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1950年2月13日。在海南岛五指山区坚持对敌斗争的我琼崖纵队。给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部发来急电。称敌“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正纠集兵力。对琼纵控制的根据地实施大举进攻。电文中说明:“这种情况如继续发展。加上大军渡海作战的推迟。我外线工作较好的地区可能被敌人摧毁。我们的粮食也将发生困难。大军登陆时琼纵配合作战也将遭受困难”。
所以琼崖纵队指挥员在急电中请求:“我们迫切要求你们。能够设法偷运武器及小部队来琼。使我们能有力应付敌人的进攻”。情况已经很清楚了。薛岳是企图在四野大军强渡琼州海峡之前。先期消灭作为内应的我琼崖纵队。而琼纵由于多年孤悬海南岛。部队的装备水平和弹药情况都很差。对付敌人大规模的正规军有些力不从心。
第十五兵团首长对此电非常重视。经过反复研究。邓华和韩先楚最终决定:虽然我军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主力部队大规模强渡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为了支援琼纵的反“围剿”作战。加强海南岛上我军的接应力量。摸索渡海作战的经验。利用当时还有北风的条件。应立即组织小规模兵力的偷渡。
那么究竟以多大的兵力实施偷渡比较合适呢?邓华司令员对此回忆说:“我们考虑一个排一个连偷渡比较困难。两个军各派一个加强团则费时太长。且目标过大易于暴露。因此报请上级批准。由两个军各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趁敌人进攻琼纵、两侧海防有所削弱的有利时机。分别向海南岛东西两侧实施偷渡”。
第一次第一批偷渡的光荣任务。落在了第40军118师352团的身上(这支部队早几年就驻在家乡县城。如今看见番号仍然很亲切。记得被命名为“铁拳团”)。该团决定以主力第一营为基干。配属团侦察连、迫击炮连组成了一个“加强营”。由118师参谋长苟在松和352团团长罗绍福亲自率领。加上全营官兵共计有799人。
1950年3月5日下午3时。全副武装的渡海加强营全体指战员。在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的海滩树林里举行誓师大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第40军军长韩先楚亲自到场。向该营授予了一面“登陆作战先锋队”的大红旗。并进行了战前动员。傍晚5时。全营分乘14艘木帆船。扬帆启渡。直奔海南岛。如果不计入带队首长。这个加强营的兵力应该在790人左右(另有几名琼纵的侦察人员)。
第二天下午1时许。第40军118师渡海先锋营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超头市海滩抢滩登陆。其中迫击炮在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连放54发命中53发。打垮了滩头敌人的阻击。在琼纵接应部队的配合下。成功登上海南岛。然后向纵深猛插。胜利到达五指山根据地。
此战过后的3月12日。第十五兵团和广东军区发布通令嘉奖。给全营指战员每人记大功一次。并特别命名为“登陆先锋营”!
而第一次偷渡的顺利成功。极大鼓舞了兵团其他各部队的信心。也给坚持游击战的琼崖纵队以很大的鼓舞。于是第43军按计划也组织了加强营级的战斗队准备偷渡。该军以128师383团第一营为基干。另外配属团步兵炮连(九二步兵炮)、侦通连、警卫连组成渡海加强营。全营共计1007人。以383团团长徐芳春亲自带队指挥。
由于需要等候北风。383团加强营的出发延迟了四天。直到1950年3月10日下午1时许。1007名勇士才乘坐21艘木帆船出发。并于次日上午9时许。在赤水港和铜鼓岭一线登陆。由于40军加强营的偷渡引起了敌人的警觉。所以薛岳第一时间调动六个团来袭。但是我43军加强营顽强作战。在前来接应的琼纵独立团配合下。击溃敌人一个团全歼一个营。突破海防并胜利转移到五指山。
所以你看。即便是同一次战役中组织的两个加强营。其兵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讨论加强营的兵力问题时。绝不可以一概而论。它涉及到各野战军“营级”部队的标准兵力数字、视任务情况需要加强配备的兵力兵器数字两大因素。而两部分又是各有不同。
一般来说。四野的一个步兵营满编状态下足足有600多人甚至更多(不妨回忆下攻锦战役的配水池战斗。那个加强营有800余人)。所以基数就相对较大。而在同一时期。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步兵营。都还达不到600余人的兵力值。通常在500人左右甚至更少一些。第三野战军也能达到600人左右。
