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三伏天里。北京的大太阳光灿灿白花花的。特别适合晾晒衣服。我把压箱底的祖辈的衣服都拿出来晾晒了……
弟媳妇帮着我。一边挂。一边赞叹:你姥姥的衣裳真美!
这件折枝缠花杨妃色的旗袍。是我姥姥的。姥姥要是知道她的衣服。孙女每年都会拿出。晾晒。收好。一定会开心的。她一辈子都爱打扮。
我其实也没见到她。我的亲姥姥。她走的早。刚解放就走了……
“那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家里人都这么评价她。她是个很会生活。也会驾驭生活的人。聪明。智慧。
我老跟我的弟媳妇说:“你呀!就是加个零。也比不上我们老太太。那才是宅门里的大奶奶。真是冰雪聪明的女人。用智慧经营着自己的家!
她当的起自己的名字。一个“敏”字!
要说婚姻。敏姑娘不是握着一手好牌 的人。算不上门当户对。她娘家已经没落了。她是慎贝勒的次女。这是民国了。什么王公贵族都“落派”了。民国就认两样。一个是钱!一个是枪!
姥爷家有钱。姥爷的阿玛是庆亲王的铁杆儿。晚清时期。老庆亲王号称: 老庆记!宦囊里装着半个大清。姥爷家的资产也是金山一座。尤为突出的是。这一座金山只有一个继承人。唯一的男丁就是姥爷。
到了他谈婚论嫁时。姥爷的阿玛已经去世了。姥爷想自己找一位可心的“奶奶”。这时。一位女学生映入眼帘。那就是敏姑娘!
性子温和。人又标致。还是宗室女子。她。成了姥爷一见钟情的人选。老太太。就是姥爷的妈也同意了。倒不是为别的。这位老太太自己也是“贵府寒门”出身。她也是穷宗室。于是。两下里一拍即和。迎娶过门。新人入宅!
丈夫英俊潇洒。媳妇容颜俏丽。自然让人赏心悦目。小两口在一起蜜里调油的生活着……
爱情就是一瞬间。电光火石。始于追求。终于洞房。剩下来的事。就是经营家庭了!我总对弟媳妇说这句话。
敏姑娘就是经营婚姻的高手。
一过门。婆婆要求她管住丈夫。别成天老是的跳洋舞。吃大菜的泡在天津(那时管吃西餐叫吃大菜)多在家里呆着。陪着老太太。
敏姑娘答应了!可根本就没照着做。
她心里有数。她嫁的是丈夫。不是婆婆。丈夫不待见她。一切都没有用。
敏姑娘没过多久。就到天津法租界里的白俄的美发馆。烫了一个半遮面的S头。跳舞。洋话。打弹子。玩溜冰……全都学会了。
一转身。她就是津门洋派名媛!
还上了玫瑰画报的封面女郎。那可是好多唱戏的。演文明戏的女明星才敢干的事。保守的宅门奶奶可是不敢。人家敏姑娘不在乎!
婆婆怪罪下来。敏姑娘就是一皱眉。一副委屈样:“二爷(我姥爷行二。大爷早年没了)让我去的。我也不敢反驳他呀!”
你看!婆婆听了还不生气。这是什么事都听儿子话的。柔顺媳妇呀!当婆婆的不就希望媳妇老老实实的吗?
不但自己烫头。敏姑娘还撺掇小姑子也穿洋服。上天津租借里的比利时女子学校。小姑子一个劲的说嫂子摩登!真是我的好姐姐。
上了画报的妻子。下一步就是开派对。一身露背洋装。带着缎面手套。珍珠项链的沙龙女主人。让丈夫的朋友们捧着。社交明星一般。那个自幼风流的丈夫也成了她的裙下之臣……
她用魅力征服了丈夫。而不是靠贤惠和能干。因为她知道。贤惠在丈夫那里不值什么。一个顺从肯干。但是毫无魅力的妻子。其实就是保姆领班而已!没意思!
敏姑娘要的是。丈夫的爱慕和专情!
但是。还有一样敏姑娘被动了。那就是:
子嗣!结婚两年无所出!她到德国人的医院去看了。大夫说她没问题。但是受孕几率不高。需要时间。
可婆婆不干呀!整天抱怨。敏姑娘也明白。丈夫是外表西化。里边还是中国。他也希望有孩子。如果自己真不能生育。那么娶妾。就是必然的了。
她棋高一着!
