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 苏州。可园 殷启民/摄
苏州“子城”。说不尽的风雅与风物
导读:这可能是中国版图上文化密度最高的8平方千米——位于苏州市中心姑苏区的葑门历史文化片区。曾是春秋时代吴国“子城”及其周边地区所在地。这里有说不尽的风雅、道不完的风情与风物。
千年葑门。传承至今
苏州。旧称平江府。南宋时曾刻《平江图》。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现存于苏州文庙内的碑刻博物馆中。它描绘出了南宋平江城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这一轮廓至今都未变过。
▲ 《平江图》局部 徐刚毅/供图
*图注:① 双塔 ② 吴王桥 ③ 甲辰砖塔 ④ 沧浪亭 ⑤ 文庙 ⑥ 子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城时。伍子胥在城中建了一座小城。为吴王的宫室。习称「子城」。之后。这片区域古迹渐无。民国时期。「子城」西部建成了公共体育场。东部修成了今天的苏州公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富甲天下的苏州留给世人的印象是“东南第一大都会”。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的阊门一带。更是曹雪芹笔下描写的“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相比之下。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部的葑门片区。自古是府衙、学校、园林、寺庙集中的区域。少了些商贾辐辏的热闹。多了些修齐治平的格局与胸怀。
▲ 文庙 文庙内的孔子圣迹图石碑。介绍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故事。 阙明芬/摄
这可能是中国版图上文化密度最高的 8 平方千米——位于苏州市中心姑苏区的葑门历史文化片区。即春秋时代吴国“子城”及周边地区所在地。
顾颉刚说 :“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时物。”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即位。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筑大城。同时。在城中又建造了一座小城。实为城中之城。习称“子城”。
自此之后的2500年间。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和升斗小民在这方土地次第登场。他们或指点江山。或先忧后乐。或柴米油盐。都顽强地用各自的方式共同塑造着这个区域的独特气场 :既锋芒毕露。在多个领域开中国风气之先。又独具风华。于园林坊巷中沉淀下吴文化里的优雅从容。
▲ 灭渡桥 姑苏城葑门外的灭渡桥。跨京杭大运河。地处水陆要塞。原来这里没有桥。摆渡船家欺民霸市。于是有僧人在此集资建桥。取名灭渡。 施乙迅/摄
▲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位于十梓街深处。它的前身东吴大学。是20世纪中国成立的第一所西式大学。 陶源/摄
▲ 双塔 双塔位于苏州凤凰街定慧寺巷。建于北宋。老苏州人喜欢将双塔比作苏州的两支笔。将子城比作砚台。 顾娟/摄
这里诞生了苏州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州府级学校、20 世纪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中国最早使用X光机的医院、苏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园林、苏州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苏州最早的工业园区。还有最具苏式生活气息、迄今为止保留最完好的一条横街——葑门横街。
