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用米价折算银两和人民币兑率是错误的!
用米价折算银两和人民币兑率是错误的!
用米价折算银两和人民币兑率是错误的!
历史上物价都在疯狂变动。一围城或闹灾。米价腾涌。直接光拿米价来对比现代。是不行的。不能很直白地反应古代的现实。要拿就得拿正常情况下。普通百姓一月的工钱。以及五口之家正常的年消费比。
无论明代还是清代。普通小工的月钱就是一两到二两之间。非常稳定。也就是说。要想知道古代的一两银子在当时大概值多少钱。你就记住——普通工人一月工资二两银子。《红楼梦》里最好使。老太太最喜欢的袭人。拨出去的月钱是二两。普通百姓家赚的。不比这个多。如清代景德镇的小工。月钱一两四钱。而在城市中当伙计。就会赚到二两。而多数时候。他们发的是铜钱而不是碎银子。也就约有一千个钱。
不稳定的是铜钱。清朝初年(顺治年间)银子贵。一两银子顶两千个钱。二十两银子够五口之家吃两年的。后期就不行了。渐渐滑落。一两银子顶一千个钱。但这也与明代的基本情况相差不远。我找到了某个有关古代的小说。其中一段话。很符合实际情况:
正掌柜一名。月钱十两;副掌柜两名。月钱六两;前堂伙计六名。月钱二两;粗使伙计十名。月钱一两;洒扫仆妇四名。月钱一两。
所以。从工资来看。一两银子大约就是现在的(以2016.12.31为准)一千五百块。二两银子约是现在的三千块。那些从米价和其他固定商品对比出来的“一两=200”or“一两=500”什么的。都无法客观反映现实。
好吧。有人说古代的农副产品便宜。肉十几文一斤。这就是算术学得不好。现在两千块钱的工资。约等于那时候的一两多一点。
但难道现在的农副产品相较于两三千块钱的工资。不便宜吗?要知道城市里什么都贵。还真就是去农贸市场买东西不贵。以下是现在的农副产品大概的价格。论斤的话要除以二:
我们再反转对比。看情况属实不属实。查阅笔记资料。明清民间。肉价一般是一分多一丁点(从高到低。单位分别是两、钱、分、厘)。也就是十几到二十文。
你换算成我跟你说的兑率。一两一千五百元。一钱一百五十元。一分十五元。每一斤的猪肉价格大约就是十五元。与现代相差不多。这证明用工资水平来算。是比较靠谱的。
总之。若要想古代一两银子值现在多少钱。记住。普通工人一月工资二两银子。不要搞那么复杂。
更多人生励志小故事请直接关注我。
其他观点:
作者:金满楼
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这个问题是比较难搞的。不仅是因为古今生活差异太大无法对比。而且也因为人民币的膨胀程度也难以捉摸。
譬如。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乃至十年前的一万元。和现在的一万元。能相提并论吗?八十年代的一万元。起码也是现在的数百万元了吧。
如果非要比较。可能用一些不同时代人物记载的基本物价作为参考会比较合适。空对空的讨论比值。其实没有什么大的意义。
在古代。其实没有标准的一两银子。因为古代银锭都是要现称的。并非标准两。说到标准两。还得近代银元进入中国以后。才开始有了标准的银元。
标准的银元。即七钱二分。一百枚就是七十二两。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银元概率并不高。更不要说非标准的银两。
一般来说。只有在大宗交易时。才会用到银元、银两。但请注意。并不是直接搬出银子。而通常使用钱庄的庄票(相当于见票即付的银行本票)。
银元之下。当时有两种辅币。一是银角子。一是铜元。这才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货币。据记载。民国初期。一银元通常在一百二十八枚铜元上下浮动。
那么。一枚铜元可以买到什么?据上海名中医陈存仁回忆。当时可买十粒糖果、或大饼油条各一件、或生梨一二枚;
若去城隍庙玩的话。一枚铜元可买一块百草梨膏糖。两枚铜元买一碗酒酿圆子。四枚铜元买一碗肉面。肉又大又厚。荷兰水(外国汽水)每瓶两枚铜元。
当时的鸡蛋。一银元可买一百五十多枚。比兑换的铜元还多。那你算算。一两银子等于1.33银元。也就是可以买到200枚鸡蛋。
民国名记者包天笑说。1906年时他到上海租房子。一间厢房每月房租七元。当时上海面粉厂工人月收入约七到十元。而包在《时报》任编辑。每月薪水八十元。
二十年代末期。上海一个熟练工人的月收入三、四十元。这已足以养活一家五口人了。
据1934年《申报》报道。上海各大学教授的月薪如下:中法工学院一千五百元;同济大学七百七十五元;交通大学六百元;复旦大学五百三十元。等等
同时期由司徒雷登主政的燕京大学。教授月薪为三百六十元。校长为五百元。由此可见。民国教授的是高工资人群了。
再如陈存仁回忆。他八九岁时(清末时期)。米价每担三元六角。家里买菜限定在四个铜元。一个铜元煮青菜一盘。一个铜元购豆腐豆芽之类。两个铜元买“东洋鱼”一块(日本销来的萨门咸鱼干)。
二十年代后的上海米价。每百斤通常在八元到十三元上下浮动。这与房租一样。是低收入家庭的主要支出。省也省不下来。
所以。米价一上涨。那些老百姓不免要摇头叹息。说日子过不下去了。但对于高薪人士来说。这点浮动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由此可见。在清末到民国。银元也同样存在通货膨胀现象。所以就更不好比较了。如果非要比。就根据上面说的米价去折算吧。
据笔者的估计。清末一银元大概相当于现在(2019年)人民币500元左右。到民国二三十年代后。大概相当于现在的300元左右。
其他观点: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银元)一般26克多。纯度在90%左右。
1918年。清华外教狄登迈调查了北京人的收入水平。当时一般底层北京人月收入在1.66银元左右。好一些的可以拿到2个大洋。能赚3.4个银元一个月的。就算中等收入了。
可以看到。从大清到民国初年。其实底层老百姓的收入没怎么增长。这基本上就是老百姓的最低收入水平了。
民国初期一个大洋的价值。到了1930年就得用8个大洋去实现了。这8个大洋又相当于1980年的15元人民币。考虑到通胀水平。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1500元钱。
进而可以换算出来。那时的一两银子的价值相当于现在的1500元钱的价值。
那时底层老百姓的月入也就平均一两半多点银子。差不多相当于现在3000不到的收入。比较贴近三四线城市、乡镇的一般老百姓收入水平。
当时的一两银子能买啥呢?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668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银元,铜元,银子,米价,月钱,大洋,民国,二两,银两,上海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用米价折算银两和人民币兑率是错误的!用米价折算银两和人民币兑率是错误的!用米价折算银两和人民币兑率是错误的!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