图6-56 《孙子兵法》的战略

在《始计》篇中。孙子主要论述了战争重要。所以要先计后战。以求胜利。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所以要慎重。需要先通过五事七计来衡量敌我的实力。先计算胜利的可能。然后再选择是否开始战争。

在《作战》篇中。孙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费钱。所以要速战速决。降低损失。孙子说:“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在《谋攻》篇中。孙子论述了战争死人。所以要先谋后打。减少伤亡。孙子说:“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最好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以外交手段胜敌。再其次是通过野战胜敌。最下等的是攻城。谋攻的成本最小。其次是外交。再次是野战。最后是攻城。使用的顺序也是谋攻优先。攻城最后。这是按照成本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的。能使用成本小的方法。就不使用成本大的方法。博福尔在《战略入门》中总结了美国的战略是两条:分级威慑和灵活反应。分级威慑的意思就是逐步升级战争。而不是一上来就使用暴力。逐步升级手段。这样才能使得战争的成本最小。

战争的直接目标是为了获得胜利。然后将战争胜利作为谈判条件来和敌人媾和。从而获得利益。但是战争费钱。速战速决才能降低经济上的损失;战争也会死人。通过优先使用谋攻和外交来减少伤亡。即战略的原则是以最小成本获得胜利。

美国的“零伤亡”理论。所谓“零伤亡”。就是在与敌国军队交战过程中尽力避免己方作战人员的伤亡。使伤亡近乎于零。美国的“零伤亡”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至越南战争。从1961~1973年。越南战争历时12年。战争久拖不决和士兵大量伤亡激起美国民众巨大的反战浪潮。约翰逊总统被迫下台。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因为“战争中人员伤亡过多”导致的政府更迭。《孙子兵法》的战略原则为:以最小的成本获得胜利。最小成本包括速战速决减少经济成本和减少伤亡人数。从《孙子兵法》的角度来分析。美国在越战当中犯了两个重大错误。第一个是战争时间过长。没有速战速决。导致经济损失巨大。第二个是战争伤亡过多。没有做到有效减少伤亡人数。这两个原因导致了美国国民的强烈反战和总统的直接下台。在血的教训下。美国才得到了“零伤亡”理论。这比孙子的想法晚了2000多年。并且美国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才得到“零伤亡”这个战争理论的。

精确打击理论和斩首行动理论也都是以最小成本获得胜利为核心原则的。在一战、二战和之前的战争中。敌我双方都是以尽可能的消灭敌人为目标。《战争论》也是这样论述的。但是随着和平与人权成为世界政治的主要力量时。战争中不再是仅仅以减少自己伤亡。增加对方伤亡为目标了。战争中要以最小成本获得胜利。不仅是自己的伤亡最小。也要在减少敌人伤亡的前提下获得胜利。精确打击是使得打击精度增加。减少对敌人、贫民以及资源的不必要伤害。只打击影响战争胜利的关键点。这有效的减少了敌人的伤亡和经济损失。斩首行动是将打击对象从消灭敌人军队改为打击敌人首脑。打击从面改为点。也有效的减少了我方和敌方的损失。使得战争成本最小化。

《孙子兵法》的战术

战术的原则为:集中优势兵力。使用奇正的方式。在同一时间。打击敌人的弱点。战术包括《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和《军争》篇(如图6-57所示)。

图6-57 《孙子兵法》的战术

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MV的角度来说。战斗的本质是敌我双方广义动量MV的碰撞。广义动量大的一方可以将小的一方撞散。进而迫使它改变自己的方向。拿破仑说:“军队的力量与力学中的动力相似。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快速的行军。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足以增加取胜的机会。”广义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就是广义动量MV。所以战斗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增加自己的广义动量MV。改变过程四要素中力的大小F。方向α。作用点和时间t。都可以改变广义动量MV。而战术四篇正好对应着广义动量定理的四要素。并且连顺序都是和广义动量定理的公式相同的。

在《军形》篇中。孙子论述了战争要以多胜少。产生兵力F对比优势。孙子说:“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在《兵势》篇中。孙子论述了要出奇制胜。也就是使用奇袭的方法α使用军队。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在《虚实》篇中。孙子论述了要打击敌人的弱点。即兵力的作用点是敌人的弱点。孙子说:“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

