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号醉翁。他一方面文采出众。书法、诗词非常棒。另一方面他是吃官家饭的人。官位一直做到副宰相。所以有非常高的政治威望。有很多名人如苏轼、曾巩等都得到过欧阳修的提携。后人还把他们称为“唐宋八大家”。
我在这里讲一下欧阳修与宋祁之间的恩恩怨怨。大家或许能从这个故事中对欧阳修有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文坛领袖又如何?
北宋皇帝宋仁宗下旨让欧阳修和与他同朝为官的宋祁一起修订《新唐书》。欧阳修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宋祁很不高兴。他认为欧阳修虽然在当时被人看成是文坛领袖。但同样是文人的宋祁就很不服气。因为文人都有相轻的毛病。但是后来几件事就彻底改变了宋祁对欧阳修的看法了。宋祁对欧阳修有意见是因为他们之间是因为一块玉佩。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说有一天。宋仁宗宴请群臣。宋仁宗拿出自己随身佩戴的玉佩说:“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作出一首好诗。这块玉佩就赐给谁。”宋祁很有才气。很快就作诗一首。宋仁宗看罢哈哈大笑。就把这块玉佩赐给了他。谁知这时候欧阳修也写了一首。仁宗皇帝看后又觉得欧阳修写得比宋祁好。就改变主意把玉佩改赐给了欧阳修。生性直爽的欧阳修并没有觉察出宋祁的不高兴。也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宋祁却对欧阳修有了看法。所以仁宗皇帝让欧阳修一起修《新唐书》。宋祁就有意见了。后来仁宗皇帝还把宋祁写的《新唐书》书稿给欧阳修修改。两个人之间的意见就越来越大了。
轻浮怎能担重任
有一天宋祁在路上碰到一个阵容华丽的车队。看到一位衣着华丽的女子。才情一下喷涌而出。随手写了一首《鹧鸪天》送给那位漂亮的女子。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那位女子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宋祁。一句话没说就坐上轿子走了。
宋祁郁闷地上朝。没想到仁宗皇帝生气地让人将一张纸(姑且这么说)递到宋祁面前。宋祁展开一看。是自己刚刚写的那首《鹧鸪天》。脑袋嗡地一下就蒙了。他哪里知道。那位女子并非一般人。而是皇帝身边的一位宫女。
宋祁被仁宗皇帝呵斥了一番。说是像你这样举止轻浮的人怎么能让我放心?看来我让你和欧阳修一起修《新唐书》是错误的。回家后。有人给宋祁出主意。让他求求欧阳修在皇帝面前说说好话。但是被欧阳修拒绝了。这下子宋祁对欧阳修的意见就更大了。
后来《新唐书》的书稿终于完成了。宋祁把稿子交给欧阳修。希望他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自己的缺点。有什么意见可以私底下交流。否则自己就没面子了。欧阳修没有说话。还是在朝会上说了自己的看法。
不拘小节识大才
等到书稿全部完成后。欧阳修这才对宋仁宗说出了自己的意思。说宋祁才华很出众。文章写得非常好。希望能把宋祁的名字和自己并列在一起。算是共同的作者。因为当时宋朝一直有个规定。按照这个规定。宋祁的名字是算不上作者的。当然也就不能作为作者了。宋仁宗听完欧阳修的建议。感觉很有意思。认为欧阳修虽然和宋祁的关系一般。但很宽宏大量。应该支持。于是就同意了。就这样。宋祁就和欧阳修一起。成为《新唐书》的共同作者。
其他观点:
欧阳修。字永叔。是庐陵人。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由他的母亲郑氏独自将他带大的。并且教他读书写字。因为家里贫穷。欧阳修买不到纸笔。就用草根在地上写字。他很是聪慧。书读完就能够背下来。到二十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很有名气了。
欧阳修凭借南宫第一名的成绩登上了甲科。先担任西京推官。后来到朝廷担任馆阁校勘。欧阳修为人很正直。见义勇为。就算摆在前面的是陷阱。他也不畏惧。他做馆阁校勘的时候。范仲淹因为言事被贬黜。朝廷的人都想救范仲淹回来。只有司谏高若讷一个人认为范仲淹遭贬是应该的。欧阳修就写信给高若讷。责备他。说高若讷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二字。高若讷将信上奏给了朝廷。朝廷于是贬了欧阳修的官。
欧阳修曾写过《朋党论》一文。对朋党以及治国安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表述。文章的主旨是这样说的:君子与君子是在道义一致的基础上结成朋党的。小人与小人是在个人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结成朋党的。这是自然的道理。但是。我说小人是没有真正的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道理?小人爱的是利禄。贪的是财货。当他们个人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引结成朋党。是虚假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奉行的是忠信。爱惜的是名誉气节…。这篇文章一出。一下子就得罪了很多的人。皇帝却唯独喜欢他的正直敢言。赏赐他五品官服。授予同修起居注这一职务。
欧阳修在任地方官时也很有作为。他曾经奉命出使河东。因为西边战事不断。就有很多人建议说废除麟州来节省军饷。欧阳修认为麟州地形险要。万万不可废除。如果一旦废除。河内的郡县以及百姓心里都会不安。建议朝廷把军队分成几个部分。这样如有紧急情况。好方便支援。而平常又可以节省费用。因此。麟州这才很以能够保存下来。不久以后。欧阳修又建议朝廷能下令允许让百姓在一些禁地。荒地耕种种地。这样一来。土地就不会被敌人占领了。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这一年收成颇丰。收获了粟米几百万斛。欧阳修对边防事业也有很大贡献。另外。欧阳修对河域治理也非常有见地。
其他观点: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幼年丧父。由寡母亲自课读。读书刻苦。23岁即中进士。30岁已以文章名闻天下。早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被两次贬到地方上做官。47岁方奉诏回京。官至宰相。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推行变法。欧阳修与其政见不和。辞官还乡。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诗文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曾参与《新唐书》的撰写工作。并独自撰写《新五代史》。其诗歌对李白、杜甫均有借鉴。成就斐然。并写有我国第一本正规的诗话巜六一诗话》。欧阳修最大的成就在于散文方面。宋初文坛沿五代余风。崇尚片偶雕琢之文。欧阳修立主古文。并通过嘉佑二年主持科举的机会。录取与古文写作的苏轼、苏辙、曾巩等人。一举扭转北宋文风。成为领导文坛新潮流的盟主。其一生写散文500余篇。政论、史论、记事、抒情文等各题兼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后人论文。多以韩、柳、欧、苏为典范。其中的“欧”。就是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迁马。诗赋似李白”。这是苏轼对欧阳修的评价。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30344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欧阳修,的是,朋党,仁宗,朝廷,皇帝,自己的,的人,文坛,玉佩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评价欧阳修?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号醉翁。他一方面文采出众。书法、诗词非常棒。另一方面他是吃官家饭的人。官位一直做到副宰相。所以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