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王维同年,又都是大文豪,为什么他们之间没有交集?
原创

李白与王维同年,又都是大文豪,为什么他们之间没有交集?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王维看不起李白。那是发自肺腑的。王维是什么人?21岁高中状元。可谓是少年得志。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

而李白甭说是状元。连个秀才都没考上。或者说因为他爸是经商的。所以他没有资格考科举。总之李白是野路子出身。

这就好比一个从小辛苦努力。考大学、考硕士最后又考了博士。结果往旁边一看。跟自己齐名并排坐着的。居然是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学术大拿。王维这心里的落差感当然就这么起来了。他每次想到李白。就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一、王维出身高贵。李白出身不清不楚。

老王家是名门望族。河东王氏在唐朝是排的上名号的大家族。王维家的祖辈们虽然官职不算高。但好歹都是当官的。

这种氛围之下。王维的教育条件当然是相当好的。哪家的闺女。嫁给王家都不需要调查的。政审这一关妥妥可以通过。

可是李白就不同了。李白的出身一直是一个谜团。甚至有人认为李白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建成的后裔。

王维。字摩诘。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服除。累迁给事中。---《新唐书》

李白家的祖先早早就跑到碎叶城。也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李白也就在这里出身了。这里是唐朝最偏远的一个城市。

可是李白自称自己的祖籍是甘肃天水。问及他的出身时。李白总是闪烁其词。他的家族背景始终是一个谜团。

当初他想要参加科举。但是因为家族背景不清不楚。传言他的父亲为了生活。是个商人。所以李白就没有资格参加科举。

两人的出身如此悬殊。即使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也难免会有价值观上的差距。所以说王维和李白不对付。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二、王维出名靠实力。李白出名靠炒作。

两个人虽然都是大诗人。在诗坛上的称号都很霸气。李白被称之为诗仙。而王维则被称之为诗佛。总之两个人都不是凡人。

但是王维成名的时间。却比李白早得多。因为王维是正经渠道走上台前的。而李白的操作性更高。

王维21岁高中状元。一眨眼王维就成了京城里的大红人。为什么?因为王维不光文采照人。写得一手好诗。而且王维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这京城里的王公贵族们。全都把王维当成天皇巨星一般看待。火到什么程度呢?出个门都要请保镖的那种。

而且王维在官场上虽然起起伏伏。但是好歹是正儿八经的实缺。手里是有权力的。所以他在官场上也算如意。

可是李白就完全是另外一种人了。这哥们没有平台(没有科考资格)。他就选择自己创造平台。为了进入名流圈子。他娶了前任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从此开始接触唐朝上流社会的名人们。

在王维看来。李白这个人偷奸耍滑。是个吃软饭的家伙。李白自己也没有否认这一点。他号称宰相孙女杀手。许氏去世以后。李白再婚。又娶了前任宰相宗楚客的孙女。气得王维直跺脚。

三、王维是正经的朝廷命官。李白只是唐玄宗的弄臣。

王维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李唐王朝的官员。这在当时是最合法的一个手段。他虽然官职不高。最高做到过尚书右丞。可是毕竟都是手握实权的官职。

王维这种人。常年出入官场。他们看待李白这样的人。就好像看到唱戏的一样。王维只觉得李白是个花架子。

不管是在地方上。还是朝廷里。王维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唐王朝干活。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官员。

而李白就不一样了。他通过层层关系。终于见到了唐玄宗以后。一口气给唐玄宗写了一堆诗词。这可把唐玄宗乐坏了。

尤其是李白给杨贵妃写的那几首诗。更是让人钦佩。为此唐玄宗始终将李白留在身边写诗。却一直不给他实缺。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新唐书》

李白的理想是成为唐朝宰相。向他那两个老婆的爷爷们学习。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也很骨感。李白到底不是做官的料子。唐玄宗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始终把他当成梨园里的弟子一样看待。