气质在园林中。生活在横街里
外地人到苏州旅游。想看苏州的风韵历史。有苏东坡说的“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要看苏州的当下市井。则有一句流传颇广的“不到葑门横街。就不懂苏州人的生活”。
葑门横街。是老苏州人生活的“注脚”。
▲ 葑门外跨葑门塘的红板桥。是苏州城区东南部的一座古桥。 因为葑门横街的热闹。这里每天也人流不息。 马耀明/摄
出葑门外。过一条护城河就是横街。一位风水先生这样解释“横”字 :水。东西为竖。南北为横 ;路则反之。东西为横。南北为竖。虽然在苏州其他的横街当中。有几条就是南北的。譬如阊门横街。但葑门的横街恰是东西向。横在葑门的东街与西街(现已并入莫邪路)之间 ;其南隔一排民居。与葑门塘蜿蜒相依。是旧时苏州典型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横街长530米。西起徐公桥。东至敌楼口。与石炮头相接。
▲ 明清时期。葑门横街成为苏州的商贸集市。在这条街上什么都淘得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葑门横街是苏州东南部的集贸中心。现在。它依然负担着周边百姓乃至苏州许多市民的柴米油盐。这条老商业街从明清时期兴起。辐射到临近车坊、斜塘、郭巷等水乡地区。在清末进入全盛期。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葑门横街及下塘一带的服务业、手工业等店铺就已经有50多家。其中百货、绸布等行当就占横街行业总数的四成之多。
▲ 从葑门出姑苏城。便是金鸡湖、独墅湖、澄湖等一连串较大的湖泊。 这片湖荡区也是太湖平原地区的集水中心。 顾娟/摄
查阅苏州地图可知。葑门设在苏州东南部。此处地势低洼。湖泽河网密布。
从葑门出姑苏城。便是金鸡湖、独墅湖、澄湖等一连串较大的湖泊。它们之间还穿插着镇底潭、斜港等无数小湖及水港。这片湖荡区是整个太湖平原的集水中心。中间低、周边高。被学者称为“碟状洼地”。
元明之后。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越来越商业化。太湖平原东岸南部及南岸地区发展成了繁荣的蚕桑和丝绸产区。姑苏城外东南方的震泽、盛泽、南浔等城镇发展成了著名的丝业中心。 太湖东岸洼地核心区则发展出了像同里这样的粮食作物主产区。到了明清时期。 葑门横街便成为这个密集商业水网中的一环。
▲ 横街上的茶馆热闹依旧。
直到今天。葑门横街依旧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农贸市场。漫步横街。在挨挨挤挤的人潮里。听南腔北调、看饮食男女。你会恍然明白。苏州人除了园林、士大夫。也有市井、老百姓。苏州的这两种日子截然不同。却都很真实。甚至。市井百姓的柴米油盐。比起园林的高墙深院。更能注解苏州人的圆和、融通。 以及“中隐隐于市”的生活智慧。难怪有人这样形容苏州人 :“气质在园林中。 生活在横街里。”
不时不食:老苏州的市井四季
▲ 苏州人普遍相信。本地的物产顺应天时。口味更加地道。 陶源/摄
横街每天都很热闹。这份热闹在四季里是不同的。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 每个季节。餐桌上都有自己的“当红名角”。
▲ 精致的苏州人对于生活是讲究的。即便是吃肉。 他们也是春天樱桃肉。夏天荷叶粉蒸肉。秋天扣肉。冬天酱方。 张坤/摄
蔬菜当中。春天里吃的第一把当属韭菜。杜甫说“夜雨割春韭”。苏州人也喜在二月吃韭菜。矮株红根、被称为“香韭菜”的本地韭菜。买回家加盐清炒。就让人不忍释筷;三月吃芦蒿。掐根、去叶炒香干;四月里的香椿、茼蒿、马兰头。 都是外地人吃来觉得古怪。本地人却隔天必要吃一顿的当季野菜。
五月剥蚕豆。六月蒜苗鲜。七月里冬瓜、茭白、空心菜轮番上桌。转眼就过去一个夏天。秋天绿叶菜品种少了不少。而青菜是一年四季的必备。紫角叶这时也要充个主角。 等到了冬天。鲜嫩的水芹菜就在各家的摊头上堆得高高。
水产业同样讲求节令。在清明之前。应时的是螺蛳和河蚌。那时候的螺最肥美。用巨大的塑料盆装着。店家坐成排。在一旁认真地剪螺尾巴。剪多少都不够卖。
