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面对皇帝的盛怒。旁边的人都战战兢兢。此时身为三等侍卫兼补粘杆处侍卫的和珅大声回道:“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当初季氏将攻伐鲁国属国颛臾。身为季氏家臣冉有、季路赶紧将这件事告诉自己的老师孔子。孔子就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来指责冉有。其中一个方面的意思就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身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这样的回答出自一名侍卫之口。而且回答的如此切题。深合这位皇帝的胃口。当然让乾隆感到好奇。和珅一下就得到乾隆的赏识。提拔为皇帝的仪仗队侍从。从此之后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皇帝。
一切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和珅的成功也不是偶然而得来的。也来源与和珅的长期准备和不懈努力。
和珅虽然身为满族。但小时候就父母双亡。只有与自己弟弟和琳及一位老家丁生活。从小和珅就知道抓住机遇、出人头地的重要性。也时刻为将来准备着。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18岁的和珅娶更是迎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第二年。和珅正式踏上了仕途并参加了科举。可惜名落孙山。然而尽管这样。和珅依然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后来被授三等侍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从此。身为底层人员的和珅就有了见到乾隆皇帝的机会。
其他观点:
乾隆十五年(1750年)五月二十八。正红旗下钮钴禄氏、三等轻车都尉常保位于京师(北京)的家中。他的长子出生了。常保给这个儿子取名“善保”。
父亲去世后。继母主持家务。更加看这两个继子不顺眼。几次想要借机将他们赶出家门。幸好善保机灵乖巧、又会察言观色。曲意奉承继母。另外父亲的一位妾室和家中的老家人也多方护佑。这才使得年幼的善保兄弟得以勉强留在家中。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善保考上咸安宫学(旗籍子弟学府)。并在这个时候改名和珅。弟弟也按照兄长的名字起名和琳。和珅在咸安宫学读书时。因为为了摆脱继母的苛待、避免日后寄人篱下。所以学习特别刻苦用心。熟读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并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宫学的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十分喜爱这个勤奋又上进的学生。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年轻的和珅因为聪颖好学、勤奋努力。又长得一表人才、气度不凡。所以被家族世交—刑部尚书、直隶总督英廉看中。把孙女冯氏嫁给了他。从此。和珅的人生不再黯淡谦卑。逐渐走上顺畅之路。这一年。和珅十八岁。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和珅参加科举考试。获取“生员”(也就是秀才)功名。不过在接下来的顺天府乡试中。和珅名落孙山。没有中举。在妻祖英廉的帮助下。他在这一年承袭了父亲常保所遗留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从三品)。
本来和珅还想继续通过科举获取正途出身。但是两次乡试都没有中举。所以也断了经科举入仕的心。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二十二岁的和珅以正红旗满洲旗籍、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家世清白、功臣之后(和珅六世祖尼雅哈纳。因“先登之功”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的优异条件。并兼具生员功名。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挑选为皇帝亲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正五品)。入宫当值。
这个时候的和珅。基本算是步入顺畅仕途了。但和日后的青云直上相比。还远远不及。乾隆皇帝也从未注意过这个普通的侍卫。平常没有任何特别关注于他。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乾隆皇帝某次突然要办某事。所以吩咐銮仪卫。立即准备出行。按制度。皇帝出行。各项皇家仪仗、器物、车马必须事先准备好。不能有纰漏。但是这一次事出匆忙。仓促间皇帝御辇的黄罗伞盖迟迟没有准备好。所以御驾不能立即出发。
