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一生丰功伟绩有哪些?
原创

朱元璋的一生丰功伟绩有哪些?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朱元璋》 李凤杉 画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后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汉族。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出身寒微。十七岁入皇觉寺为僧。同年离开寺院托钵流浪。1352年投郭子兴义军。以骁勇多智为子兴器重。妻以养女马氏。1353年六月回乡募兵七百多人升镇抚。冬。南略定远。纳李善长等贤才。扩充部伍。下滁州、和州。连克元军。子兴卒后。小明王韩林儿授为左副元帅。渡江取采石、下太平。1356年定集庆(今南京)。改名应天府。1358年。引朱升、刘基等儒生为辅。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策。尽灭江南元军。与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势力鼎足。为避两线作战。先攻陈。后攻张。1363年。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施火攻计歼其船队。大获全胜。1365年。移兵东向。执张士诚。其间。迎韩林儿于滁。沉之江底。又南取浙东方国珍、福建张友定。1367年。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纲领。举兵北伐。先取山东。转师河南。断敌羽翼。然后进兵大都(今北京)。1368年灭元建明朝。定都应天(今南京)。年号洪武。其后鼓行而西。席卷云中、九原、关陇等地。统一全国。称帝三十余年。奖励农桑。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减轻赋役。打击贪腐。宣传教化。加强法治。尊崇孔孟。网罗名士。订《大明律》。强化皇权。建“锦衣卫”。诛杀功臣。1398年病逝。

我对朱元璋的评价:躬耕垅亩者。知米粟来之不易;揭竿而起者。知民心不可欺。太祖出身寒微。亲历起义。惧民、敬民、恤民、爱民。承天道而顺民心也。然廷杖官吏、废除丞相、设锦衣卫、诛杀功臣。扼外戚专权、军阀割据于未萌。埋内臣跋扈、宦官乱政之祸根。故事有两面。币分正反。优势即为劣势。所长即为所短。

其他观点:

我是旅行者说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推翻大元。建立大明

虽然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我们纵观中国整个历史。像刘邦、朱元璋这些平民皇帝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朱元璋。祖宗十八代也没有出现过一个读书人。他的祖父、父亲为了糊口。不断背井离乡。元至正三年。朱元璋的家乡遭受了蝗灾和瘟疫的双重打击。他的父母及兄长先后病死。朱元璋连给父母兄长安葬的棺材板钱都出不起。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当过乞丐、也当过和尚。他为了能有口吃的。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积累了社会经验。此时。天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在幼年小伙伴的召唤下。参加了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

朱元璋入伍以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渐渐得到了郭子兴的青睐。后来还把自己收养的女儿马姑娘许给他为妻。这位马姑娘就是后来陪伴朱元璋一生一世。不离不弃。深受朱元璋尊敬与宠爱的马皇后。郭子兴病逝后。其部从多数归服了朱元璋。朱元璋势力大增。

朱元璋在消灭陈友谅、张士城等割据势力以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进攻元大都。元顺帝仓皇出逃。开始了动荡不安的北元流亡政权。从而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最终驱逐胡虏。恢复了汉人对全国的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仅此一件。足以令他彪炳千古。就连伟大领袖毛主席也称赞他:“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那么。朱元璋在建立大一统的帝国以后。又做出那些事情呢?

恢复分封、封王列侯

自秦始皇采纳宰相李斯的建议。废除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改郡县制以来。唯汉朝、晋朝、明朝又恢复了分封。出现了分封与郡县共存的现象。朱元璋考虑到历代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皇权。吸取宋朝。特别是元朝皇室孤立。权臣误国的惨痛教训。决定恢复商周旧制。大封诸子。屏藩王室。

朱元璋认为。分封的诸王虽然会出现像汉朝“七王之乱”和晋朝“八王之乱”的危险。但是。天下总归是朱家的。而像唐朝的割据势力却能让皇室易姓。于是。朱元璋将自己的二十五个儿子和一个侄孙(朱元璋长兄之孙)先后封王。并选择一部分藩王授予一定的兵权。比如秦王朱樉、宁王朱权、燕王朱棣。令他们在边境驻守。节制边疆兵马。以防御蒙古残余势力。为了防止各藩王权力太大。对中央集权的统治构成威胁。申明各藩王“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赐土。食禄而不治事”。不仅如此。还规定。各藩王不能相互串联。即使三年一次的回京朝圣。也只能一王离开京城回到藩地后。另一王才可以从封地启程。即使皇帝驾崩。也不能进京奔丧。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担心朝中大臣篡权谋位。留下遗言:“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后来的朱棣即以此为理由。发动了靖难之役。

