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
原创

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代差已经很危机。《后浪》再添一把火!

是否喜欢《后浪》问题。我真不愿回答。但潜心学习了六七年的心理学。不回答又有点于心不忍。《后浪》有它的积极性。作为一种娱乐更无需指指点点。但其缺憾在于。小看了“后浪”。委屈了“前浪”。对两代人的褒贬评论使其大打折扣。

人的一生实际上只有两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前者是传承问题。后者是发展问题。但在《后浪》中描述的却是“很多人。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似乎剑指前浪。桎梏了后浪。后浪发展不好全是前浪的错。

事实并非如此。人从出生到12岁。是“三观”形成时期。这里的“观”主要是观前浪。观家长、老师的认知和行为。形成自己的观念。正当的“控制”是必要的。这里“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的定论。既是对人发展阶段认知的偏差、对童年的高估。又是对“前浪”善意的控制的委屈和以偏概全。再如《后浪》们“学习一门手艺。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去遥远的地方旅行。欣赏一部电影”。这既是对“后浪”们的低估。又是对后浪们的错误的诱导。在这次抗疫中我们都见证了后浪的修为。80%的00后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冲锋在前。感天动地。这些行为不是天生的。是包含了“前浪”辛勤的浇灌。而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去遥远的地方旅行。欣赏一部电影”。说严重一点就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从洋迷外的教化。

肯定地说。前浪和后浪的是有差异的。差异主要来自环境和视野。首先。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浪们的大多数生活在物质短缺时期。按人发展的五个层次理论解释就是解决生存问题。取向单一。义无反顾;后浪们多是生活在物质丰富时期。选择余地多造成更难选择;其次。认知发生了变化。前浪们认为种好粮食就可以吃饱饭。后浪们认为不种粮食也可以吃上更好的饭。主要原因是前浪们经历的是电话、BB即、手机时代。后浪们一开始就接触到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接触的信息量铺天盖地。信息量带来了认知变化;第三。新浪们情绪变化胜过前浪。问题出在路径选择。前浪们发展路径两三条。简单明了;后浪们海量路径选择难度很大。如同数轴正方向选择越走越宽广。负方向选择越走越狭窄。回头再来成本很大。加之香花毒草真假难辨。造成了情绪上不稳定。

综上。前浪后浪理论上不能割裂、实践中也不能割裂。前浪们要懂得后浪推前浪的道理。尽职尽责培育1—12岁孩童的知、情、意、行。要用正能量培育三观。更要懂得孩子发展的阶段性。从孩子“阿姨说、老师说、同学说、网上说”的观念变化。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后浪们要懂得自己获得的一切是站在前浪的肩上获得的。更要懂得“母亲”的内涵。一个人的知、情、意、行带有很强的民族性。“母亲”的身体不好。就要靠“我要到哪里去”去修复、去强壮;洋为中用可取。从洋迷外不可取。乡情乡音不能忘。外国的空气是香的甜的不可取。要以铮铮铁骨的血性、奋发图强的精神。为家乡更美、国家更强燃烧自己的青春!

当然。如果《后浪》能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更好!

其他观点:

真的很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听着听着。感觉心里热血沸腾。觉得一定要推荐给学生看。更能激励他们认真学习。敢于创新。勇于挑战!

曾经。我们也被誉为“悲催的一代”。后来我们也扛了过来。铸就了时代的辉煌;

如今。那些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如今成了“可怕的一代”。成为了时代的脊梁。

成长与守护。激励与共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其他观点:

我是一名90后。我既是一个正在被他人追赶的“前浪”。也是一个正在追赶他人的“后浪”。

我在5月4日00:06看到了《后浪》短片。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太燃了”“文案写的太好了”“何冰太牛了”。

然后我和朋友交流了一下热血沸腾的情绪。就开心睡觉了。直到昨天白天听到很多反对的声音。我就很诧异。想不到这部片子有哪里值得被热“怼”。哪怕有些不同意见。也不至于成为热议吧。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大家的观点。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写点我的想法。

我的核心观点:这部短片我很喜欢

《后浪》是一部宣传片。它不是一部纪录片。作为五四特别宣传短片。B站用了一种青年人更为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制作了这部短片。

很多人提出不同意见。是因为视频中的一些画面“脱离”自己的生活。因为大部分人不能去国外跳伞之类。但是。从我们的每年出境旅游的数据上看。每年寒暑假期。都会迎来出境游高峰。这是不是从一个侧面说明很多学生一代。很多青年 一代正在走出去。也说明确实有很多部分的青年有勇气去挑战自己向往的极限运动。

我是一名90后。我现在工作以后。出去旅游只能等年假。而且年假很短只有五天。使劲凑上周末才能够我出境玩几天。减去往返的时间。我也去不了与我所在城市太远的地方。

2018年。我的好朋友狠狠心请了几天事假。攒够11天去了澳洲。她去之前订了跳伞。站在澳洲最有名跳伞高空完成了人生极限运动的梦想。当时跳伞下来。她的身体还出现了短暂不适应。她就感慨。要是上学时有这样的机会来跳伞。该有多好。那会 还有体力。

但是上学的时候。很少有人想得到。可以去澳洲旅旅游。而现在来看呢。只要你提前做好攻略。尽早买打折机票。出国去看一看。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也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在纠结视频里诸多片段不合理。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事实是。现在的孩子们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局限。心很大、眼界很宽。视频中这些不存在太多的夸大性。而且。作为一部宣传片。它讲述的是对青年后浪的一种期待和期许。展现每一种期许最好的状态。这是宣传片的本分和指责。