春末五月。太湖籽虾才刚刚上市。无论盐水还是油炸。都醇香肥美无比。 这是苏州人最喜爱的时令水产。没有“之一”。更引人注目的是拎桶端盆的乡下老伯。他们兜售着自家塘里的出产。立夏节气时脚边大多是一盆黄鳝、一盆泥鳅、一盆野生的小鲫鱼。再加一盆养在水里的莼菜。最为家常。也最为时鲜。
▲ 张克新/摄
在过去养殖业不发达的时候。苏州人吃鱼跟着物候走。一月鲢鱼。二月青鱼。三月鳜鱼、刀鱼。四月甲鱼、塘鲤鱼……十二个月掰着手指数都数不过来。 每种鱼有各自的吃法和讲究。鲢鱼头用来烧豆腐汤 ;青鱼在腊月里起塘。一般用来煮、氽鱼丸。更多的时候是切成厚片做爆鱼。过年时爆鱼店门口常排起长队; 鳜鱼在三月里最肥美。只清蒸吃。要是红烧了。一定会被人“嘲笑”;四月的塘鲤鱼上市于菜花盛开的季节。肉质肥美少刺。用来炖蛋。是专供老人和孩子享用的极品……
现在养殖采用了高科技的手段。运输业也发达。这些讲究也渐渐真成了“讲究”。不过普通人的生活。怎样舒适方便就怎样来。但有些讲究还是错不得。甚至你想错都没有机会。不像大超市里的四季不分。横街固然是圆通市井。但骨子还有苏州的骄傲矜持。极违背节令的东西。无人肯买。也无人去卖。
混杂依旧。喧嚣如故。这里就是老苏州的市井四季。
苏州的四季味道
▲ 左:碧螺虾仁 苏州湖泊、河流众多。盛产河鲜。一到春季。苏州人就会用白壳虾裹上蛋清、淀粉和盐下锅炸。并加入碧螺春提味。出锅便是春天的味道。
右:酱汁肉 它还有个可爱的名字「樱桃肉」。用猪五花做成。肉色像红枣。肉烂皮酥。入口即化。 余佳莹/插图
▲ 左:螺蛳 「清明螺。胜似鹅」。这个时候的螺蛳腥气小。一个冬天过后肉质肥美。一口吸下去满口香。
右:青团 属江南特色。糯米粉里搅拌着艾草的香味。包着豆沙或莲蓉馅儿。清明前。苏州人就开始吃青团了。着图案绿绿的东西。他们能从年初一直吃到年中。 余佳莹/插图
▲ 左:腌笃鲜 春分前后。苏州人桌上总少不了它。『笃』指春笋。将其与腌肉、鲜肉等原料一起小火慢炖。透着浓浓的江南春味。
右:大肉面 夏季裕兴记的大门上。「枫镇大肉面」的宣传海报贴在显眼的位置上。加一勺酒酿的枫镇大肉面。简直就是为夏天量身定做的。简简单单的一碗白汤面。清香四溢。 余佳莹/插图
▲ 左:银鱼 银鱼「形如玉簪。通体细嫩透明。柔弱无骨。无肠。洁白无鳞。色泽似银」。与白虾、白鱼并称为「太湖三白」。
右:乌米饭 这是苏州人最爱吃立夏美食。不同于血糯饭和黑米饭。让乌米饭发黑的是乌饭树叶的汁。 余佳莹/插图
▲ 左:大闸蟹 秋风起。蟹脚痒。秋天一到。苏州人的餐桌上总少不了这一口「秃黄油」。
右:糖芋苗 秋天芋头长成之后。糖芋苗成了苏州当地人的心头爱。口感润滑爽口。香甜酥糯。咬一口下去就仿佛尝到了江南秋天的味道。 余佳莹/插图
▲ 左:冬酿酒 临近冬至。就到了冬酿酒上桌的时候了。在苏州街头。每到冬至夜。总能看到冒着严寒排队打酒的人。
右:枣泥拉糕 每到冬天。在苏州、南京等城市。枣泥拉糕便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好。糕用糯米粉做成。做好的糕盛在碗中。食时用筷子挑起、拉开。故名拉糕。 余佳莹/插图
END
《风物子城》
范烨 周晓红 | 主编
关于苏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留言告诉图书君吧。sia sia~
其他观点:
感谢邀请。作为头条旅行领域的作者。每天和你分享旅游趣事。
更多旅游分析。了解关注我的头条号 侣行观世界
其他观点:
安静典雅。园林与时尚交融的文化都市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 有没有对视力好的水果推荐?
- 怎么和父母说自己有男朋友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2260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苏州,横街,苏州人,子城,姑苏,太湖,吴王,平江,园林,成了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你眼里,苏州是个怎样的城市?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州。可园 殷启民/摄苏州“子城”。说不尽的风雅与风物导读:这可能是中国版图上文化密度最高的8平方千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