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哲学典籍《道德经》中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原创

怎样理解哲学典籍《道德经》中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对形而下的(剥)舍弃。身心与形而上的融合共存。[祈祷][玫瑰]

其他观点:

这是《道德经》第四章内容。主要说的是“道”是如何对万物进行调和的。

原文: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是大自然之道缓和、解决矛盾。避免相互冲突的哲学主张。大自然之道已经将万物进行了挫磨与修饰。对万物挫其锋锐。除其棱角。解除万物之间的相互的矛盾与纠纷。同时以平等的光和热照耀万物。用雨露滋润万物。让万物生长在同一片沃土之上。在这样一个平等的条件建立好之后。后期的成败、荣辱就是万物自己的事情了。

大自然之道是对万物一视同仁。无论善与恶。无论美与丑。无论优与劣。都给他一个自然和平等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由他自己自然而为。进而善有善终。恶有恶报。善与恶、美与丑皆在人间行者的一念之间。

简单地说就是:大自然之道不偏不倚地给了每一个人同样的条件。在这个同一条件下。你自己去打造。自己把握。按自己的体悟去自生自灭。人之天生都有一个大自然给予的平等的平台。怎样去创建人生之旅途在于自己的胸怀与思想。所有的是是非非。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是自己造就的。不能怨天尤人。闭目常思自己过吧!

一位智者、一位勇者、一位从容不迫者在做人做事过程中是平和而不燥的。他能洞悉周边事物之变换。知晓可为与不可为。也不去在红尘欲望之中与小人争高低。我自深知路坎坷。何不砥砺勇前行;我自深知大道阔。何必与人增高低;此处沃土留予你。更有沃土你怎知。

懂得大道的人。能够在日常行为过程中使身心自觉地与道的自然属性相契合。能自觉地克制自我的执念。顺遂地做好身边的事。不急不燥。静心地看待、分析所有的事情。可做还是不可做。应该怎么做。不以一时的冲动或执念去盲从或执着地一意孤行地去做。能充分地认识自己。做自己确实适合的事物。胸襟开阔顺遂自然不盈满。知止有度。专心致志。不因小利而诱惑。不因恩怨而强为。行神合一。心平似水。一视同仁。从容不迫。不去强迫与钻营。在从容、无愧与祥和中完成自己所想完成的事业。

总之。当一个人从母体中呱呱坠地之后。老天爷就已经给了你一个做人的平台。这个平台是大自然给予的。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再往后便是经过父母的教诲而成人。而在走向社会独立生存之时。如何在大自然给予你的平台上表演。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人生一切皆在于自己的努力与拼搏。拼搏的成败皆是自身所为。至于说在人生旅途中公道不公道。只有你自己知道。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拼命。“命”由天生。“运”由自造。这就是命运!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大自然之道已经给了你公平。其它的就靠你自己吧!

其他观点:

物物者不以五官接物。故曰“塞兑闭门”。

思想上抑制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作为万物唯一标准。故曰“挫阅”。

行为上约束而不干预万物的存在。故曰“解纷”;

思想上接受天下万物是有差别实在。故曰“和光”。

行为上维护天下万物的有差别存在。故曰“同尘”。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故曰“挫阅解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故曰“和光同尘”。

此文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02:04

    万物,自己的,大自然,之道,故曰,平等,沃土,给了,和光同尘,都是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02:04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样理解哲学典籍《道德经》中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02:04

    对形而下的(剥)舍弃。身心与形而上的融合共存。[祈祷][玫瑰]其他观点:这是《道德经》第四章内容。主要说的是“道”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