如果用纪录片的标准要求宣传片。那么只能说太过于苛刻和不着边际。

《后浪》想表达什么

1. 对后浪满怀羡慕

我们看这部分的文案。前浪羡慕后浪的是什么。可以吸收人类千百年的文化成果。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可以学习外语。可以去看电影。可以去旅游。

作为父辈。他们中的大部门儿时连网络为何物都不知道。他们年少时要是遇到一部外国电影。在影院里一看就是一个月。因为没有别的电影可看。他们青年时别说去外国。就是从北方到南方。就要乘坐火车。坐个几天几夜。

文案中的内容不就是父辈对后浪的满怀羡慕吗。现在我们打开网络。能够看到电子书、能够查到科学知识、能够浏览新鲜咨询。能够听到流行歌曲。能够看到最新的电影。能够货比三家订一张便宜的机票。去更远的地方看一看。

有人纠结视频里的所谓的“跳伞”“摄影设备”过于高端。但是这至少在我了解的范围内。确实有很多学生一代在去尝试、去使用、去操作着这些。而且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后浪享受到这些。在不需要付出昂贵代价的前提下。我们反推。如果十年前有一部宣传片出现。说羡慕后浪可以享受到快速的网络传媒。是不是也会有人指责。这是空说大话。但是事实呢。从3G时代到5G时代我们才用了短短几年。而且如今人人都拥有了手机。手机再也不是“大哥大”那种昂贵玩意儿。所以。不要去自己现在的认知局限。却否定所有。宣传片中呈现的影像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并非一定要调研好青年人目前旅游最近能去到哪里。然后去拍摄取景。这并不是纪实和问卷。

所以。文案上看“羡慕”的内容并不夸张。而且视频中的片段也并非遥不可及。

2.对后浪满怀敬意

对后浪满怀敬意。都有什么呢。我们继续看文案。

向后浪们的专业致敬、自信致敬、大气致敬。我们看现在的社会。很多学生们民族自信心就是明显提高。也来越多的孩子们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更过的外国人因为现在青年们更多的宣传爱上中国。这在我们的父辈年少时。是做很难实现的。

现在是不是我们可以在抖音上看到很多小学生都来录制视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想所见。很多年轻人依靠网络直播赚的第一桶金。李子柒等人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在世界受到关注和喜爱。这是不是值得父辈致敬的内容。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看到外国对我们有赞美。有不解。也有反对。但是很多青年人用自己的素质和表现去为有理有据地解释。这不就是一种自信吗。

多少父辈看到现在年轻人们的生活方式茅塞顿开。也走向了享受生活的道路。比如旅旅游、玩抖音、在网上追剧。如果不是后浪带动他们能想得开吗。

所以。文案上看“敬意”的内容也十分诚恳。“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这更是体现了文案的包容性和格局

3.对后浪满怀感激

拥有正能量的年轻人就是在用他们美好的一面。成为我们眼前的风景线。年轻人带来的希望不就是我们的希望吗。他们之中虽然有叛逆的孩子。但是他们不是“丧”的孩子。他们依然还是那么可爱。可爱到小说、音乐、电影中真的可以去描述可爱的一面。而非依靠想象。“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这话说得激情满怀。足以让我想要一起“干杯”

《后浪》达到效果是什么

1. 鼓舞

作为一名90后。我不甘成为前浪。我更不敢抢占后浪的位置。所以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朵浪花。我在看到这个短片的第一晚就深受鼓舞。尤其是何冰这位人艺老戏骨的朗诵。让我那一晚就有扒出文案好好读读。顺便感叹看看人家这稿子写得。太有共情效果

2. 关注

无疑无论是反对之声。还是赞同之声。一股子热搜为B站来带了巨大流量。B站市值一夜暴涨34亿。《后浪》播放量超过1100万。弹幕超过17万。评论超过4万。B站为自己做了一波营销无疑是成功的。同时达到了让更多人看到它。

有些人说。B 站为了迎合前浪才制作这种短片。一个网站吸引来稳定用户绝不会依靠简单一部短片。它的内容才是王道。如今网站多频道进发。各种优质播主成为招牌。更有诸多独播文化类视频登录B站。这些才是它引流的核心。

有些人说。B站这会失去很多后浪。还是那句话。如果一部片子就是去它的广大受众。真的太小看它了。它的追番专区质量之高。几家网站能及。后浪如果真的喜欢这些板块或者频道。哪里会离去。而且。现在网站逐渐增加的视频内容。更是成为了稳定用户、增加用户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一部短片而已。它的影响力的确十足。但是它不足以撼动网站的江湖地位。也并不会用一部短片决定什么商业定位。

所以。某些反对之声有些认识局限。但短片的“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说得好。大家各抒己见未尝不可。只是某些声音不需要为了“不同”和去“不同”。总之。我十分喜欢这部短片。并且深受鼓舞。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2:57:54

    后浪,前浪,自己的,短片,文案,很多人,这是,这部,父辈,视频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2:57:54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2:57:54

    代差已经很危机。《后浪》再添一把火!是否喜欢《后浪》问题。我真不愿回答。但潜心学习了六七年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