乾隆皇帝时年已经六十有五。登基超过四十年。帝王经验和手段已经炉火纯青。对于臣子的疏忽。他并没有大发雷霆、严厉降罪。而是用威严的语气深沉地说: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孰之过与?”(这句话出于《论语.季氏》中的“季氏将伐颛臾”;意思是说: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乾隆皇帝把这句话引申为对于负责管理御辇伞盖的侍卫办事不利之不满和斥责。)
侍候在帝侧的领侍卫内大臣、銮仪使、御前大臣、御前侍卫们一脸茫然。都不懂皇帝在说什么。但是皇帝明显不满的脸色和语气还是看得出、听得明的。于是诚惶诚恐、呼啦啦跪倒一大片。这也正是乾隆皇帝所需要的结果。皇帝太阿在握、威柄不移、口含天宪。随口而言便是高深莫测。让臣子们战战兢兢、不明就里。纷纷敬服。皇权的威严和皇帝的高明在这一刻显现得淋漓尽致。
就在这个时候。御辇前一个普通的年轻銮仪侍卫突然直起身子。朗声回答说:
“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
这句回话让乾隆皇帝大为意外。同时又十分惊叹。居然有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同时还能非常准确地回复!(“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出自南宋朱熹对于论语的注释。而且正是对《论语.季氏》中的“季氏将伐颛臾”一段的注释。而乾隆皇帝身边的亲卫侍从。都是由旗籍子弟担任。乾隆中期。旗籍子弟大多不学无术。学识匮乏。不要说熟知典籍。就是平常学识也不见得会多少。所以乾隆皇帝故意引用古文。意在敲打身边的亲卫。同时展现皇权威严和个人的高深莫测。)
无意中得知自己身边还有知道儒家经典的侍卫。反应过来的乾隆皇帝心中很是满意。于是兴致盎然地对那个侍卫问:
“汝亦读《论语》乎?”
那个侍卫自然就是和珅。他连忙回答:
“回皇上话。奴才曾就读咸安宫学。在内学习八年。四书五经俱有研习。”
乾隆皇帝在和珅回答的时候。已经仔细打量了他一番。见和珅面目清秀、言语有条不紊。同时一表人才。心中的好感又增加三分。
得知这个年轻侍卫居然还在咸安宫学读过八年书。乾隆皇帝更加觉得他是个勤奋好学的人。一般旗籍子弟。能够入读咸安宫学。都是贵戚高官子弟。这些子弟即使就读了咸安宫。也不过学一两年。初通文墨后就依仗家中权势入仕。没有过多的专研学识。像他一样。能够坚持八年学习的。少之又少。
于是乾隆皇帝再问:“汝何名?家世如何?”和珅叩首后一一作答。得知这个年轻人是功臣之后、又是重臣的孙女婿。却没有依靠家族关系钻营攀附。而是按选拔制度在銮仪卫老实当值。皇帝的满意度又涨了两分。
已经有心要提拔和珅地乾隆皇帝决定再考一考他。便继续说:
“然则。汝且将《季氏将伐颛臾》一章为朕解答道来。”
和珅自幼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功夫十足。这时候哪里不知道皇帝是在有意考核自己。于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把当年老师吴省兰、吴省钦教授过的学识急速在心里打好腹稿。然后不慌不忙地回答:
“回皇上。圣人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国家要重教化。修文德以怀天下臣民。不然社稷无可所依。有分崩离析的危险。这是圣人两千年前的教诲。而如今之世。远方四夷多有顽固不化之人。若我国家仅仅以教化感化。而不示之以威武之势。则其人必易生轻妄之心。乃至有慢侮之举。长久如此。于国家。于社稷。有心腹之祸。我国家应首重教化。修文德以服远人。同时迭加以威武之力。以防微杜渐。若不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之事。或将重现。彼时而悔之晚矣。”
和珅这一番颇有见地的回答。彻底打动了乾隆皇帝。使其龙心大悦。满意至极。认为旗人子弟里居然有这样一个年轻俊才。于是。乾隆皇帝当场将和珅自一个普通的銮仪卫提拔为乾清门侍卫(正四品)。使其能够经常随侍在自己身边。
而和珅牢牢抓住这次机会。把自己少年时的揣摩功夫、以及在咸安宫学内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并结合自身确实具有的聪慧机灵、精明强干才能。使得乾隆皇帝愈发倚重宠信他。委以重任。并不断加官晋爵。自此。和珅一飞冲天。不可遏止。
一个月后。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一月。和珅自乾清门侍卫升为御前侍卫(正三品)。同时兼任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正二品)。
此后。和珅在乾隆皇帝的信任和宠爱下。先后就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并担任内阁首席—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受封一等忠襄公。赐双眼花翎。成为皇帝之下。文武百官中实际上的第一人。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他在机缘巧合之下。和乾隆皇帝无意中的那一段精彩的对话。或许。和珅更要感谢那位不知名的銮仪卫同僚。是他不经意间准备仪仗伞盖不及时。才导致乾隆皇帝愠怒。并因此显摆拽文。显示皇权。而和珅则不失时机地凭借自己的学识挺身出面回复皇帝的责问。这才得到皇帝赏识、从而因才学过人而一飞冲天、迈步青云直上之路。
