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八十年代前顶替父母上班的人,都混得怎么样,现在过得好吗?
原创

农村八十年代前顶替父母上班的人,都混得怎么样,现在过得好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1973年。我们村里的两个本家。一前一后跳岀了农村。顶替父亲的工作。上班去了。当时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小名叫马儿的那个人。已经结婚好几年了。不知道是走了什么后门。居然在我们村里的供销社上班了。那个年代。供销社可是相当吃香的一个地方:全村的老百姓。日常的秤盐打醋买碱面儿。离不开供销社。另外买一些紧缺的商品如肥皂、洗衣粉、棉布等。不仅需要花钱。而且有些商品还得有供销社自己印发的购买凭证。俗称“号号”。有段时间。就连点灯用的煤油。都得凭票供应。受其影响。手电筒里面的电池。也不是谁想买。就能够买得到的。但是。如果在供销社有个“自己人”。这一切就都好说了。可以想到的是。马儿那会儿到了本村的供销社上班。能有多牛啊?就连本家的长辈。为了能买到紧缺的东西。不仅等马儿下了班。去他家求情。有时候就在供销社的柜台外。低三下四地哀求:你看。你五奶眼神儿不好。晚上没有灯可不行。煤油紧张。那就把电池卖给我一对儿吧?马儿对本家五爷的哀求。不屑一顾。冷冷地说得有卖了鸡蛋才给的“号号”。才能卖。老头儿哀求了半天。没有效果。拄着拐杖刚下了供销社门口的三个台阶。就站在街上骂开了:什么畜生东西?啊?小时候没吃的。经常跑到俺家来。吃俺老婆给他烤的红薯山药蛋!刚当上个供销社的站廊柜的。就连祖爷也不认啦?好你个没良心的畜生!……一边骂。一边拄着拐杖回去了。没有几年功夫。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以及放开搞活经济的政策实行。很快村里就开了好几个个体商店。生意都比原来的供销社好。到了1986年。我回到老家村里养病。去了一次以前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供销社。感到里面冷冷清清。毫无生气。马儿两鬓斑白。一个人呆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直到门扇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回弹。弄岀了响声。他才站起来。换了张笑脸:大侄子回来啦?买点儿啥东西?以前我喊他马叔。他都懒得理我。怎么几年不见。他就如此懂礼客道的了?再看他的衣着打扮。以及地上摆着的坛坛罐罐上的灰尘。就知道他的日子过得不怎么样。果然闲聊的时候。他就大倒苦水:埋怨国家放开了政策。不打击“投机倒把”了——现在是个人。就能领上个执照。开个商店卖东西。把正儿八经的供销社都快饿死了!你看看!这么半天了。就来了你一个人。以前咱们供销社门口。比大队院里都热闹一百倍!我问他。收入还可以吗?他说这个供销社。倒闭是不可避免的了。和个体商店相比。没有竞争力。就营业时间上来说。人家就在自己家里开着店。半夜里捣门都能卖东西。他光从时间上就耗不起。现在年龄大了。就更陪不起人家的时间了。后来。听说他又苦苦支撑了一年多。在村里红极一时的供销社。彻底关门了。前几年。我回村里安葬父母。路过供销社时。发现它的那个五尺多深的前檐。已经完全塌了。破砖烂瓦堆积在门口的圪台上。无人收拾。前檐残留的木椽子七长八短地悬在窑洞顶上。呈现出一副残破败落的景像。一个邋里邋遢的老汉。拄着拐杖。缓缓而过。边走边拖着一条右腿。含混不清地和我打招呼。刚开始我没有认出他。后来他站住。用手抹了一下不断地流口水的嘴唇。这才看岀。原来是在供销社上过班儿的马叔!几年前。因为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供销社关门歇业了。退休金又少得可怜。马叔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大儿子出去打工去了。几年也不回来。小儿子也要走。他不同意。父子俩吵了一架。儿子赌气走了。他气得血压飚升。半身不遂了。治疗了大半年。终于现在不用人扶。能拄拐杖出来散步了。从他满手老黑痂。衣衫破旧来看。他的日子过得极为寒酸。身上发出阵阵的臭味。估计是有多少日子也没有洗过澡了。

其他观点:

提起这个话题。真是一言难尽!

