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1644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就在这一年。统治中国两百余年的大明王朝灭亡。而在关外有满洲人建立的大清政权则入主中原。实现了明亡清兴的王朝更迭。
关于明朝的在1644年的覆亡。实际上还是有不少人感到了极度的惋惜。
一方面。崇祯皇帝本有机会南迁或者将自己的皇子送到南京。以南方半壁江山为依托。继续延长明朝的国祚。以图重新崛起。然而由于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和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性格弱点。不愿意背上“逃跑”骂名的他和几位皇子全部都最终被困死在了北京。正统的明朝也就此灭亡。
另一方面。则是明朝在依旧作用百万军队的情况下。 被李自成长驱直入。攻破北京。然而却鲜有军队挥师勤王。可以说是坐视了明朝的灭亡。
之所以出现没有军队挥师勤王的局面。可以说崇祯皇帝要承担非常重要的责任。
之所以说是崇祯皇帝的责任。主要是因为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袁崇焕之死。第二件事情就是唐王朱聿键被废。
先来说说袁崇焕之死。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领满蒙联军。绕过山海关。从喜峰口和古北口破关而入。一路上烧杀掳掠。直逼北京而来。
后金军队的突然杀将而至给了崇祯皇帝以及明朝的朝廷以极大震撼。崇祯皇帝重新启用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并且迅速召集各方势力前来勤王。大同总兵满桂、山海关总兵赵率教以及远在宁远的袁崇焕带着祖大寿等人。都是以最快的速度疾驰北京。赵率教更是因为行军疲惫被阿济格以逸待劳打得大败。壮烈殉国。可以说。这一次是明朝军队勤王最为积极。反应最快。动作也是最快的一次。并且明军这面损失也是相当惨重。除了赵率教。满桂也在此期间阵亡。
然而。性格多疑的崇祯皇帝在此期间却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他不仅将袁崇焕直接拿下囚禁了起来。并且还将其以反叛的罪名处以了凌迟极刑。
袁崇焕的死可以说给予了当时辽东的诸多将领以极大震撼。祖大寿先是力保袁崇焕。之后更是想要起兵去救袁崇焕。而除了祖大寿。吴三桂及其父亲吴襄。也都在袁崇焕手下任职。这也使得这件事情在崇祯皇帝与辽东诸将之间产生了极深的裂隙。最终在明朝灭亡前后表现了出来。
唐王朱聿键也是因为勤王而遭受了人生变故。
崇祯九年(1636年)。清军在一次破关南下。这一次唐王朱聿键不顾“藩王不掌兵”的祖制。招兵买马。挥师勤王。然而这一举动。遭到了崇祯皇帝的极力反对。进而被削去了爵位。贬为庶人。还被囚禁于高墙之内。险些死在禁所。
这两次挥师勤王。产生了两桩悲剧。特别是袁崇焕之死。使得勤王的将领们是人人自危。毕竟。谁都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袁崇焕。于是在此之后。清军再度破关的时候。都没有再出现此前积极的勤王之举。特别是在崇祯皇帝在北京城即将被李自成围困的时候。也向吴三桂发出了勤王的旨意。然而吴三桂从宁远到山海关120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14天。坐视北京城北攻破。而不愿挥师勤王。
除开崇祯皇帝本人的原因。此时明朝的军队与崇祯以及整个朝廷离心离德。也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军队与朝廷的离心离德。早在明清松锦大战的时候就已经是表露无疑。
蓟辽督师洪承畴率领的十多万明军在松山被清军围困。洪承畴与诸将商议。有步骤有顺序的进行突围。撤离战场。保全实力。然而令洪承畴没有想到的是。吴三桂率先带兵撤离。其他武将见状也是纷纷带兵撤走。只剩下洪承畴一个文官苦苦支撑。最终兵败被俘。投降了清朝。此时。明朝文官系统与领兵打仗的武将之间。已经有了极大间隙。或者说武将对于朝廷乃至于崇祯皇帝之间。已然是离心离德。
于是。当李自成向北京进发。崇祯皇帝令各地军队勤王。然而这些掌握兵权的将领们却上演了一出“人生百态”。
前文中的吴三桂。120公里的路程走了14天。已经算是比较积极的了。
山东的刘泽清。以坠马受伤为由。拒不出兵勤王。
湖北的左良玉。名义上是起兵勤王。然而行军速度比吴三桂还慢。更重要的是。他的目的不是勤王。而是一路上烧杀抢掠。与强盗无异。
而这几位后来是无一例外的率兵归降了清朝。并且为清朝输送了近数十万的兵马。而这也成为了攻灭南明的主力。
其他的各路兵马。也是采取了观望态度。而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明朝财政崩溃。军队腐败。士兵将领是缺粮少饷。士气低落。自然不愿意在为朝廷卖命。
其次。不管是在同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作战。还是在同北方的清军作战中。明朝这面是负多胜少。早已没有了斗志。
