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何炅 《看穿》 。 《正德演义》片尾曲
这首歌的创作者胡彦斌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还没有拿到《正德演义》的剧本。但胡彦斌本能的用唐伯虎的诗句形容明武宗正德。显然是根据历史做出的分析。
史书上的明武宗和真实的明武宗大相径庭。在史书中他是性格乖张。大逆不道的薄德君王。评价极其糟糕。但在真正的历史中。
明武宗算不上彪炳千古的帝王。他的为政举措只能算的上及格。但却是一个令人向往。可亲可爱的君王。
虽然《明史》的真实性和参考价值在今人眼里不断被怀疑。但参考价值还是有保证的。《明史》评价道:
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大体意思是:朱厚照在武功上确实有突出表现。但是因为太贪图玩乐。还任用宵小。导致朝纲紊乱。还好有他爹的遗产和群臣奋力补救。国家才不会亡。假如朱厚照这小子跟他爹一样。明朝早就天下无敌了!
值得注意的事情是。《明史》中记载明武宗朱厚照在应州大捷中只歼敌一人。而《明实录》记载中伤亡数据是:杀敌16人。自身伤亡500余。其中明武宗亲自杀敌一人。
而《明实录》中又记载。双方十万大军来回激战3天3夜。之后蒙古人就不敢再来犯边了。试想君王御驾亲征。激战3天3夜。结果就杀了16个蒙古兵。流氓痞子聚众斗殴都可能死这么多人!然后蒙古人就不敢再来了。逻辑说得通吗?
虽然也有可能是没有斩首不算级。也有可能是遭遇战太多导致伤亡难以统计。但部分近代学者还是推论。应州大捷中明军至少伤亡敌军过万人。
明武宗也靠着这场大捷。以及对国家边防事业的极度关心。获得了“武”的庙号。但想要靠这个字眼理解这位难得的君王。显然是不可能的。
难以说出曹雪芹在创造贾宝玉人物形象的时候。是否参照了这位同样性格乖张的帝王。不同的是。贾宝玉冲破的是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站在朱厚照对立面的。是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文官集团。
在文官权力独大的政治背景下。明朝中晚期的君王只能有两种办法集中权力。一种是任用中官(宦官)。另外一种是想办法避免和群臣直接会面。
在实际虚君制度下的明朝。表现最好的是万历。在千古一相张居正死后。明帝国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万历依靠宦官集团和对帝国财政的极度关心。让小冰河期的明帝国仍然坚挺过来。百姓依然安居乐业(然后后金政权兴起于万历。所以明史中说明亡始亡于万历)。表现最差的就是崇祯。因为他低水平的政治手段。使得和崇祯和整个文官集团彻底决裂。失去了掌控帝国的实际权力。
那正德呢?正德的解决办法其实也不外乎以上两点。
一、设立豹房。在朝堂外新建一套办公室。或者是在边关办公。避免了皇帝和文官集团的直接对峙。更有利于遥控整个帝国。
二、任用以刘瑾为首的中官制衡文官。但中官的教育水平实在堪忧。刘瑾因为低劣的政治水平被批倒下台。
明朝帝王的种种举动。摆明了是不信任文官集团。因此在文人士大夫的眼里。这样的君主让纲常紊乱(这里的纲常=文官掌握国家权力)。是罪大恶极的昏君!
