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城市这十年都发生了什么的变化?
原创

你所在的城市这十年都发生了什么的变化?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如果这还是你对贵州或是贵阳的第一印象。那不得不说实在是孤陋寡闻了。如今的贵阳。早已不是以前那般落后的模样。她正在以自己特有的步伐。奋起赶超。成为西南大地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交通不便一直是困扰贵阳发展的一个难题。在过去。如何走出这片连绵不绝的大山成为了落在贵阳人心中的巨石。然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架架飞机穿梭在贵阳上空、一条条高铁将贵阳与全国相连、一条又一条的高速公路连接全省全国。人们来到贵阳早已不觉得受制于大山的禁锢。仿佛眼前是一片无际的平原。是的。贵阳早已用高速公路刷平了地面。

贵州是西部唯一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经济不发达同样是贵阳人过去说不出的痛。但如今。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以及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繁荣建设。整个贵州省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速已连续27个季度位居全国前三。而这又良好的反映在了贵阳人的生活水平上。腰包越来越鼓。过去的囊中羞涩早已烟消云散。

同样。贵阳这座城市的内涵也越发鲜明。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精致。地铁施工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快速道路穿梭城市之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不仅如此。在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时。贵阳也牢牢地守住了生态这条底线。空气越来越清新。天空越来越蓝。“避暑的天堂”“全国文明城市”等早已成为了贵阳的靓丽名片。

(贵阳brt)

贵阳就是这么一座有韧劲。敢拼搏的城市。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贵阳早已被全国甚至全世界所熟知。

提到避暑。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贵阳。

提到大数据。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贵阳。

提到绿水青山。你的第一反应还是贵阳。

贵阳。就是这么一座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城市。美丽、绿色、便捷和繁荣应当成为贵阳现在的城市标签。

其他观点:

10年。青岛最大的变化就是有点“大”城市的感觉了。

GDP:从不到4000亿到过万亿

青岛这座城市。诞生了很多品牌。海尔、海信、青啤、双星……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由此青岛也被成为品牌之都。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青岛在经济方面。一直在吃“品牌”的老本。大企业多。但经济缺乏活力。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青岛才开始寻找新的突破点。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动车小镇”的崛起、一汽大众华东制造基地等落户。以及特锐德、海藻明月等高科技新兴产业的发展。青岛的经济才有了更多亮点。

2007年时。青岛的GDP为3750亿。但到了2016年。青岛的GDP已跨过万亿大关。成为全国第12个“万亿俱乐部”城市。在北方仅次于北京和天津。

遥想10年之前。青岛和大连比。但现在青岛已经甩开大连。开始和南京较量。成为了“准一线城市”。

城市空间:从前海一线到“三湾三城”

以前说青岛。基本都是指前海一线。甚至有种说法——青岛是“镶着金边的抹布”。大意是。青岛只有海边环境还可以。越往里走。越差劲。虽然话刻薄了点。但也不无道理。在青岛就有“宁要市南一张床。不要李沧一套房”的“名言”流传。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的青岛。都把李沧当郊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市南的房价已基本不动。而李沧则嗖嗖往上涨。每平米直奔3万元了。李沧已经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城区。非但如此。即墨也划区了。青岛的城区面积一下子延伸到了鳌山湾。市区面积将达到5214平方千米。占青岛市总面积的46.22%。根据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后的青岛城区常驻人口将由不到500万增加至611万,自此青岛将跻身\"特大城市\"的行列。

现在的青岛。是完完全全的“大青岛”概念。今年党代会提出了“三湾三城”:即构筑“中心湾区、西部湾区、东部湾区\"海湾型城市新格局。中心湾区。以胶州湾群为依托打造中心城区。优化城市功能。集聚高端要素。延续历史文脉。彰显”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风貌。西部湾区。以灵山湾群为依托打造西部湾城。建设董家口港城和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东部湾区。以鳌山湾群为依托打造东部湾城。建设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为特色的中国蓝谷。

在上面所说经济和城市空间的基础上。青岛已经明确提出要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交通:从公交到地铁 从陆地到地下、海上

从体感上来讲。这10年变化最大的当属交通。10年之前。青岛只有一条城市快速路。10年来。不仅又添了一条杭鞍快速路。海底隧道和海湾大桥相继通车。彻底改变了“青黄不接”的历史。以前去黄岛。要么轮渡。要么绕胶州湾大半圈。耗时耗力。非常不方便。现在去黄岛。走隧道仅需20分钟。

另外。青岛建成了山东首条地铁——3号线。青岛真正进入了“地铁时代”。

高校:从海大独大到山大回归、高校云集

10年之前。青岛最好的高校就是海大。今天。海大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山大青岛校区。

山大与青岛的情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并延续至上世纪50年代。彼时的山大。在青岛缔造了两次辉煌。30年代的山大一时名人荟萃。星光闪耀。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沈从文、老舍、童第周等学有专长的学者都陆续来到了青岛。当时学校还借助青岛宜人的气候风光等有利条件。定期邀请蔡元培、冯友兰、胡适、顾颉刚、竺可桢、秉农山、潘光旦等国内学术大师来青讲学。使青岛随全国学术文化大潮而涌动。山大进入了校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不过到了50年代。山东省决定山大迁往济南。

时隔近60年。山大与青岛再续前缘。青岛校区去年已开始招生。今年全面启用。预计明年在校生将超万人。山大的回归。将青岛的高等教育水平拉升了一大截。不仅如此。青岛这几年相继引进了近3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清华、复旦、北航、哈工程等都在青岛设立了校区或研究院。在全国愈演愈烈的高校争夺战中。有了“南深圳北青岛”的美誉。

一座城市被称为“大城市”。不但需要经济的体量。更需要大学的滋养、人文的精神。这就是10年来。青岛的成长。

其他观点:

秦皇岛在河北是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十年前。外地人一提到河北旅游必定要去山海关。要到秦皇岛。但是由于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和海外及国内其他旅游城市从价格到服务都比较超前。秦皇岛见见落寞。

但是从今年起本地就以“京东山海、康养乐土”和“要想身体好。就来秦皇岛”为口号。契合当前康养旅游发展前景和秦皇岛资源优势和定位邀请八方来客来此旅游度假。现在的秦皇岛可以说变化很大让许多外来游客感觉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格局。

从精致时尚的“寻仙号”海上游艇。到货客转换、古老浪漫的“开埠地”港口车站。再到山盟海誓、一路花香的旅游小火车;从连接岸边胜景的经典海上航线。到连接长城沿线美丽乡村的长城旅游公路。再到通山达海的山海旅游大通道;从写满义乌兵守关故事的板厂峪乡村。到别具风情的葡萄小镇。再到以生态修复后为特色的矿坑公园……秦皇岛山海之旅、生态之旅、康养之旅。无论哪条线路。都是那么的美丽动人。魅力四溢。引人入胜。

所以说秦皇岛已经华丽蜕变。从老旧的印象中脱颖而出。魅力四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57:37

    青岛,贵阳,城市,秦皇岛,山大,经济,胶州湾,全国,高校,一座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57:37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所在的城市这十年都发生了什么的变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57:37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如果这还是你对贵州或是贵阳的第一印象。那不得不说实在是孤陋寡闻了。如今的贵阳。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