连唐玄宗都这么看了。王维这些正经仕途走出来的读书人。当然也会这么看李白。所以李白基本被仕途圈子给抛弃了。

四、老大姐玉真公主。成了王维和李白的心结。

王维比李白先进入朝堂。所以他也是先见到玉真公主的。玉真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同父同母的亲妹妹。那待遇和话语权在唐朝自然是难以想象的。

王维给玉真公主弹了一首小曲儿。自此玉真公主就难以自拔了。这一年王维21岁。而玉真公主32岁。没多久王维高中状元。玉真公主对他更是青睐有加。两人出双入对。可玉真公主早年出家修道。所以很难跟王维有什么结果。

不过王维却在这个时候私自娶了个媳妇儿。这可把玉真公主给气坏了。于是王维就被贬谪到了外地。

紧接着李白看准了这个好机会。认为王维这个缺他是补定了。于是就悄然走入了玉真公主的世界里。

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阳喑。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维闻悲甚。赋诗悼痛。贼平。皆下狱。或以诗闻行在。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肃宗亦自怜之。下迁太子中允。久之。迁中庶子。三迁尚书右丞。---《新唐书》

在玉真公主的推荐下。唐玄宗这才见到了李白。所以说李白和王维。跟玉真公主之间的关系。那是相当微妙的。

如果王维得知。自己昔日的红颜知己。居然又宠幸了另外一个很有才华的男人。他心里当然不爽。

总结:王维和李白。最终殊途同归。

在长安的所有酒会、集会之中。只要有李白的地方。就没有王维。有王维的地方。李白就不可能出现。

这两个人就好像约好了一样。既然大家都是流量大咖。何必在一个平台上唱对台戏呢?倒不如各自到不同平台去。发展也不一样。

安史之乱这么一个重磅炸弹。彻底改变了这两位大才子的命运。王维迫于无奈。屈服于安禄山。而李白则跟着永王李璘瞎晃悠。

两人都因此入狱。王维虽然得到了唐肃宗的原谅。也做到了人生最高的官尚书右丞。可是他已经无心仕途。李白就更不容易了。辛苦捡回来一条命。从此以后他浪迹江湖。再也不做宰相梦了。这两人到最后算是殊途同归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其他观点:

作为爱好古典文学的我。很喜欢李白的浪漫主义诗句。也对王维的诗词钟爱有加。但是。这两位唐诗大拿。居然老死不相往来。你说奇怪不奇怪?

今天。《迷你文化》将从戏说和历史两个方向阐释李白和王维两位诗人的恩怨情仇。各位看官请搬来凳子。等我为大家说道。

重点一:李白与王维的恩怨(后现代戏说版)

那天晚上。王维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拉黑李白。为什么呢?

1

公元743年元旦特别冷。寒风刮过大地。似乎要逼出行人身上所有的热量。对著名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来说。这一天特别漫长。

王家的仆人都记得。从外面喝了一顿酒回来。老爷的情绪就一直不太好。一个人窝在厨房烤火。问书僮。书僮不敢说……

那天晚上。王维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什么决定呢?他要拉黑一个人。

管家收到了明确要求——今后。凡是那个人参加的论坛、年会、剪彩、酒会、颁奖礼、真人秀。王大人一概不出席。不要问为什么!

2

王维很有些来头。属于C位出道。他祖上是唐朝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祖父是知名音乐人。曾创作《花儿为什么那样美》《整个月亮爬上来》《657年的第一场雪》等名曲。

当很多读书人屡败屡战。一次又一次冲击科举的时候。王维就以22岁的低龄考中了进士。几年后又成了状元。很快。他又成了大唐山水田园诗代言人。但他的性格里。也有些小矛盾。

一方面。他遗传了佛教徒母亲的个性。性格温和。这是他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的原因。摩诘为梵语。意为“净名”或“无垢尘\"。