因此。在史书中。正德皇帝被批倒批臭。形象如同地痞流氓一般。豹房成为了淫乐宫。刘瑾等中官成为了奸佞。(实际上确实是。但背后有士人们的政治意图)
所以。应州大捷才被文官可以抹黑成这副德行。
在整个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背景下。正德皇帝对西方世界非常向往。他接见过葡萄牙的冒险者。还学会了葡萄牙语。但这仍然不能改变整个帝国故步自封的结果。
朱厚照在位期间。百姓算不上富足。但也因为良好的政策不至于饿殍满地。刘东阳、杨廷和、杨一清、刘健、谢迁等人被重用。正德朝人才济济。
如果算是为政。正德只能算的上是及格。但因为个人品行的良善开明。让人总有一种错觉:如果正德不是英年早逝。明朝可能会迎来新的改革局面。
也正是如此。正德年间成为了小说穿越者的集中穿越地区。人们也从这些穿越小说中。拼凑出一个可亲可爱的正德皇帝形象。
其他观点: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代第10个皇帝。虽然不是什么英武的皇帝。却是一个知名度颇高。成为多种戏曲主角的皇帝。《游龙戏凤》说的就是他。他也是历史上被称为最荒淫、最荒唐的皇帝。其实就其本身而言。明武宗未必是最荒淫的皇帝。却是一个戏弄礼制。荒唐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的长子。1492年立为皇太子。1505年5月继位。年号正德。
朱厚照青少年时很聪明。是个优秀的学生。专心勤奋。对师傅彬彬有礼。精于诗歌、音乐和技击。《明史》认为他的尚武精神。对制止明代军事力量下降是有作用的。客观地讲。明武宗在位16年。并非一无所成。笔者以为他对明代商业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官店自明初已设立。而皇店则始于正德朝。武宗好商。在宫中设立廛肆。《明通鉴》记载:“身衣估人衣与贸易。持薄握筹。喧询不相下。”武宗时的皇店规模很大。遍布全国。由于他的大力提倡。身体力行。明中叶以来商业迅速发展。笔者认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即始于明武宗之正德朝。
武宗荒淫事实是建豹房。内藏美女。日夜作乐;又喜欢四处巡幸。在民间寻欢问柳。见到中意的女人。就强取豪夺。占为己有。以至百姓惶惶。武宗荒唐。在于他藐视礼制。视传统宗法如儿戏。肆意践踏。无所顾忌。1517年鞑靼小王子侵边。武宗化名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亲领兵马。披甲上阵。得胜回朝。取特赐飞鱼、蟒袍等显贵之服。遍赏群臣。不分品秩高低。任意穿戴。在征途中。他又自降敕旨。封自己为镇国公。岁支俸米五千石。五个月后。又再次加封自己为太师。
武宗还喜欢与臣下混在一起饮酒作乐。视“君君臣臣”伦常如儿戏。外出巡幸。与臣子往往共用一个女人。江彬、钱宁都是武宗之宠臣。也与他有断袖之恋。1518年10月。武宗在偏头关遇见一个歌妓。魂牵梦萦。一年后他将此歌妓接到身边。成了他喜爱的女人。称为“刘娘娘”。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但是明武宗我行我素。对于大臣们实施杖责。却不思悔改。
武宗的好色、喜乐、荒唐。让他将聪明才智用于对付大臣。破坏礼教方面。常常不听进谏。一意孤行。朝廷大典无非新年献祭太庙以及祭天。按照常规。皇帝、群臣在天未明时就要来到太庙或天坛。敬等时辰一到。立即进行。从不误时。但是武宗不守规制。时常迟到。他压根没把朝廷大典当回事。1517年1月。武宗表示不按时回京祭天。大学士们竭力反对。并试图去朝见他。结果在居庸关就被赶了回来。1519年2月。祭天时武宗又延迟了。除了武宗几个溜须拍马的奸佞小人。满朝文武大臣都反对武宗的行为。
由于武宗的荒唐。背叛礼教。悖于传统。君主与藩王的矛盾也呈表面化。藩王蠢蠢欲动。不安心于偏守一方。拟取而代之。正德年间出现了两次藩王造反。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以讨刘谨为名。据宁夏造反;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江西起兵造反。虽然两次造反均被镇压下去。但这显然是对武宗的不满的结果。客观上对武宗政权造成打击。
武宗时期。爆发了多起农民起义。民变纷起。波及两广、江西、湖南、四川、陕西等地。一直持续至1512年。
就是在这样荒唐、胡闹的争斗中。明武宗坐了16年的皇位。1521年3月。朱厚照驾崩崩。终年30岁。无子嗣。在位16年。死后庙号武宗。史称正德皇帝。
其他观点:
明武宗朱厚照十五岁当皇帝。年少放荡。不爱皇宫。却非常向往皇宫之外的市井。据说他自扮过商人。在街上叫卖过商品。还沉迷于游乐酒色。宠幸那些听他的话的太监。
