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作为过去生产队时期冬季“上河工”。要干多少天?伙食怎么样?我把我多年冬天“上河工”的亲身经历。和亲自吃的什如实的告诉现在的人。可能有的人都不相信会那么苦。不知道现在的人怎么看。
在六七十年代。正是我国兴修水利的时代。因为到了冬天农田里的农活也不重要了。农村的壮劳力在上级的组织下。只要一到冬天就开始“上河工”。有一年是加宽加深河道。一般的情况下。也就是二个月的时间。干到腊月初几。如果是新挖的河道。就会干的时间长一点。我记得有一年是挖的新河流。离我们的家有七十里路。那一年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七才收工。
在寒冷的冬天零下六七度的气温中。无论是下面往人力车上装泥土的人。和用人力车从河道的坡上往上拉泥土的人。都会一开始干就把棉袄脱了。就那还是滿头大汗。我们都知道河坡是什么样子。可想装一车泥土往上拉不用力气几个人会拉上去吗?下图就是真实的图片。
当时上级是这样让农民去自觉积极干的。就是用红黑旗的方法让农民自己约束自己。先进的生产队插上红旗。落后的生产队插上黑旗。
那时候上河工的农民吃的主要就是红薯。红薯干面很少一点麦子面。早上是蒸的红薯。喝的是盐白开水。中午是红薯面汤里多少有几根麦子面面条。也等于是红薯面咸糊涂。晚上还是蒸红薯喝咸白开水。里面有切碎的大葱。下图就是当时吃住的真实图片。
每天是天一亮就开始干。中午也是吃罢饭就开始干。晚上是满天星星才收工。这就是我过去生产队时期亲自“上河工”的真实情况。
其他观点:
我参加挖河有三次之多。今天就说下其中工程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挖河经历。
上级领导一声令下。做为千军万马中的我们村民兵连。抓紧备战。储备物资。随的出发。各村小组民工。打好简单被包。带着简单工具。车子以架子车为主。拉上。面。油。白菜。罗卜。粉条等基本食品蔬菜。装上提前租好汽车。车轮滚滚。浩浩荡荡。顺着国道直奔百里外的引黄工地。早饭后出发。各县。各乡镇在所下路口留有专人。指导所属车辆分流。晚上九点到达工地居住位置。一片黄沙荒滩。四下观望。只有远近几处乡镇指挥部。亮着灯光。已是初冬。天气已凉。不经意。打了个寒颤。大家齐动手。挖地荫子。搭棚建吃饭。休息的场所。所谓搭建住所。就是半阴半阳的窝棚。在沙地上挖一人高深坑。留出坡道出口。上面搭上带来棍棒。盖上塑料布。一个简单房子完工了。门口圈垒火炉。马上点火做饭。简单休息下。天亮了。随着人群到河工现场。参加河工动员会。了解清楚了。本次河工。是我参加过的最大的引黄工程。平地挖成深十米。河底面宽度一百米。而且需一个方向出土。这工程当场都吓傻了好多人。很多人都是未经历过的浩大工程。因为是引黄工程。河工地都是在县委书纪的好榜样焦书纪所工作的县区。黄沙遍地。干草稀疏。工地方圆长着几棵没有树头。几根乱技。树叶蓬松的老树。有懂行就说:这工程干不了。不知干到猴年马月!这工程难就难在是流沙工程。离黄河近。水位浅。几锹下去就出水了。而且都是流沙。随地形流动。人站立困难。说的大家唏嘘不己。不过在党和政府。指挥部领导下。历时近两月时间。完成了此伟大工程。有传说说:美国卫星都拍到此工程。不知是真是假?工程进行一半。天气更加寒冷。工程难度加大。河底出水大。出土距离愈远。指挥部一边安排排水。一也动员租用当地机械。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春节完工。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寒风刺骨。很多人病了都不愿意休息。虽然是九十年代初。生活不太富裕。但都能吃饱。每天汤。馍。菜。就是油水少。罗卜。白菜。粉条炖一锅。每人半碗。就着寒风。黄沙都乐呵呵的。随着冬至来临。寒风刺骨。雪花飘落。工程进入尾声。河工难度加大。河里全是水。那时人们生活条件差。每天衣服都是湿了干。干了湿。一双棉鞋几乎没干过。晚上放在炉也烤。臭味冲天。米面。蔬菜也将用尽。人们开始每天数日子。冬至每人分了一碗白菜馅饺子。又提高了人们心情。终于要完工了。人们别提多高兴了。要回家了!虽然历尽艰辛。终于完成了引黄壮举。