小编认为。他内心深处是有洁癖的。另一方面。他对某些人和事是抗拒的。这次拉黑。他的复杂内心暴露无遗。

3

被拉黑的那个人。名字很阳光——李白。

他们都是文化圈的人。本来有很多机缘成为好友。如果从他们的作品来分析。也有相似之处。

来看一下。

新丰美酒斗十千。(王维《少年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再看。

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

纵死侠骨香。(李白《侠客行》)

是谁在抄袭谁?(小编诡异脸)

如此“心灵相通”。最终却老死不相往来。

古代文人一般会在作品中表达他们的人生态度。就像今天我们发微博和朋友圈一样。可是王维和李白的作品加起来上千首。一次也没有@对方。

同年出生。几乎同年死去。同样炙手可热。他们都是音乐发烧友。

李白唱功一流。声音有些像李宗盛;王维更是诗词届的方文山。吉他(那时候叫琵琶)弹起来。令人意乱情迷。

可惜。两人竟一次都没合作过。

真的很蹊跷!

4

看到王维和李白闹别扭。孟浩然是着急的。

“怎么回事啊。两位小老弟?”

那时候的诗坛。有“南李北王”之说。

李是李白。王是王维。孟浩然跟他们都是老铁。

这个湖北襄阳汉子。比李白和王维大12岁。从时间上看。他承接初唐四杰和盛唐李杜。是一个重要的线索性人物。

如果孟浩然说自己的朋友圈在大唐文化界排第二。估计没有人敢说自己第一。

在交朋友这方面。孟浩然确实很有一套。他靠的主要是真诚。就像他写出的那些诗句一样:干净。淡雅。

闻一多评价说。唐诗到了孟浩然手里。产生了思想和文字的双重净化。

一向狂傲的李白。在面对孟浩然的时候。忽然变得少有地羞涩。只剩下拜服。

他一辈子给老孟写过5首诗。没有任何铺陈。都是直抒胸臆。

在《赠孟浩然》中。他开头就写道——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后来饱醮感情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更是很多人关于唐诗的最早记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如果用六个字来形容老孟在李白心中的位置。那就是。“我心中。你最重”(不是说孟浩然很胖)。

5

老孟和王维也惺惺相惜。是能够说心里话的那种知己。两人在长安漂泊多年。在一个文创基地呆过很长时间。他们是山水田园诗的两座高峰。

孟浩然在长安求职失败。心冷返乡的时候。会第一时间给王维弟弟写诗——

《留别王侍御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有没有一种孟大哥搂着王维痛哭的即视感?

王维呢。一个劲地拍着孟大哥的肩膀。

“别哭别哭。快回老家享受生活吧”——

《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看明白了吗?最有资格把王维和李白拉在一起喝酒的。只有孟浩然。

6

有人说。王李两人个性不合。似乎有点道理。

一个狂放到极致。一个内敛到心痛。

说到底。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完全不同。

公元742年。经过多年打拼。41岁的李白终于拿到朝廷的offer。这是他第一次被推荐。进入组织部门考察范围。

刚出家门。他大声吟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路上练剑。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小编感觉到了他的呐喊:我是天才。我是天才。我是天才!

心里似乎有无数个小目标。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作为一个专职拍马屁的小翰林。他很不跟主人见外。

贵妃为他磨墨。力士为他脱鞋。玄宗为他调羹。

纵观几千年中华风骚史。能得瑟成这样的。也只有李白。

我有freestyle。你有吗?

7

同样也是这一年。王维从岭南回到长安。任左补阙。

虽然官位低得不像话。但在江湖上。王维比李白出名早得多。

可是。有海外背景的李白深喑炒作之道。利用进入宫廷一事。他大做文章。一个月涨粉308万。成为大唐“第一网红”。

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王维会喜欢吗?

