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达成停战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宋朝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澶渊之盟”。四十一年后。辽国要求北宋增加岁币。于是宋辽两国重新商定了岁币。宋每年要给辽国绢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这个岁币数字。一直持续到了辽朝灭亡的前夕。
那么《澶渊之盟》。到底谁占了便宜呢?很显然。北宋吃亏了。那些说北宋没吃亏的都是在嘴硬!理由有五:
嘴硬一:北宋很有钱。年岁入过亿。岁币只有区区三十万。对北宋九牛一毛。
关于这一点。已经多次辟谣了。北宋确实岁入过亿。但是北宋并不是白银岁入过亿。也不是铜钱过亿。而是白银、铜钱、铁钱、丝绸、绢布、盐、稻草、粮食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部加起来过亿。
宋朝的税收只是看起来很吓人!实际上最值钱的三项收入:谷、钱、布绢绸加起来。连四千万都没有。巅峰时期也不到七千万。所谓的岁入一亿。要看这一亿里面都包括了什么东西。
然而《澶渊之盟》中。辽国不要北宋不值钱的铜钱、铁钱、纸钱。至于什么破草堆。人家就更不要了。辽国人只要的是最值钱的白银和丝绸!而中原是贫银产区。丝织品的产出也是有限的。事实上。北宋后期。一年的白银岁入只有区区九十万两而已。四分之一都要白送给辽国。这不是负担是什么??
嘴硬二:缴纳岁币避免了战争。减轻了北宋的军费开支。
这句屁话来源自当时北宋的宰相。王旦自己的估算。他认为一年贡献三十万。简直是“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然而。这绝对是最不要要脸的说法。事实上北宋交了岁币。辽国却仍然占据着北宋的北大门。一方面。这等于北宋在法统上承认了辽国对幽云十六州的统治合法性;另一方面。辽国对北宋的威胁仍然存在!为了加强安全感。北宋还要不停的提高募兵数额。宋太祖时禁军只有20万人。宋仁宗时达到120万人。等于是越挨打越送钱。越送钱越招兵。成了恶性循环。更坑爹的是。这大批宋军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按欧阳修担任河北转运使的时候报告。河北厢禁军、马义勇、民兵。总计一共四十七万七千人、骑。为此。朝廷每年需要岁支粮草和钱帛越2445万!
好特么厉害啊!岁入一亿。其中四分之一要负担河北的军费开支!
不是说交了岁币。然后就可以缩减军事方面的开支了么?然而呢?还不是一大笔的开支!而且还都养了闲人。根本没有用到军事战争方面去。
那么。这么大的军事开支。北宋是怎么挺过来的?呵呵呵。还能怎么办?向全天下的老百姓们摊派呗。了解一下“免夫钱”。会让你们对北宋有新的认识。
嘴硬三:北宋是中原发达国家。辽国漠北是落后国家。北宋通过贸易。把缴纳的岁币又赚了回来。
这是典型的阿Q精神。军事不行就拿经济来找补。虽然宋朝的经济水平相对于前朝而言确实是最高的。
但是。经济战是这么玩的吗?
首先。宋、辽的贸易根本就不公平。北宋的产品可以选择不卖。但是辽国卖给北宋的产品却不得不买(主要是马)。辽国说个“不”字。北宋毫无办法。
其次。经济战的前提是军事霸权。现在美国为什么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呼风唤雨?还不是因为军事力量强大!然而北宋的经济战是通过被动给辽国送钱来进行的。貌似可以让辽国对北宋形成依赖。但是纵然是辽国上下都使用北宋的货币。可是北宋敢对辽国釜底抽薪吗?敢关闭边境榷场吗?恐怕到时候不是北宋出手。辽国大兵就会打来吧!
嘴硬四:通过《澶渊之盟》。北宋成功的腐化了契丹人。
说实话。契丹人是不是被北宋腐化的。这一点值得存疑。但是北宋通过送钱。居然还送出了自豪感。这是肯定的。
纵观北宋一朝。167年的历史。仅纳贡居然就长达118年!什么概念?相当于当年满清的庚子赔款。一直赔到今年了。
北宋不仅向辽国纳贡。还向西夏纳贡。如果不是南方宋军打败了越南的入侵。估计还要向越南纳贡。兜里的银子嫌烫手。自己不花在有意义的地方。居然拿去送给敌人。可笑啊!更可笑的是。现在居然还有人对此拍手鼓掌。简直是莫名其妙。
嘴硬五:我不管你们怎么黑。北宋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
关于北宋最富的言论。真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吹起来的。最搞笑的是。居然有人说宋朝的GDP占全球的80%!