其间发生几件小事。因为河工人员众多。几万人的大工程。住处密集。在沿河道沙滩。支起无数帐篷。夜间星星点点灯光。就象一条几百里长的巨龙。窝棚相互紧挨。出口各不尽同。由于我们组织有力。积极拥护。先行到达。选了个朝阳背风的地址入住。而一些晚到的就见缝插针。勉强住下。我村另一个队的窝棚出口就朝东了。一天半夜。正在熟睡。被人喊叫惊醒。大家慌忙过去。原来。一棚人都煤气中毒了。所有炉灶都支在出口。晚上用湿煤饼压火。正好夜里东北风。煤气倒灌。一帮人全部沉睡过去。差点没出大事。幸好有一人。吃过晚饭。到邻村窝棚亲戚聊天。又打会小牌。凌晨一点多钟。回来睡觉就开玩笑喊:起来解手啦。别尿床喽!其中一人还真晃晃悠悠走到棚外。噗咚摔倒了。他慌忙过去。咋咋啦。他大喊。那摔倒的没有声响。他又跑到棚里喊叫:快起来。出事了。大家慌忙起来。跑到棚外。又嗗咚摔倒几个。剩下的大声呼救。我们附近窝棚的都跑过去。把还没醒的抬了出来。用棉被盖上。队领导及指挥部领导和救护人员现场指挥救护。事后证明煤气中毒。幸夸一人外出。避免一场死伤大事故!大家都议论纷纷。要是拉回家去一车个子咋交待。多少年后想起来都后怕!据说以后每年疏通清淤河道。没有再用人工。全部机械化作业。我们这里人工挖河。己成历史。也是我经历过的最后河工。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在党和政府英明领导下。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没有我们征服不了的艰难险阻!引黄工程。是一座丰碑。一个流淌不息的巨龙。永远滋润着豫东几百万人民的心田!
其他观点:
生产队时上河工。要看开河的大小。士方的多少。还有运送士方的难度和距离的远近以及天气的变化。有10天半月或更长。有的年份。省。市(地区)。县。公社都有修公路或开挖河道等。一个工程接着一个工程。
至于伙食的好坏。也不一定。如果是以公社为单位(各大队抽调强壮劳力)。伙食肯定要好;如果是以大队为单位。一般情况下都是各小队自行另起炉灶。那伙食是有差异的。
但凡冬春搞水利建设。公社会定时定量供应猪肉的。且有时还有慰问的(免费)。
为什么人们一直说义务上河工?冬春所有的水利等工程都是义务。上级只下达土方任务。各级只按人口和计划内的土地面积逐级分解。最终都到生产小队落实。生产小队组织人力和物力上河工。去参加的劳力记工分。吃住费用小队包了。当然也有的小队伙食由参工本人自理。所有的工分参加小队年终分配。费用在小队的总收入中减去。上级没有任何补贴。
我的回答。也是自己经历过的。希望不了解上河工的现代年轻人等对此有个正确的认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101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河工,工程,都是,小队,指挥部,窝棚,的人,红薯,生产队,河道
没想到大家都对生产队时冬季“上河工”,要干多少天?伙食怎么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作为过去生产队时期冬季“上河工”。要干多少天?伙食怎么样?我把我多年冬天“上河工”的亲身经历。和亲自吃的什如实的告诉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