让婆婆指给丈夫一个贴身丫鬟。当姨奶奶。这个姨奶奶她早想好了人选。那时一个老实朴素的丫鬟。
丈夫半推半就。婆婆热情赞许。姨奶奶的喜事就是她张罗的。没办法!她再聪明也挣不过制度宗法。但是。在封建宗法的不利地形下。她聪明的辗转腾挪着空间。安放自己的生活。
姨奶奶果然不负众望。没多久怀上了。继而诞下儿子。同时。也旋即失宠了。敏姑娘早知道。这样的女人。丈夫是不会感兴趣的。
她一边祝贺。一边找保姆。然后跑到天津。以照顾小姑子上学为由。住在天津了。
紫罗兰画报上登出了她参加慈善赛马活动的照片。丈夫看得心里好不放心。马上追到了天津。这位妻子就是二爷眼里的宝贝。
二爷和朋友在俱乐部里玩的晚了。没回家。她不高兴了。离家出走。走到哪里去了呢?
利顺德大饭店!
她住在饭店里。就是不回去。但是。白天还和丈夫一起打网球。遛狗。一到晚上就轰走了丈夫。自己生闷气!
她给他写信。告诉他自己的不开心。只写了几行。就没下文了……丈夫的鲜花和珠宝川流不息。
“姥姥怎么好像是个小三!”我弟媳妇说。
“谁说丈夫就得给小三送鲜花。谁说结婚后。妻子就得老老实实在家里等着丈夫。她就是那种可以保持距离。保持魅力的妻子。你呀!不明白呀!”
他们美好的生活也会遇到问题。在姥爷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的女儿也出生了。夫妻的中年危机到来了。
这回是个劲敌!
一个搞文艺的女孩子。唱戏的艺人。年轻。娇小。可爱也可怜…… 这是中年男人的死穴!
敏姑娘一看便知。劲敌出现了。
她决定先发制人!
“把这个妹妹接过来吧。你们在外边也不方便。”
丈夫惊讶地说:“她就是朋友认的干闺女。我就是看她可怜。一个小女孩跑码头。你让她进门也好!”
丈夫和别人洞房花烛的时候。敏姑娘是何心情。外人不知。但是。她的手段。后来大家看明白了。
她成天在小姑子屋里。照顾丈夫的妹妹。这个一直守“望门寡”的小姑子是丈夫最亲的人。他们是一奶同胞。如今。老太太已经去世了。二爷格外珍惜这个“苦命”的妹妹。
敏姑娘灰心冷意的泡在小姑子屋里。随随便便的说着新姨奶奶怎么受宠。怎么娇媚。
“那天姨奶奶一说自己吃的药汤子苦。二爷亲手喂的她……”
“看见什么喜欢的。就立刻得买。二爷说了。不能让她在咱家不自在了……”
小姑子是一个老姑娘。此时三十多了。婚事无望了!听见姨奶奶的这些“房里春闺。柔情无限”的事迹。气的一把抓起玳瑁的梳子。摔在地上。粉粉碎!
“嫂子就是好脾气。由着他们闹腾!你等着的。看看谁当家!”
没多久。丈夫出门去广东做生意去了。再一回来。姨奶奶跑了!
“怎么回事?”丈夫都懵了!
“我哪里知道呀。她一个什么师哥找她来。说是看看她就走。谁知第二天。她也不见了……”敏姑娘比丈夫还着急!
丈夫失恋了!痛不欲生!“婊子无意。戏子无情呀!我带她不薄呀!”
她安抚着丈夫:“唉!你也是痴情的人呀!”
其实呢?
是姑奶奶做主。给打一顿。轰出去了。临走告诉那个唱戏的姨奶奶:“一千大洋。买你这一回。要是敢再勾搭二爷。告诉你。下次就是一条命了!这宅门里。是姑奶奶做主!”府里上下谁也不敢多言语!
敏姑娘也“含泪不舍”的对姨奶奶说:“没法子。姑奶奶看你别扭。你就真不能再待下去了……姑奶奶和二爷是什么关系。八个你也顶不上呀!”
“我觉得你姥姥就是个狐狸。聪明的狐狸!”弟媳妇羡慕的说。
是呀!在那个时代里。在那样的宗法制度里。她保住了自己的婚姻。留住了自己的丈夫。经营好自己的家。真是个聪明的女人。
她还养育了一个优秀的女儿。那就是我母亲。一个革命者。
母亲是新青年。她走出家庭。投身抗日救亡。直至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全中国!
那又是更高级的一层境界了!
“她们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呀!在那个没有男女平等的时代里。续写着自己的传奇故事。”我突然发出了感慨!