是谁给你们吹牛逼的勇气?梁静茹吗?
据我所知。唯一对宋朝经济做出过GDP推算的。是在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中的统计。根据他的统计。宋朝的GDP占世界的22.7% 。
然后不知道被什么开始篡改。从22.7%就改成了87%。要不要脸啊?!
当然了。宋朝GDP占全球22.7%也不算低了。
但是。根据《世界经济千年史》的估算。中国历史上其它朝代的GDP占世界的比重也不低:
公元元年——汉朝。占26.2%;
公元1500年——明朝。占25%;
公元1600年——明朝。占29.1%;
公元1820年——清朝。占32.9%;
相比较下。宋朝GDP的比重反而较低。是中国古代史上。GDP占全球GDP比例的一个低谷。
最后。反问两个问题:
如果《澶渊之盟》。辽国吃亏了。辽国为什么不打北宋?把吃的亏补回来?难道说辽国人讲信用?要是讲信用。辽兴宗就不会逼着宋仁宗提高岁币的额度了!
如果《澶渊之盟》。北宋真的占便宜了。那么金灭辽时。北宋为什么不去救辽国?留着一个能让自己占便宜的辽国不是更好?反而还要帮着女真人去打辽国?
说白了。《澶渊之盟》没有让辽国吃亏。所以辽国人一百多年没有攻宋;而宋朝是扎扎实实的吃了亏。只是碍于实力。一直都不敢报复辽国。后来女真兴起。揍的辽国满地找牙。于是北宋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想借着女真人的势力替自己一血前耻。
至于什么恬不知耻的“疲辽之策”、“通过贸易战把钱再赚回来”、“减轻了宋朝军事开支”等等屁话。都是宋朝人自己在意淫罢了。
其他观点:
澶渊之盟当然是便宜了宋朝。因为宋朝最惧怕战争。同时也最会在和平中获取最大利益。
第一、澶渊之盟签订之前。宋辽两国都不敢打了。因为他们都认为要是再打下去。自己必败。辽国主将萧挞凛被杀。士气低落。并且辽国孤军深入。背后有十几万宋朝军队。如果后路被切断。辽国皇帝就要被俘了。宋朝则在赵光义的几次折腾之后“谈辽色变”。根本就不敢与之决战。但是正因如此。两国在条约签订前夕都摆着架子瞎比划——辽国要收回被柴荣“掠夺”的关南十县。宋朝要被后晋出卖的燕云十六州。
最终结果当然是谁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土地。但是关南三州十七县却实打实的成了宋朝的领土。要知道如果辽国真的怒了。虽不敢说是可以让北宋提前经历靖康之变。收复关南十县还是没问题的。
第二、两国签订和议。虽然说宋朝每年都要给辽银绢三十万两匹。但是总比养活军队或者继续战争要省得多了。毕竟没有燕云屏障。宋朝必须要屯集大量士兵守卫边防。同时。两国开放榷场。互相贸易。是个双赢的结局。
最重要的还是宋朝真的与辽国耗不起。以当时的形式来说。战争拖的时间越长。宋朝越危险。
其他观点:
印象中。几乎所有的“城下之盟”都是弊大于利。都是屈辱的。然而历史上辽宋之间著名的《澶渊之盟》却是个例外。而这个条约签订之后。表面上获益的是辽国。实际上获益的却是宋朝。可辽宋都没想到。最终让北方的女真捡了大便宜。
《澶渊之盟》规定。辽宋之间罢兵并且约为兄弟之国。宋朝每年给辽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而辽朝将幽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归还宋朝。双方设立开放边境榷场进行互市贸易。
更何况。因为双方罢兵使得辽宋之间贸易通畅。由于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对比悬殊。宋朝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748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北宋,宋朝,辽国,澶渊,的是,嘴硬,岁入,开支,两国,都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条约从来不平等?宋辽之间签订的《澶渊之盟》到底便宜了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达成停战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宋朝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历史上把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