这就意味着。如果几大野战军的部队都组织加强营遂行特殊作战任务的话。兵力数字肯定有所不同。如果作为基干的那个步兵营。在战场上还处在没有完成补充的状态下。那么兵力数字更要少一些。另外还需要考虑任务属性。来决定加强分队的规模和兵种。比如352团和383团的两个加强营。首先加强的是团属侦察连(或称为侦通连)。就是为了加强单位战斗力。因为团属侦察连的军事素质肯定要优于普通步兵连。
那么既然352团加强营携带了迫击炮连。则383团加强营就应该额外配属步兵炮连。因为他们最终都要与琼纵汇合。道理明摆着。两个加强营跟琼纵会师后。岛上我军的炮兵种类就比较齐全了。无论是打击敌人步兵纵队的迫击炮、还是射击敌人碉堡和卡车的步兵炮。通过两个加强营的偷渡都配齐了。
而迫击炮连和步兵炮连的编制人数肯定有所不同。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加强营的具体兵力兵器数字。都都是有其特殊性的。
两个军编组的加强营成功登陆以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南岛上的接应力量。但是毕竟也不过1800余人。从整个敌我力量对比来看。当主力强渡时实施“里应外合”的力量仍显薄弱。所以经过邓华和韩先楚的商量并报上级批准 。决定由两个军各自再组织一个“加强团”。在敌人正面实施偷渡。从而使岛上的解放军接应兵力达到师级规模。
这两个加强团分别是:第40军以118师352团主力、第353团第二营、一个炮兵临时大队。共3000余人组成加强团。由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和琼纵副司令员马白山率领。由于352团已经先期偷渡了一个营。所以这个加强团兵力数字增加的并不明显。该团于3月22日登陆成功。
另以第43军127师379团为基干。配属第381团一营和团警卫连组成加强团。总兵力为3733人。这个加强团兵力增加的就比较明显了。该团于4月1日登陆成功。两个加强团加上前面两个加强营。四野登岛部队已经达到了8500余人。吊打缺额缺编的敌人两个师完全没有问题。为海南岛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1950年4月10日下午17时。邓华司令员下达了大规模强渡的作战预备命令。16日晚7时30分钟。渡海兵团扬帆向南!
其他观点:
《士兵突击》中。高成的一句话。很有探讨价值:
我在营里威。团里横。16个连长我老大。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成的说法真实反映了我军的编制情况。并非严格按照三三制的编制原则。
图|《士兵突击》高成剧照
倘若按照网友“三三制”的算法。一个营也就300∽400多号人。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笔者以配水池战斗为例。给大家说明问题。
1948年10月9日。辽沈战役关键一战锦州外围作战正式打响。是战。解决锦州外围之敌的关键所在。就是看能不能顺利攻克配水池。
配水池顾名思义就是一供水设施。于1937年由日本人设计建造。配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净高达6米。
图|配水池战斗遗址
平日里。配水池的地位并不突出。用于供给锦州用水。可到了战时。配水池居高临下。且靠近公路线。成了易守难攻之地。因而。锦州守敌指挥官范汉杰。苦心经营配水池。将其打造成了要塞化的防御阵地。
范汉杰命人将水全部放干。整修成了一个近乎永久性的碉堡。此外。范汉杰还在方圆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带。修建了多个永备碉堡。并辅之以交通壕连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配水池是一片。
图|范汉杰
范汉杰还不放心。又在配水池部署了滇军第93军暂编22师1团1营2连。另有一个重机枪连、一个战防炮排配属作战。兵力接近300人。抑或是自我壮胆。敌号称是“铁打的汉”。并在主楼上写了一句醒目的标语:配水池是第二个凡尔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东野总部派出三纵第七师二十团一营。营长赵兴元打头阵。野司高度重视配水池战斗。我攻坚部队兵力800余人。由于敌已是困兽之斗。配水池战斗打得极为惨烈。自10月12日上午开打。一直打到傍晚。敌不断增兵。兵力超过一个加强营。
图|配水池战斗相关剧照
据战后统计。我攻坚部队仅剩20多个人。站起来的只有6个人。阵亡率超过了95%。笔者详细介绍配水池的目的有二:一向我攻坚部队致敬、二详细介绍加强营的配置。东北野战军的满编营为600人。800余人显然为加强营配置。
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东野奉命进行整编。统一部队番号和序列。各纵队改称军、旅改称师。采用四师制。1949年2月。全军进行整编。奠定了我军的编制基础。除四野外。其他野战军都是“三三制”编制原则。
图|辽沈战役胜利
建国后。我军编制虽有变化。可整体上还是延续了1949年2月的编制。七十年代。我军部分简编军实行乙种师编制。下辖团都不是满编的。这就决定了。我军营一级单位不会达到满编600人的状态。