答案是不知道。

只知道。在长安举办的多次PARTY上。有李白就没王维。有王维就没李白。

这不是小编胡说。是专家考证过的。

——从开元十八年开始。贺知章经常约张旭、李适之、李白等名士在长安喝酒。后来成了著名的“饮中八仙”。这个酒鬼饭局。王维从没参加过;

——“老好人”张九龄第三次入京后。约王之涣、王昌龄和王维等人聚餐。李白不在邀请名单上;

——天宝二年(743)。王昌龄、裴迪、王缙等人约王维一起到长安郊区玩耍。平常最喜欢出去浪的李白没有参加;

——天宝三年(744)。贺知章辞职归隐。约了一大帮朋友喝咖啡。李白到场。当时王维人在长安(没有出差)。但没有人约他。

很显然。对两人的不和。大家已经心知肚明。

8

还有人说。两人完美“错过”。是因为信仰不同:确实。他们俩一个信佛。一个求道。

李白是老庄的忠实信徒。潇洒自由。喜欢歌颂太阳和月亮。

作品从不遵循定律。没有条条框框——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天子呼来不上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王维为了研究释迦牟尼。废寝忘食。喜欢描写山林和溪流。

他的作品。不管是画还是诗。都流淌着连绵不绝的禅意。

不妨感受一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安史之乱中。他被迫担任伪职。余生陷入愧疚。也是靠研究佛学解脱的。

正如他在《叹白发》中的自言自语。“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佛法何处销?”

但小编认为。精神信仰的迥异。并不会导致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冲突。

唐朝多种文明、多种宗教共处。是时髦。也是潮流。

两人互不买账。一定另有原因!

9

更多人认为。王维是因为女人屏蔽李白的。

准确地说。那是个很不一般的女人——玉真公主。

她比王维和李白大9岁。原名李持盈。是武则天的孙女、唐玄宗的亲妹妹。

生下来没几年。她就经历了皇室最黑暗最血腥的岁月。亲情成了权力的牺牲品——因被人诬告。玉真的母亲窦德妃被婆婆武则天干掉。她没有祖母和姑姑(太平公主)那样的政治野心。从小信仰道教。想过静修生活。但她身上毕竟流着则天女皇的血。这种血。总令人不安分。

跟祖母一样。她对帅气男人充满兴趣。对那些才子更是另眼相看。

她胸中有丘壑。经常组织文艺座谈。结识新冒出来的小鲜肉。

见多了男人。她的心越来越高。那些想通过她上位的小年轻。她一个都没看上。

她很快变成了大龄女青年。女中年。

10

公元729年。她遇到了王维。

众所周知。王维除了有才。还特别帅。双眸善睐。鼻梁高耸。嘴角时常挂着微笑。不像其它臭男人。嘴角总是挂着口水。

其诗、其画、其琴。令她神清气爽。这样的男人。是极品无疑了。

两个人花间弹曲、镜前写真、黄昏联句、清晨画眉。俨然一对姐弟恋人。

可是相处久了。玉真觉得王维跟他的玄宗皇兄一样。身上缺点什么:对。是朝气和锐气!

一个男人就该荷尔蒙燃烧。粗犷地照亮这个世界。可是王维活得太小心太细致。自从妻子崔氏31岁早逝后。这位大咖一直独居。娱乐记者在他家门口趴了好几年。想来一次“周一见”。身上都趴出茧了。也没有拍到一张他的八卦照。

11

后来。她又遇到了李白。

他在她的别墅里左手持(酒)杯。右手挥笔。当场写了一首《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王维之前给玉真公主写过一首《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标题长得不行)。略显拘谨腼腆。而李白的这一首。胜在想象奇特。因为奇特。更显浪漫。

在诗中。李白将玉真公主比作九天玄女。吹捧得恰到好处。

想象力。真的令人视野开阔。身心解脱。表达即诱惑。

就连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杨玉环姐姐。也被李白的一首《清平调》征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两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为女性写就的最好软文。

清高是很多男人的臭毛病。李白是个例外。越是狂妄清高。越有魅力。

12

天宝四年(745)。因为种种原因。李白与王维先后离开长安。

玉真公主也放弃皇家待遇。出家做了道士。落脚于安徽敬亭山

玉真公主死于762年。

不久。李白逝于敬亭山下的当涂县。

他晚年写了一首著名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诗里。他又把敬亭山当成了玉真公主。

狂放了一辈子。这首作品却极尽寂寞。内敛得让人想哭。

《独坐敬亭山》写完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了此生擦身而过的王维

“就这样吧!”