在《军争》篇中。孙子论述了后发先至。即要产生时间t上的对比优势。才能以逸待劳。孙子说:“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为了军队先到战场。减少重量可以提高速度。比如丢弃辎重和粮食等。但是丢弃这些又威胁军队生存。所以要在时间和军队人数之间做权衡。使得达到战场的军队在时间上即时。在数量上又足够打败敌人。这有点类似于企业在交货时间和质量上的权衡。军队即时到达战场。才能在同一时间将这些军队投入战斗。进而获得最大成果。

《孙子兵法》的战地

战地的原则是:增加战地的正面影响。减少战地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加对比优势而获胜。战地包括《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战地也可以称为环境(如图6-58所示)。

图6-58 《孙子兵法》的战地

这六篇主要论述了行军、舍营、地形、特殊战法和情报等战地对于敌我双方的影响。可以将战地看作是广义上的天地。孙子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我方的战术。敌人的战术和战地三者共同影响了战争的结果。

在《九变》篇中。孙子论述了九变五利。知道九变。才能得地利;知道五利。才能用好军队。孙子说:“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在《行军》篇中。孙子论述了行军和舍营。正确的行军和舍营才能保全自己的军队。作战篇论述了给养。即衣和食。行军篇论述了舍营和行军。即住、行。两篇共论述了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战争论》将战斗外的状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给养、行军和舍营。这个论述和《孙子兵法》是相同的。

在《地形》篇中。孙子论述了六地和六败。即六种地形的对策和六种失败的原因。

在《九地》篇。孙子论述了九种战场以及九种战场的对策。九地和地形的区别是。地形是地理的自然形状。而九地是敌我双方军队因为占据位置等对战场的影响。比如无论地形是什么样的。只要我方军队刚进入敌国的区域。那么这片区域就称为轻地。孙子说:“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在《火攻》篇中。孙子论述了通过火攻这种特殊战法来加强自己的力量。进而消灭敌人。

在《用间》篇中。孙子论述了五种间谍的作用。一方面扰乱敌人情报。使其做出错误决策。一方面获取重要情报。找到敌人弱点。以便进行打击。

使用物理学思维分析世界十大兵书。让军事学从艺术变为科学!

其他观点:

两个人的兵法。大不相同。孙子兵法包括比较全面。战略与战术结合。孙子兵法适用与不止是一场战役的胜利。还适用与谋国。

孙膑的兵法。讲究的是出奇制胜。以弱胜强。主要的就是现在我们两军要对阵了。想什么方法。能把对方打赢。主要体现在一场战役战术上。而且。这种战术特别适用以弱势的一方。赌马局。就是以自己最弱的一方。对阵对方最强的一方。结果大输。再以自己最强的一方对他第二强。以自己占第二优势方。对他第三方。结果是输一赢二。也是赢。

而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用的都是同一个战术。就是围魏救赵。实际上围魏救赵的目的。又是围点打援。以逸待劳。

我们看。孙子兵法。实际上是孙武好多是对先人兵法与战役总结出来的心得。所以孙子兵法比较全面。

但是。孙膑兵法。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首创。一开始。这仗怎么打。孙膑已经有了战略目的。而且敌强我弱。在战争中。又灵活运用。想出迷惑敌人等等奇谋。我们看他想出的招。都是前人没有的例子。

从孙武和孙膑两个人的兵法上看他们。应该说。孙武是个全面的大材。而孙膑就是一个鬼材。孙武的兵法。适用于从元帅至将军。而孙膑的兵法。只适用于将军或更下一级。属于运动战加游击战。而孙膑这个战术。特别适应于近代红军。八路军。及早期的解放军。共产党能够胜利。以弱胜强。可以说早期基本上用的是孙膑相似的兵法。每战必于损失小部分。或减少到最小损失。取得胜利。就是胜利。一仗仗小仗的胜利。变成大胜利。最终壮大。

所以。孙膑因为他特殊原因。只打了两仗。如果让他继续打下去。赢的应该还是孙膑。

这就是我对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解释。任何将军。只要把他们两人的兵法相结合。并运用到战役上。必定是战无不胜。或是取得最终胜利。

其他观点:

孙膑兵法。更注重战术。围魏救赵。天忌赛马等。孙子兵法把战上升到国家层面。战。义与不义。将帅关系。将君王关系。后勤补给。赏罚公平与否。百姓相背支持与否等。所以价值高于前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17:58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伤亡,战地,战争,战术,孙膑,敌人,战略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17:58

    没想到大家都对《孙膑兵法》比《孙子兵法》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17:58

    有几大原因导致《孙膑兵法》不如《孙子兵法》:1. 《孙膑兵法》晚于《孙子兵法》。这在传播上就失去了先机。2. 《孙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