再看看太阳下。晴空明丽。
衣服都晒好了。我也累了。也该回去歇着了。
只有弟媳妇。还呆呆的站在大太阳地里。看着那位当年名媛的华裳。若有所思……
其他观点:
我的曾祖父吕明朝先生有三个儿子:我的大爷吕正安。二爷吕正存。以及我的爷爷吕正来。这三个爷字辈中。最让曾祖父不省心又最具传奇的。是我的二爷吕正存先生。
曾祖父居在光山县城郊。除了十几亩水田。还有一个小豆腐作坊。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算不上大户。也是很体面的人家了。待三个爷字辈成年后。家里又置了二十几亩地。两头大牲口。街上还开了一间熟食铺。由头脑活络的二爷经营;大爷是种田好手。由他掌管田地。曾祖父识得几个字。很向往文化。于是。送最小的儿子。我的爷爷去城里读新学。爷爷果然不负众望。后来成为郎中。但一生平淡。对家族没有什么贡献。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正当这个大家庭顺风顺水的时候。二爷整出事来。本来己经结婚的二爷。和村里的一个胡姓大家的女儿眉来眼去。并很快让人家的肚子隆起来!胡姓纠聚家族兴师问罪。硬梆梆的提出两个条件。要么我们吕家搬滚。要么砍掉二爷的一条腿!曾祖父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一边请人说和。赔偿人家损失;一边悄悄的将二爷送走。让他去找一个在国民党军队里做团长的远房亲戚。远房亲戚收留了他。让他在团部做些端茶倒水的杂事。当时正值蒋冯阎中原大战。远房亲戚带的是冯玉祥的队伍。驻守信阳。两年后战败。亲戚给了几块大洋。让二爷溜了回来。
二爷在队伍里啥都没学到。倒染上了大烟瘾。当时。一亩上好的水田也供不上半年烟资。二爷的两个兄弟。我的大爷和爷爷不乐意了。坚决提出分家。不能让这个败家子都败光。曾祖父无奈。老俩口只留下小豆腐坊。其余家产及四十余亩田地均匀分给三个儿子。二爷恶习不改。自家的十几亩田边抽边卖。每卖一亩。痛惜祖产的大爷都会掏高价赎回。到了一九四五年。直买得剩下两亩。曾祖父实在看不下去。让大爷和爷爷将这个劣子吊在房梁上。整整一天一夜。放下来时几乎断气。谢天谢地。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二爷。自此不再抽大烟!
但二爷毕竟受不了管束。更见不得大爷的白眼。一气之下离家去走。这日子没法过了。三十八岁的二奶只好改嫁邻村。二爷的独生子由大爷和爷爷共同抚养。大爷发誓。永远不准那个“畜牲”再归家门!二爷四处流浪。一九四六年中原野战军突围时。为混一口饭吃。二爷做了脚夫。随军从光山一直来到焦作。由于年龄偏大。虽二爷主动要求参军。还是被拒绝。当时。焦作的部分地区己是解放区。当地政府让他在此落户。一九四八年解放军大举南下。思乡心切的二爷又随队支前。来到离家不足五十里的息县。一天。遇敌机轰炸。支前队伍大乱。死伤不少。二爷逃到一个小山脚下。正往山上庙里走去。怱然看见路边沟里半坐半躺一个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个满脸血污的伤兵。手里的匣子枪正对着自己。二爷毕竟见过世面。不但没跑。倒蹲下来询问伤兵。得知是二野的。便背起来进了破庙。安置好伤兵。二爷下山来村里找吃的。他掏出身上仅有的两块大洋。让一家姓刘的烙了二十来斤馍。又讨了一包盐。拧着一木桶水上了山。就这样。两人在山上躲了整整五天。四周安宁下来。似乎没有战事了。这时。伤员的胳膊发炎。肿得比腿还粗。二爷只好昼伏夜行。整整两天。将伤兵背回爷爷家。用枪对爷爷比划。让他为伤员治伤。并且不要问伤员是谁。更不能在外面透风。当时。光山县尚未解放。国民党军队正隔淮河和解放军对峙。约摸过了两个月。伤员痊愈。解放军打过淮河。光山县一夜解放。伤员才透明自己的身份。原来是二野的一位营长。叫胡松。在阻击时遭敌分割包围。身边的十几个战士全部战死。幸亏遇到二爷!胡松劝二爷随他归队。二爷自然乐意。又跟着大军来到长江边。在胡松的介绍下。参加了宿县土改工作队。一九五一年二爷要求调回光山。被安置在公安局治安大队。成为正式的武装警察。
己有三十多亩田地的大爷成了响当当的地主。好在听了二爷的话。土改时没敢有半句怪话。积极主动的交出了田产和牲口。看在二爷的份上。大爷没有遇到半点麻烦。爷爷只有十来亩田地。勉强不打不贴。算是中农了。并且。因救治我军伤员有功。多次受到上级奖励。胡松后来在信阳专署工作。也多次来看望爷爷。并介绍父亲到县委做炊事员。二爷后来和一个新县的姑娘结婚。那就是我的新二奶。比二爷小十五岁。
一九七八年二爷离休。享受处级待遇。一九九二年去世。老人家走完了极富传奇的一生。
(网络图片。侵权立删)
其他观点:
据家谱记载。我的家族是从我这一辈往上推的第九辈祖先。在“湖广填四川”时。从湖北的麻城县孝感乡(现在应为湖北省孝感市)迁徙来四川的。
到了我爷爷这一辈。我们家已成为了当地最富裕的地主。到临解放时。我们家有五个糖房、几千亩土地、几十间瓦房、数十名长工。以及积攒的大量银元和金条。