再次。还是要归结到崇祯皇帝的身上。崇祯因为多疑。杀掉了袁崇焕。因为推卸责任杀掉了陈新甲。因为刚愎自用。坑死了孙传庭。面对这样的军队。有哪个武将愿意在为他拼命。就算是唐通赶来勤王。可是也是与李自成一接触。就立马投降了。
所以。武将与崇祯的离心离德。最终让崇祯皇帝自始至终。都没有见到勤王护驾的军队来帮助他摆脱危机。而他也在绝望中选择了在煤山自缢。正统明朝也就此灭亡了。
其他观点:
(李自成漫画像)
史籍记载李自成善攻罗汝才善战。李自成攻克了许多名城大邑所以是义军中善于攻城的。罗汝才手下骑兵多原来明朝的三边战兵多。所以长于野战。汝才战士四五万。战马万余骑。马驺厮养不下四五十万。李自成整合了这几支义军后。1643年9月在河南郏县击败孙传庭拼凑的十万大军斩首四万。随后攻破潼关杀孙传庭。李自成大军进围西安守将献城投降。
(李自成进军北京路线)
李自成大军到北京城下。再也没有援兵勤王。不久北京城破。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朝灭亡。那么崇祯皇帝下诏勤王为什么没有人响应呢?
(蒙古骑兵画像)
(曾是明朝大患的倭寇)
松锦大战
(洪承畴投降剧照)
1642年洪承畴起初实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取得小胜。后来被清军围困包围粮草后路被劫。崇祯皇帝又不顾前线情况一味催促决战。前线各军互不同属临时拼凑各怀心思。大同总兵王朴率先率部逃跑然后各军崩溃自相践踏。部分官兵投降清军明军大溃。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战死。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后来投降。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吴三桂率三万残兵退守宁远。《明史》记载:“(明军)先后丧士卒凡五万三千七百余人。”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剧照)
朱仙镇大战
(火器先进的明军)
(左良玉电视剧剧照)
其他后来南明建立时倚为长城的所谓江北四镇。兵力还不如左良玉。诸镇兵惟高杰最强。不及良玉远甚。这些人不是贪生怕死保存实力的军阀。就是被李自成打的溃逃的败兵。更没有胆子去勤王。至于南方留守南京的军队不仅没有经过战争状态吃空饷严重兵无战力。南方招降的郑芝龙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忠心不足。更不会响应勤王的号召。
(拥立福王的江北四镇)
(崇祯帝煤山自缢漫画)
其他观点:
不过也就是这一支军队赶到了北京。还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这还是崇祯帝诏天下勤王当背景下。只能说很是诡异很是反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大概说说。
以现实角度来看。主要原因在于明末军队开始军阀化。也就是说朝廷对于军队的约束力是大大下降。兵权都在于带兵将领手中。明朝大厦将倾之际。这些将领出于自保心态。认为明朝大势已去。自然没有去勤王北京了。
以人心角度来说。更是值得琢磨了。
毕竟明朝当时建国已经二百多年呢。长期的正统思想灌输下。还有世代享受朝廷恩泽的将领肯定不在少数。哪怕军队军阀化。怎么说也有一部分将领前往勤王。但为什么就唐通一只军队过去呢?
是因为崇祯帝这个人忠奸不分。诸如忠君爱国的卢象升和孙传庭。前者是死于崇祯帝的昏庸。被崇祯帝安排的监军太监高起潜联合大臣杨嗣昌害死。后者是潼关失守之后战死。偏偏崇祯帝还认为他诈死。没有给予赠荫。崇祯帝这样做不是寒了天下将士的心吗!?
崇祯帝如此折腾下。忠君爱国的大多是不得好死的下场。那些奸臣不说节节高升。但也是高枕无忧。这样自然会使人心涣散的。局势还在控制范围之内。即使人心涣散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但当局势不可控制的时候。人心涣散的恶劣影响就出来了。看见明朝大势已去。这些将领自然不想去勤王了。免得自己忠君爱国一场。反而落得一个凄凉下场。
所以说崇祯帝虽然以身殉国的风骨值得肯定。但是他的帝王心术。是真的不咋滴。最后搞得是人心涣散众叛亲离啊。让人唏嘘不已。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673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崇祯,明朝,皇帝,军队,将领,北京,袁崇焕,朝廷,离心离德,宁远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自成包围北京城时明朝还有半壁江山百万大军,为何没有一支勤王部队驰援京师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1644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就在这一年。统治中国两百余年的大明王朝灭亡。而在关外有满洲人建立的大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