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侦一号案》白宝山有多厉害,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原创

《中国刑侦一号案》白宝山有多厉害,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1957年11月6日。白宝山出生在北京市石景山区。3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他被送回河北老家。从此过上缺乏父爱和母爱的生活。

14岁的时候。白宝山被母亲接回北京后。才第一次进入学校学习。和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小孩一起上一年级。年龄的差距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从此他便开始逃学。三年后干脆辍学回家。

1976年。19岁的白宝山被石景山区第一电碳厂录用。成为了一名装卸工。并在厂里某次实弹射击比赛中与枪结缘。不到一年的时间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并迷恋上打枪。殊不知。这为他将来犯罪埋下了伏笔。1982年。白宝山成为一对龙凤胎的父亲。

以上就是白宝山的童年到青年的经历。可以说。除了发现打枪这个嗜好以外。他就没碰上几件好事。先是穷苦人家的出生。幼年丧父。在充满歧视与苦难的环境下度过童年。因家庭条件被迫辍学。沦为社会底层。婚姻的喜悦转眼间就给经济的拮据吹得烟消云散。子女的出生又使他的生活压力陡然增大。 因家庭经济压力过大。白宝山铤而走险。开始了他的“小偷”生涯。

1982年10月。白宝山与张某偷窃衣服两件。价值10元。 1982年12月16日。入室盗窃凤凰牌自行车1辆。价值110元。 1983年1月21日。白与张某连续撬锁3起。盗窃天鹅牌坤表1块。旧皮夹克1件。真丝被面2块。尼龙双人蚊帐1顶。尼龙自动伞1把。女式高跟鞋等共70余件。价值500元。 白宝山在偷盗这一行里。只能算个雏儿。既没经验。也没决心。很快。他就东窗事发进了局子。被判了4年。这不是最大的打击。最大的打击是他被她的狱友卖了。

在狱中。他被他的狱友出卖了。剩下的罪给兜了出来。包括:一、1982年12月17日夜。在古城前街某号院内。偷玉米3书包。被事主发现。追至门外。白用木棍猛击事主头部。致使颅骨线形骨折。头皮裂伤。缝合9针。 二、1982年底。白伙同石某。在石景山综合修配二厂一车间。盗窃手推车外胎170条。车轱辘两个。价值3150元。运出销赃。得款2855元。 三、1982年8月8日。白伙同石某。偷盗牡丹牌12英寸黑白电视机1台。 四、1983年1至3月。白伙同石某等。偷盗工厂仓库内管件。阀门160件。价值1900元。偷盗圆木1根。销赃得款500元。 于是。他给加判了十年。 白宝山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次加判对白宝山刺激极大。也是造成白宝山心理扭曲的重要原因。


其他观点:

应该说白宝山案是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杀人案。白宝山于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持“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八一”式自动步枪、“五四”式手枪。先后杀害军人、和无辜群众15人。击伤15人。抢钱140余万元。并在狱中先后杀害2人。此案轰动全国。惊动了警界军界。震动了国务院。影响远达海外。它被公安部列为1996年1号案件。1997年中国十大案件之首。并被国际刑警组织列为1997世界第三要案。白宝山不同于那些亡命之徒。每次作案前都非常缜密。能够洞察人心。是单人综合素质最高的悍匪。白宝山于1983年因盗窃罪被判刑4年。在狱中因另一次盗窃伤人案被同狱犯人检举而加刑7年。由此对社会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出狱后他准备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但是在做小生意时老被城管罚款、没收货物。上户口时片警迟迟不给他办户口。这一系列的不顺更加重了白宝山的偏执。他认为所有执法者都跟他过不去。处处都在故意整他。先是因为偷盗却被判11年。量刑过重。后来又不给办户口。不让他做生意。认为故意不让他活下去。由此。他走上疯狂、极端的报复社会之路。最终给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然而法网恢恢。疯狂的末路必定是死亡。最终白宝山被逮捕判处死刑。



其他观点:

一个人走上这条不归路。请你不要去问缘由。不要去追问好与坏。没有一个人一出生就想变坏。所经历过的事不同而导致自己的选择不同。结果也会不同。有因才有果。因果循环罢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2:59:22

    石景山区,价值,狱中,被判,狱友,事主,户口,下了,并在,使他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2:59:22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刑侦一号案》白宝山有多厉害,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2:59:22

    1957年11月6日。白宝山出生在北京市石景山区。3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他被送回河北老家。从此过上缺乏父爱和母爱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