但在他的皇帝生涯里。却收拾了大太监刘瑾、改革了江南赋税、强化了市帕司的职能。甚至御驾亲征北伐还打败了蒙古小王子。除此之外。朱厚照还精通伊斯兰教、佛教的经学。还是一位会说西欧语言的中国皇帝。这么说来这位武宗皇帝还真算不上是荒诞。
后人说起朱厚照。无非就他的三大黑点:一是性格跳脱。无“人君之象”;二是重用太监;三是建立豹房。然后沉溺于酒、歌、舞、玩和美女。而不理朝政。
但据历史学家的分析。朱厚照性格跳脱。是因为向往自由。因为皇宫高墙束缚了他的视线。因此他想要摆脱明朝文臣的隐瞒和控制。来探究宫墙之外的民情真相。
而朱厚照重用太监。也是无奈。因为1449年的“土木堡”事变。明朝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导致了大明武人集团的崩溃。没了武人集团的制衡之后。文官集团这才逐渐霸占朝堂。无奈之下。明武宗不得不立起了“阉党”。用来制衡文官集团。
至于豹房的修建。也就那么一回事。豹房占地不过四万亩。用银不过二十万两。比起后世满清修建的圆明园、颐和园这种动辄千万两白银、甚至上亿两的花费来说。也就是九牛一毛了。
那在《明史》中。真正的明武宗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一:文武双全。但个性张扬。没有一点古代文人心中的那种“皇帝模样”!
一般在古代。祭祀这样的事情。绝对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但明武宗却很少理睬这些繁文缛节。他宁可跑去玩“骑射”或“游猎”。都不想来搞这种“敬天祭祖郊祀”的玩意。
其实在朱厚照年少时。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史书记载他“好骑射、性聪颖”。只是当时他老爸明孝宗还在。还可压他一压。
等到他自己当皇帝了之后。这才旧病复发起来。经常“单起挟弓矢。径出禁门弹射鸟雀”。而且明武宗还喜欢去看士兵演武。这跟其它的皇帝不一样。其它的皇帝都视士兵为“下等人”。并且把兵家视为“凶器”。
而明武宗却不这么看。他为此还“特设东西两官于禁中”。号称“外四家”。然后挑选善于骑射之宦官。命为中军。并且亲自领军。于是史书便记载有“晨夕操练呼噪。火炮之声震于九门”的字句。
不过。荒唐的是。明武宗还自己下命令给自己。改名为“朱寿”。并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带兵出征。然而文臣认为这种玩意简直是“有辱视听”。于是便纷纷劝进。但是朱厚照并不以为意。
二:逐步解除海禁。对江南税赋进行改革。
虽然武宗不以“勤政”出名。甚至显得有点贪玩。但他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却没有误过事。他上任之后。干了两件以前皇帝都没有干好的事情:一是对江南的赋税进行了改革。二是逐步解除了海禁。
江南赋税过重。这在朱元璋时代就已经有了的。但在正德八年。即1513年。明武宗在江南全面推进改革。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并在两年之间。让江南地区还清了曾拖欠中央十年之久的赋税。
而且。他还对市舶司进行改革。强化其职能。扩大了政府的税源。开启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只可惜。武宗三十多岁就死了。他死了之后。文官集团再次“封海”。并且还把当时的“航线图”及“造船图纸”全部都烧了。
三:御驾亲征。打败了北方强敌。
正德十二年。即1517年。鞑靼小王子带领五万骑兵入侵榆林。大本营设在玉树。然后抢掠了山西北部。明武宗听到之后。不顾朝臣的反对。亲自带领军出征。与鞑靼小王交战于“应州”。
开战前。明武宗亲自参与军事布署。而交战之中。由于部队没有及时赶到战场。导致战前的“合兵夹击”布署并没有得到执行。紧要关头之下。明武宗亲自带兵冲阵。及时地赶到了战场。挽救了战场危机。最后鞑靼人兵败。而明武也亲自斩下了“虏首”一级。
以“皇帝之尊”。能亲临战场。这也算是英勇无畏了。
文——千古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759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正德,皇帝,文官,明朝,明史,帝国,集团,的是,荒唐,江南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武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何炅 《看穿》 。 《正德演义》片尾曲这首歌的创作者胡彦斌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