由于我爷爷的八个子女中。我的爸爸和四伯父是地下党员。解放前。两位长辈曾在爷爷家中开展过地下活动。客观上讲。我爷爷曾帮助过这些地下党组织。加上土改时。我爷爷态度极好。主动上交了全部家产。同时。解放前。我爷爷对长工也特别好。长工的伙食开得比自己家人更好。因为。我爷爷认为。如果不把长工伙食开好。他干活时就不会卖力。反而会影响收成。当时。我爸爸是兄弟姊妹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深得爷爷的宠爱。因此。只有我爸爸一人能享受到长工伙食。所有哥哥姐姐们都十分羡慕我爸爸。由此可见。长工们对爷爷也是十分感激的。基于以上原因。我的爷爷在土改划分成份时。虽然是地主。但却加上了“开明”二字。成为了“开明地主”。所以。在后来的运动中。受到的冲击并不算太大。
听奶奶说。土改时。我们家上交了好几万银元。装了整整五麻袋。以及一百多根金条。每包装银元的麻袋得四个人才抬得动。土改前夕。刚开始爷爷奶奶与多数土财主的反应一样。就是将银元、金条藏起来。于是就在屋后挖了深坑。埋了进去。后来。是我爸爸和四伯父写信回家劝说。我爷爷才将银元、金条、珠宝什么的挖出来上交。至于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自不必说。全由土改工作组分给了其他贫农。家里只留了五间瓦房。
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本家。是我爷爷的亲堂弟。他也是地主。其家境仅次于我们家。富裕程度在当地算是排名第二。
土改时。这个堂爷爷就不太配合土改工作组的工作。经工作组反复宣讲土改政策。晓以利害关系。但他仍然仅只是上交了家里的银元。当时。大家都知道他家里肯定还藏有金条。但无论怎么审问。他就是拒不交待。坚称家里没有金条。态度十分恶劣。
为此。从土改开始。到此后的历次运动。各类工作组也好。红卫兵也好。都到他家里进行过彻底搜查。房前屋后。挖地三尺。凡是大家能想到的地方。都被搜了无数次。就连灶台、粪池都被多次挖开清查。但仍然一无所获。
因此。这个堂爷爷在历次运动中。也就成了重点揪斗对象。无论是批斗会、游街、戴高帽子。次次都没被拉下。但他就是死不承认家中还藏有解放前的剥削所得。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下半期。这个堂爷爷已经是家徒四壁。除了三间破烂不堪的土屋。只有一个农村装粮食的柜子。一口装衣服的箱子。两张木床。以及堂屋土墙上挂着的一个锈迹斑斑的自行车三角架外。别无他物。
到了七十年代未期。整个国家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国家对家庭和个人保留下来的财产。也实行了保护政策。但这时。这个堂爷爷也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临终前。他的儿子和孙子问他家里是不是真的藏有金条?是藏在什么地方的?堂爷爷仍然矢口否认。让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别听别人瞎说。直到他死。也没有承认家里还有什么其它财产。
原以为。他死以后。他家里是否藏有金条的事情将成为一个永远的迷团。谁知道。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这个堂爷爷的孙子该娶亲了。家里也存了一些钱。就打算把三间土屋重新翻修成三间瓦房。
在拆房子时。这个堂爷爷的儿子取下了挂在墙上几十年的旧自行车三角架。打算扔掉。谁知取下来后。拎在手里感觉不对。这个三角架比其它三角架要重许多。用手一摇。还能听到里面的响动。他想起别人说他家里藏有金条的传说。就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将三角架锯开。居然从三角架的铁管里。倒出了二十多根金条。其价值按当时的市价算竟有百万之巨。
原来。这个堂爷爷将金条藏在了一个破旧的自行车三角架中。就这么大刺刺地挂在堂屋的土墙之上。所有去他家搜查的人。完全没想到他会把金条挂在这么显眼的地方。而他也是至死都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这个秘密。包括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就这样硬生生地将二十几根金条保存了下来。
后来。这个堂爷爷的儿子。果断地将修三间瓦房的打算。改成了修四层楼的豪宅。他们一家也一跃而成当地的首富。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809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爷爷,丈夫,自己的,金条,姑娘,姥爷,的人,是个,奶奶,小姑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的祖辈有哪些有趣的传奇故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三伏天里。北京的大太阳光灿灿白花花的。特别适合晾晒衣服。我把压箱底的祖辈的衣服都拿出来晾晒了…… 弟媳妇帮着我。一边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