“这一世我们各自夺目。如果你愿意。下辈子多喝几杯!”

重点二:李白与王维的恩怨(历史版)

为什么这俩人没有交集呢?

两人有共同的好友。共同的爱好。同朝为官。曾经都得到了玉真公主的赏识。但相互之间却不是好朋友。朋友的朋友也可以是朋友呀。不过话说回来。在盛唐时期文学的两大高峰。王维与李白。怎么就会毫无关系呢?

难道是“自古文人相轻”?两个人就是那么杠着。谁也不理谁。

当时王维在京中任右拾遗。兼监察御史。李白说到底却只是侍奉翰林。靠着自己的文笔吃饭的御用文人。

王维可能会觉得李白不过如此。诗好又有什么用?还不是靠着博皇帝一笑来吃饭的。

李白本心虽然并不是如此。但事实的情况就是这个样子。

李白心高气傲历史闻名。你瞧不起我。我更是没有道理去瞧得起你。

王维怎么看自己的诗都觉得比李白的好。但李白的名声就是响。李白怎么看王维的就是看不上。但王维的名声却一点也不比自己的差。

可能王维看不惯李白上天入地天马行空的风格。认为是有害诗风;李白也看不惯王维那点田园情调。更不喜欢动不动就是把佛理引入诗中。

两个人更是为诗打起了冷战。殊不知后人把他们两个摆到了同样的高度。

或许。正因如此。他们俩人。性格上的不同。追求的理想的不同。让两个人形同陌路。“道不同不相为谋”大概说的就是如此。更何况是心高气傲的文人呢?

不知道两个人临死时是不是后悔此生错过了对方这样一位朋友。都是闻名遐尔的文豪。都是文人圈里的佼佼者。但是此生却根本没有说过几句话。至死不交。会不会成为人生的一大憾事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令李白与王维形同陌路呢?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你的高论哟~






其他观点: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公元701年的大唐。两位诗人横空出世。一位出生在北方的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太原王氏的王维。另一个则是出生在巴西郡(今四川)普通人家的李白。谁都不曾想到这两个人日后。将会成为大唐诗坛乃至世界诗坛的泰斗级人物。又有多少人清楚这两人竟然同年出生。逝世的时间也不过相差一年。如此光彩夺目的二人似乎在历史上从未有过交集。是刻意为之?还是纯属偶然?

二十七年后的长安街头。一位年近四十而科举落榜的大龄考生在悲伤的游荡。长安的歌舞升平与他曲折的仕途经历形成对比。在这暗不见天日的日子里。落榜考生孟浩然与全能才子王维结成了忘年之交。在王维的劝勉下他留在太学。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与玄宗有一面之缘。但也仅仅是一面之缘。希望还是破灭了。他留下\"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的凄美诗句与好友王维告别。

再与王维告别后。孟浩然南下襄阳。开始云游山水的后半生。在此期间他遇到了一个与王维同年出生的年轻人——李白。李白被大他十二岁的孟浩然所认可。这个放荡不羁的年轻人卸下自己所有的轻狂。与这位历经人间沧桑的大哥结为挚友。并在得知孟浩然启程广陵时。火速赶往江夏与好友一聚。亲自送他上船。看着他消失在远方。为此一首传颂千古的佳作应运而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比于李白同期诗作。这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字里行间不见轻狂。只见一个年轻人送年长的哥哥远行。

孟浩然同为李、王的好友。在之后李白入京寻求仕途的过程中是不可能不与王维相识的。

长安才子众多。昔日的吟诗作对就好像是当今人们发的朋友圈。既然有圈子。就会有大大小小的聚会。可是。在这些聚会中。李白和王维二人也从未同时出席。

开元十八年伊始。贺知章就经常约李适之、苏晋、李白等喝酒作对。后来人们尊称这些诗人为饮中八仙。而这\"八仙\"中就没有王维。

又或是天宝二年。王昌龄约王维、王缙等人去郊游。闲不住的李白就不在队伍中。

隔年。贺知章辞官归隐。临走之时在长安宴请圈中好友。李白出席。整个宴会基本上长安诗人都到了。唯独没有王维的身影。

这难道还是巧合吗?

