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量级人物纳德勒突爆猛料,特朗普通俄门已有铁证,这是怎么回事?
原创

美国重量级人物纳德勒突爆猛料,特朗普通俄门已有铁证,这是怎么回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多谢邀请。看到这个问题一开始觉得这是个过期新闻。因为在5月和6月的时候。已经有了类似的新闻。但翻了一下CNN的网站。发现的确是在2019年7月21日。CNN发布了这一新闻。新闻的标题是“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说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表明特朗普‘犯有重罪和行为不检罪’”。

爆料的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杰瑞·纳德勒(Jerrold Lewis Nadler)

(来源:Wikipedia。下同)

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杰瑞·纳德勒(Jerrold Lewis Nadler。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在弹劾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弹劾案的开启就在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在“福克斯周末新闻”节目中表示前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穆勒的报告显示具有确凿证据表明特朗普犯有重罪和行为不检罪。而这是美国宪法中规定的弹劾的理由。纳德勒说

我们必须……让穆勒向美国人民展示这些事实。然后决定我们要走到哪一步。因为政府必须承担责任。

即将在2019年7月24日到美国国会作证的前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穆勒(Robert Swan Mueller III)

2019年7月24日。今年早些时候刚刚结束通俄门调查的前特别检察官穆勒将根据众议院民主党发出的传票到国会作证。由于美国民主党就是否对特朗普进行弹劾这一问题上已经陷入了深度分裂状态(2019年7月17日众议院以332票对95票的结果否决了对特朗普的弹劾案)。有80多位民主党众议员呼吁展开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但是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纳德勒一直反对展开弹劾调查。而穆勒这次公开作证可能会为民主党再次团结。并且决定是否推动弹劾进行提供了一次机会。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是否启动对特朗普弹劾调查这个问题上应该是最头疼的了

穆勒这次到国会作证。其实是早就已经确定好的。穆勒在向司法部提交特朗普通俄门的调查报告后曾说过如果穆勒带领的调查团队有信心认为特朗普没有犯罪。那么他们就会直接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他们在调查报告中并没有如此表述。也就是说穆勒并没有就特朗普是否有罪做出判断。也就是说。穆勒实际上是在表示对特朗普的通俄门调查应该转由国会负责。毕竟这是宪法所规定的。

CNN报道页面

(来源:CNN网站)

因此。穆勒的这次公开作证其实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民主党。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会决定民主党在2020年大选中的成败。一方面如果穆勒能够提供爆炸性的证据。那么这可能会破坏特朗普的竞选活动。而另一方面。如果穆勒不能提供对特朗普造成毁灭性打击的证据。那么可能会削弱民主党在大选前打击特朗普的努力。

特朗普:咋没完了呢。一直想搞我。发推特警告不要“骚扰总统”去

但个人以为。不论穆勒的证词是否能够提供爆炸性的证据。但考虑到美国的民意。这时提出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其实并不讨喜。CNN在六月份的民意调查显示虽然76%的民主党人支持弹劾特朗普。但是54%的美国人是反对的。因此。这场听证会只能说是特朗普执政时期的众多政治秀中的一场。只不过是在敏感时期进行的一场政治秀。毕竟。2020年大选的节奏正在加快。特朗普本人也通过发布具有种族主义倾向的。针对四位少数族裔的民主党议员的推特。煽动一场激烈的争论。完全是为了自己获得在大选中的优势。而进一步撕裂美国社会。

其他观点:



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国总统大选前夕。民主党及反对特朗普的势力。此时抛出\"通俄门\"这张底牌。足以说明美国新旧利益阶层的决战残酷性。共和党与民主党对抗的严峻性。精英阶层与民粹主义的争斗的复杂性。 但不管怎么说。特朗普这次是算摊上大事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观点:



原因很简单。2020大选已经开始热身。不管是美国民/主党内的还是象驴两党的民意调查报告都层出不穷。由于特朗普是谋求连任。所以在共和党内是一枝独秀。而且有可能面对民/主党内任何一位候选人的最终挑战。这个时候再提“通俄门”问题。无他。杰里·纳德勒只是想为民/主党候选人们造势而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2:40:19

    穆勒,民主党,众议院,美国,司法,是在,证据,纳德,委员,检察官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2:40:19

    没想到大家都对美国重量级人物纳德勒突爆猛料,特朗普通俄门已有铁证,这是怎么回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2:40:19

    多谢邀请。看到这个问题一开始觉得这是个过期新闻。因为在5月和6月的时候。已经有了类似的新闻。但翻了一下CNN的网站。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