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这句话?
原创

如何理解“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这句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原文为。子谓公治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公冶长。(前519—前470)。又称公冶氏。名长。字子长。汉族。春秋时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名列第二十。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国君主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

“妻”。在此外为名词做动词用。读四声。以.......为妻的意思。

“缧绁”。读音为léi xiè。是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被囚禁 。

“子”。古时无论儿女均可称为子。这里指女儿。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谈到公治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关于公治长为什么会蒙冤入狱。相传是这样的。公冶长有一项很特别的能力。可以听懂鸟的语言。一次公冶长从卫国返回鲁国。走到两国边界处。听见鸟互相招呼往清溪食死人肉。不一会遇见一位老婆婆在路上哭。公冶长问她怎么了。老婆婆说:“我儿子前日出门。至今未回来。不知他在什么地方。”公冶长说:“我刚才听到鸟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怕是您的儿子吧。”老婆婆去看。果然发现她儿子的尸体。老婆婆报告了村中官吏。村官问老婆婆从哪儿知道的。老婆婆说:“是公冶长说的。”村官说:“公冶长没杀人的话。怎么可能知道?”于是将公冶长逮捕入狱。狱吏问:“你为什么杀人?”公冶长说:“我懂鸟语。没杀人。”狱吏说:“那试试你。如果真的懂鸟语。就放了你。如果不懂。你就要偿命。”于是将公冶长囚在狱中六十天。后有一天有麻雀停在监狱的栅上。互相唧唧喳喳地叫。狱吏问公冶长。听到麻雀讲什么了。公冶长说:“麻雀说白莲水边有装粮食的车翻了。公牛把角折断。粮食收拾不尽。招呼去吃。”狱吏不信。派人去看。果然如此。后来公冶长又听懂了猪和燕的言语。于是被释放。

从本章的内容可以看出。孔子嫁女儿。所重视的是人品和求学的态度。对于有过牢狱之灾的公治长没有偏见。其求学的精神和态度得到了孔子的认可。孔子就义无反顾的将女儿嫁给了他。从后来的情况看孔子对于人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公治长虽然一生不仕。但终身立志继承孔子的遗志。致力于教书育人。

其他观点: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评述】公冶长。孔子弟子。缧绁。坐牢的意思。

孔子把女儿嫁给一个正在坐牢的人。坐牢的人。在大部分的认知里都认为是坏人。但是孔子却敢把女儿下嫁给此种人!何故?

《论语》第四卷已经说过。所谓的良知。必然包含心(良知)与物(事情)。所以如何看清一个人。不能只看一面。而应该合起来看。所以不能只看到公冶长坐牢。而没有去分析他的心。从历史事实来看。公冶长坐牢。是被连累。所以其心是善。知与行。心与物难于吻合。是以可见公冶长不仅不是坏人。还是一个谦谦君子。既然是君子。孔子把女儿嫁给他。并没有错。

孔子这个例子阐述了一个道理。就说看人必须以道看。必须以心物一体看。这样才能避免被表面形象所迷惑。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07:27

    孔子,公冶,老婆婆,狱吏,女儿,嫁给,的人,论语,麻雀,遗志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07:27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理解“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这句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07:27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原文为。子谓公治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长。(前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