这么多的偶然事件聚在一起就是必然。王、李二人不和似乎已经是圈内人尽皆知的\"秘密\"。

究竟是什么使得两位诗词天才要背道相驰呢?

跟生长环境是否有关?

李白是南方人。王维是北方人。两人名声鼎沸时还曾有过\"南李北王\"的说法。难道是地域差异使得二人互相看不对眼。就好想水土不服那样。不尽然。唐诗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其风格各异;大唐之所以璀璨。是因为其兼收并蓄。蛮夷尚且可在大唐酒肆中自由的仰面高歌。两位不可多得的才子有怎会局限于小小的南北。

或是家境与经历?

王维出自唐朝大家的太原王氏。而李白的祖上已无从考证。多半家室并不是太过显赫。李白年少云游山水。后来仕途不顺;王维二十岁中举。官运亨通。最终谋得太子中允的高职。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注定会早就二人没有共同语言吗?我看不是。李白和王维的诗是又相似之处的。

王维的\"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与李白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惊人的相似。还有\"纵死犹闻侠骨香\"和\"纵死侠骨香\"。排除了抄袭的可能。心有灵犀的两个人为什么老死不相往来呢?

这可能跟他们的精神世界有关。

李白崇尚道教。放荡不羁。风格豪迈。为人直爽。因此。敢叫贵妃研磨、力士脱靴;而王维崇尚佛教。他性格沉稳。李白喜爱舞剑。他却极为精通书画。王维能在长安为官多年并且屹立不倒。足以看出他的小心谨慎。

二人的性格、爱好就是这么截然不同。一个人的爱好决定着一个人的气质。

其实。王、李二人的渊源似乎和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不是一般人。她是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唐朝因为女皇亲政所以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在婚姻方面女性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就比如说女性可以进入道观。代发修行做个女道士。以此来逃避婚姻。玉真公主就采取这种方式终身未嫁。但是作为女道士并不枯燥。因为唐朝的女道士是可以接待男客人的。玉真公主生于皇室。身上又流着武则天的血液。她对男性自然很是挑剔。在她身边走动的不仅要是帅哥。还要是才子。

因此。相貌英俊的王维便受到了玉真公主的青睐。历史上。王维不但长得英俊潇洒。而且还擅长绘画和音律。如此才子佳人。吟诗作画。真是人间仙境。可是时间一场。玉真公主又觉得腻。生活中多少得有点小惊喜和刺激。但是王维太过沉稳。而且还十分钟情。王维发妻崔氏三十一岁早逝后。他就再也未娶。并一人独居。这样沉闷的男人有几个女人能喜欢。

不久后。他遇到了李白。李白天性洒脱。给了玉真公主想要的小惊喜。他的作品风格和王维的大有不同。王维笔下的玉真公主只是凡间的美女。而李白却在他的诗中将玉真公主比作九天玄女。这样一来。李白就深得玉真公主的欢心。李、王二人互相视而不见估计是因为情敌关系。

近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猜测王维、李白二人为什么老死不相往来。情敌对立。有迹可循;性格差异。也言之有理。总之。李白、王维两人时隔千年依旧活在读书人心中。如果人生能够再来。我想他们二人也想一起喝酒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57:24

    李白,公主,长安,两人,都是,玄宗,二人,是个,大唐,唐朝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57:24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白与王维同年,又都是大文豪,为什么他们之间没有交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57:24

    王维看不起李白。那是发自肺腑的。王维是什么人?21岁高中状元。可谓是少年得志。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而李白甭说是状元。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