至于和珅之后二十四年的人生历程。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其他观点:
和珅。在中国封建官吏史上创造奇迹的官员。他一人担任清王朝数十个重要职务。还是一个封建王朝史无前例的大贪官。他的家产是清王朝15年的国库收入。但是。和珅出身并非显贵。他是怎样发迹又是怎样平步青云的呢?接下来一一揭开。
先讲一下和珅出身:
和珅。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出身还算可以。但是。在他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然而父亲又在和珅九岁时因病去世。无父无母。还未成年。真可谓命运悲惨。但是。和珅的祖先当年跟随太祖皇帝征战。得到了一个世袭的世职——三等轻车都尉。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大官。大小和现在的部队连长差不多。所以。和珅只要入仕。就可以去军队混口饭吃了。和珅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少年老成的特点。
年轻时的和珅画像
和珅呢。又是幸运的。在他父亲在职时。9岁的和珅上学了。上的是著名的咸安宫官学。一所位于紫禁城内的学校。非贵族子弟不得上。入学不久。他父亲就去世了。在学校里。和珅特别用功。并且喜欢学习汉人著作。这在满人圈里是很罕见的。这为以后和珅发迹奠定了基础。另外。他对蒙语、藏语也是下了功夫去学。平时一有时间就对乾隆皇帝的作品及书法展开研究……这些都说明和珅从小就是一个有心机的人。他太了解这个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
正在和珅求取上进的时候。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到来了。并且是一个大贵人!那就是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英廉。此时的英廉家中人口单薄。他的儿子儿媳均已逝去。仅留下一个孙女。所以英廉经常去官学看这帮学生。想为他孙女找个托付。于是。英廉就看中了和珅。看中他的稳重、机智、处事不惊。关键还帅气。认为他以后必成大器。不得不说。英廉的目光真毒啊!就这样。和珅成了英廉的孙女婿。使他在政治上有了一个强硬的靠山!
中年和珅画像
和珅在科考上没有建树。由于博览群书。他对四书五经并没有太用功。因此落榜了。之后再也没考。直接入仕。也就是他的世职轻车都尉。过了三年凭借和珅自身有点武功、文学、及形貌。和珅被选进了皇家仪仗队。也就是銮仪卫。终于可以有机会见到皇帝。
他是怎么引起乾隆注意的呢?有一次乾隆外出巡游。恰好云南来了一个奏折。说一个罪犯逃往缅甸。乾隆生气之于说了一句《论语》上的话“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众侍卫既不懂。也不敢出声。只有跪在地下。乾隆皇帝连问三句:谁之过?无人敢应。这时。和珅站了出来也说了《论语》里面一句:“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听了很是震惊。没想到一个銮仪卫。竟然懂的《论语》。又考问了和珅一些知识。和珅对答如流。这一下。乾隆记住了他。并升他为御前侍卫。从此。更近的靠近了皇上。为他铺开了仕途的道路。
和珅剧照
从乾隆四十一年。和珅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开始。这年和珅年仅26岁。特别是通过“李侍尧案”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后。越发青云直上。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最终。和珅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领班军机大臣、吏部、户部、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成为官场最为闪耀的明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5-6万开店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881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乾隆,侍卫,乾隆皇帝,皇帝,论语,都尉,尚书,大臣,子弟,毁于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巨贪和珅,是怎么被乾隆皇帝发现的?又是怎么走上青云之路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面对皇帝的盛怒。旁边的人都战战兢兢。此时身为三等侍卫兼补粘杆处侍卫的和珅大声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