怎么说呢?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吧!

我的亲戚中。有很多是顶替父母的工作。去接班的。其中有几个例子反差特别巨大。想想真的很有意思。我一个表舅在80年代初顶替自己的父亲。进了邮局工作。成天蹬着绿自行车走街串巷。送信送报。如果是风和日丽的天气还好。一遇到阴天下雨或者北风夹杂着大雪。干这个工作确实是遭了大罪。所以我的表舅就特别羡慕他的叔伯弟弟。也就是我另一个表舅。人家顶替父亲是在工厂上班。风吹不着。太阳也晒不着。冬天更冻不着。收入就更不用说了。只比他高。不比他低。所以他就成天墨迹他的老父亲。让他父亲去求老同学( 时任我们县工业一局局长)。把自己的工作调到工厂去。

老父亲经不起他的软磨硬泡。再则自己也知道这一行业的辛苦。所以就厚着脸皮找上自己的老同学。老同学确实也没让他失望。动用关系把我表舅的工作。从邮局调到了工厂。

刚开始还好。从90年代开始。国有工厂的效益就一天不如一天。还没等进入新世纪我表舅就下岗、被买断工龄了。而这个时候。邮局和工厂的收入待遇就日渐悬殊了。我表舅后悔也来不及了。毕竟这工作不像随身的衣服。说换就换。

如今。我表舅已经退休了。每个月能拿两千多元退休金。每一次见到我。都会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外甥啊。如果你舅舅我当年坚持在邮局不换工作。现在一个月的退休金起码六七千元。现在一个月少收入四五千啊。你舅舅我的肠子都悔青了!”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的眼光能放的如此长远?

其他观点:

我堂兄。八十年代初顶了我大伯的班。当年我大伯是镇小学的校工(俗称土地工)。不过四十出头。觉得做个校工没出路。想去倒腾蔬菜。就把工作让给了他刚高中毕业的儿子。虽然我堂兄百般不乐意。但是拗不过他那不讲理的老爸。最终还是成为了镇上小学的校工。

堂兄的18岁以后的人生。有一半用于抱怨他老爸给他的安排。有一半则是感激他老爸的这个决定。

刚开始校工就负责烧锅炉蒸饭。八十年代初发展乡办企业。学校办了个小型印刷厂。我堂兄是工人编制。又有点文化。人也活络。一来二去居然成了校办厂的厂长。那时学校老师的福利。几乎都指望着校办厂的收益。所以我堂兄在学校里说话也有了一点分量。前后几任校长。都和他好得跟亲兄弟一样。但是那时学校的待遇比较低。堂兄找老婆都是同龄人中比较晚的。因为那时的姑娘都看不上学校里的人。觉得吃公家饭的人收入太低了。而那时我大伯父倒腾了几年蔬菜。把赚的钱全花在喝酒上了。所以堂兄到近三十岁才结的婚。

到九十年代中期。校办厂已经走下坡路了。当时的校长安排我堂兄去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一年。考了个教师资格证。再回学校就成了学校唯一一个持有体育教师资格证的专职体育老师。(顺便说一下。那时镇上小学的体育老师。大都是语数外老师兼任的)

这么多年下来。堂兄在全市的体育教师届也有了一定的资历和认可度。带出的学生在各种比赛中获奖。指导的徒弟还获得过省级基本功大赛的二等奖。他也凭着各项荣誉获评了学科带头人。可惜因为学历不高。职称只能止步于中小学一级教师。不过凭着接近四十年的工龄(当校工时的工龄也算在内)。他虽然拿着八级工资。却是学校里月工资最高的一个。两年前跟我交流时说他的工资是12800。比我这个工作15年刚评高级的高中教师高了1/3都不止。

明年下半年堂兄就要退休了。 我想他的退休工资可以超越一大半的上班族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45:59

    供销社,堂兄,表舅,校工,村里,工作,马儿,自己的,学校,几年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45:59

    没想到大家都对农村八十年代前顶替父母上班的人,都混得怎么样,现在过得好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45:59

    1973年。我们村里的两个本家。一前一后跳岀了农村。顶替父亲的工作。上班去了。当时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小名叫马儿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