朱元璋分封诸子以亲王身份建藩就国。对明朝初期的社会安定。特别是边疆巩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所封的诸子除了像燕王朱棣拥兵自重。改朝换代外。多数是到了封地与民争利。强抢民财。吃喝等死。给明朝财政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诏令办学、改制科举

朱元璋虽然出身寒贫。但是他也知道。马背上得来的江山。不能在马背上治理。“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先”。所以在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年。就下令地方郡县都要重视教育。开办学校。

为了能够使地方贯彻兴办教育的方针政策。朱元璋规定。府设教授一名。训导4名。生员40名;县设教谕一名。训导2名。生员20名。师生每月除了供应每人六斗米外。还要供应鱼、肉。开创了带资受教的先河。同时规定。地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资历深的可以定期保养到京师国子监继续深造。也可以推荐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入学十年以上的还没有出路的。由学校推荐。由吏部保送。可以任命一些级别不高的官吏。

明朝在唐、宋科举制度的基础上。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推行八股文答题。因考试只重视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因此。明代科举又称之为“八股取士”

朱元璋以官办的形式兴办教育。对政府优先取仕、稳定统治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推行的八股取士又严重制约了读书人的思想。禁锢了读书人的头脑。严重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

普查人口、移民屯田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了有效的征缴赋税。他下令各地认真清理、统计全国户口和耕地数额。从而形成了严密的户口和财产登记制度。

明朝初年。由于连年战乱。加上河水泛滥。中原人口锐减。而山西之地由于未经大战。人口稠官。通过普查人口发现。河南、河北、山东三省的人口。还不到山西人口的一半。中原大地赤野千里。人迹罕见。大量的良田无人耕种。为了恢复中原生产。提高国家粮食储备。朱元璋将山西的农民大批迁移到了中原诸省。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移民。

凡是从山西移民到中原的农民。不仅免征三年租税。政府还为其提供耕牛、种子。三年之后。每亩纳税一斗。不不规则加收其他赋税。这一举措极大地激起了山西百姓远赴中原垦荒的积极性。加速了开辟荒田的进程。推动了明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发展农耕。工商立法

随着冶铁技术的提高。到了明朝初期。铁质农具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良。进而促进了农耕的发展。在整地上。讲求深耕达七八寸。以使土壤彻底松软。在选种和播种方面。重视收集和选育优良种子。而且为便于早播。还要提前浸种。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民发展。朱元璋下令加大了水利建设。整治河塘。疏通河道。还专门设置了掌管水利的营田司。规定。如有盗决河防者。杖一百;不修河防者。或者修而失时者。笞三十至五十杖;由此造成人员、财物损失者。笞五十至六十杖。

此外。朱元璋还对工商明确立法。加大了手工业者集中管理力度。发挥了技术优势。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法律规定:不经批准非法营造者。按座赃论;营造所需物资不实者。笞五十;多领物资者。以监守自盗论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政府仍然是依重农抑商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加大了对商业的控制。

其他观点:

明太祖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太多简单的列举一二吧。

1、以一个最底层的身份(乞丐。和尚)揭竿而起带领义军推翻了元朝的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大一统国家。

2、废除了秦朝以来设立的宰相制度。强化了皇权为国家的新政推行扫除了障碍。

3、成祖修撰了《永乐大典》是一部世界级的百科全书。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

4、郑和七下西洋。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到世界立下了不世之功。

以上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主要功绩之部分。也许有人说3、4点不是他。是他后人完成的。但是不要忘记了。没有朱元璋那有后世呢?然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46:18

    朱元璋,明朝,中原,山西,势力,至正,人口,郡县,诸子,皇权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46:18

    没想到大家都对朱元璋的一生丰功伟绩有哪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46:18

    《朱元璋》 李凤杉 画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后名元璋。字国瑞。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