1985年6月。中央军委实施百万大裁军战略决策。全军24个野战军整编为合成集团军。强调多兵种联合作战。技术兵种大幅度提升。进入九十年代。我军实行“师改旅”。营一级突破了传统的“三三制”。
图|百万大裁军历史旧照
所以。一个加强营有多少人这笔账。还真不能按照“一营三连”去算。 特别是2016年军改后。全军野战军实行合成旅。下辖若干合成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合成营就是“加强营”。融合了炮兵、步兵、工程兵等多兵种。人数约在700人左右。
大家可能好奇。我军现在的合成营怎么比配水池战斗中的加强营人数还少?上文说到。我军自合成集团军整编后。技术兵种大幅度提升。合成营所处时代。早已不是小米加步枪。高度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这就要求兵不在多而在精。
图|我军某部合成营演训
再者。合成营有轻、中、重型之分。人数也不全是700多人左右。类比加强营。根据遂行任务的要求。人数也不全是800人左右。换言之。一个加强营的人数在700∽800人之间。至于加强营怎样实现加强?笔者为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二阶段作战直插奇穷河北岸期间。第55军165师493团2营。奉命配属团100迫击炮连、1个82无坐力炮排。攻占敌固守高地。为我军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图|对越反击战
是战。我493团2营打头阵。100迫击炮连、1个82无坐力炮排给予火力援助。本质上属于营一级的“步炮协同”。此类配置。为临时建制。战后即回归原单位。聪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配水池战斗还是直插奇穷河北岸。都带有浓厚的多兵种合成作战的色彩。
现在的合成营。一改以往临时性的编制。将各种火力配置有机搭配。平时一同训练。实兵实弹演习中通力协作。辅之以信息化、机械化、数据化。合成作战能力大为提高。需要指出的是。我军从加强营到合成营的华丽转身。这背后也是共和国壮丽的奋斗史诗。
参考资料:
[1]《师旅团营的由来》(〈中国民兵〉1990年03期);
[2]《血战配水池。一个营只剩下5名战士和1名随军记者》(中国军网);
[3]《中越战争十年》(闵力·四川大学出版社)。
其他观点:
我是一位老兵。入伍服役时在师司令部工作。可以说经常和师首长在一起研究未来的战争。因此对该问答有着很深的了解。请网友们关注我。
我军的加强营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因当时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深得人心。激起了国内外爱国人士的抗日热情。所以纷纷加入八路军和新四军。这样我军的队伍就发展很快。从抗日初期的三万人。到了1940年就发展到了50多万人的抗日队伍。
我军的抗日队伍发展迅猛。这是蒋介石不想看到的事实。于是他为了缩编我军的队伍。就采取了不给我军编制和给养的做法。
我军当时为了在不扩大编制的前提下。成立了师以下的纵队编制。这样就出现了很多独立团、加强营。就像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带领的八路军独立团。独立团那就是加强团。本来一个团管辖三个营。他的独立团就管辖着四个营。这样就成了加强团。后来根据抗日形势的发展。他的独立团又成立了一个加强营。这个加强营下辖四个连。兵力达到500多人。再到最后他的独立团又成立了一个骑兵连。这个骑兵连也是加强连。该连下辖四个排。兵力达到了四个排。
我军现代化的部队里合成营那就是加强营。合成营的兵力能达到500多人。装备有防空、侦察、工兵、防化、通信、电子干扰、航空、装甲等军兵种合为一个加强营。营长比普通营长的军衔高。普通营的营长享受少校军衔。而合成的加强营的营长享受中校军衔。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 有没有对视力好的水果推荐?
- 怎么和父母说自己有男朋友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361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兵力,我军,水池,作战,野战军,部队,独立团,迫击炮,海南岛,敌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部队作战中一个加强营有多少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1950年2月13日。在海南岛五指山区坚持对敌斗争的我琼崖纵队。给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部发来急电。称敌“海南防卫总司令”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