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不是事先准备的呢?
原创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不是事先准备的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滕王阁序》创作经过大家都很了解。大意是:王勃去越南(当时还是中国领土)看望父亲。经过南昌。刚好碰到当地太守即“阎公”重修好滕王阁。正在大宴宾客。王勃参与宴会。这时“阎公”想让自已女婿写篇序。就故意客气请大家来写。宾客知道其意。都推辞了。唯有年青的王勃不太客气。一气呵成。写就千古名篇。

从已有的记录上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王勃是做好功课来写的。古代信息不太发达。如果不是经过此地或刻意邀请。他可能还不知道有人重修滕王阁。更不会想到有这么一个宴会。再说“阎公”本打算让他自已人来写。只是无意被王勃抢了头彩。

题主的问题是基于现代人的认识。因为这篇《滕王阁序》实在是太精彩了。1300年过去了。读起来依然令人叫绝。其实从明清以来。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一直在降低。到现在还有谁能够出口成诗、出口成章呢?古代人经常小小年纪通读《四书》《五经》和各种经典。唐代许多人不到十岁。即能吟诗作赋。且流传千年。但现代人不用说少儿。就是贯以各级作协称号的“作家”。写的东西能流传百年吗?即使获得诺奖的大作也不觉如何。

其实不用说流传百年。就是当下也让人提不起兴趣。要说比起《滕王阁序》这样的名篇。简直就是垃圾和美玉放一起比。现代人写的东西与古代散文诗歌的意境、遣词根本不可同日语。题主难以想象。一篇即兴写的文章也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过去我们写高考作文。有的人想半天蹩不出几个字。有人提笔一气写就。道理是相同的。王勃出身名门。自幼学贯古今。再加上天赋极高。写出这样的文章绝不奇怪。

其他观点:

王勃是中国第一神童。六岁时就会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认为错位之处颇多。就写了《指瑕》十多卷来批评它。“十岁包综六经”。十一岁时曾去长安拜名医曹元为师。学习《周易章句》、《素问》、《难经》等。学得既快。理解又深。

王勃出身名门。他的祖父“文中子”王通是隋末大儒。他的父亲王福畴为州府参军。由于王勃的早慧和门第。他早年的仕途一帆风顺。然而好景不长。当时朝廷的斗鸡之戏成风。王勃在王府中看到贵族们斗鸡。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的游戏文章。被高宗看到了。认为“据此是交构之渐”。把他赶到四川去。他的父亲也因为教子无方。被贬为交趾令。因此种下了王勃的死因。后来他渡海去看父亲。在回程的路上。掉在水里。溺水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滕王阁序》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作为千古奇文。文采斐然。自古以来为人所称颂。阁以文传。建于公元653年的滕王阁也因此文而名满天下。被誉为“四大名楼”之一。

有关《滕王阁序》的写作时间。历来说法不一。自五代以来有写于王勃14岁、19岁、22岁、26岁等多种说法。上世纪80年代。滕王阁新建落成后。为了吸引游客参观。更是将王勃美化为神童。宣传他13岁上下写出了《滕王阁序》。以讹传讹。颇多舛误。

据刘汝霖编撰的《王子安年谱》和傅璇琮的《唐才子传校笺》考证。《滕王阁序》的写作时间是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当时的王勃26岁。

王勃因杀人罪而被免职。在南下探望父亲期间共写了九篇诗文。从这九篇诗文中就可以看出《滕王阁序》的雏形。

例如他在《上<百里昌言>疏》中写道:“是以君子不以否屈而易言。故屈而终泰;忠臣不以穷困而丧志。故穷而必亨”。就接近于《滕王阁序》中的“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又如他在《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 》中写道:“上元二载。高旻八月。人多汴北。地实淮南。海气近而苍山阴。天光秋而白云晚。......凭胜地。列雄州。城池当要害之冲。寮寀尽鹓鸾之选。昌亭旅食。悲下走之穷愁;山曲淹留。属群公之宴喜。披鹤雾。陟龙门。故人握手。新知满目。饮崔公之盛德。果遇攀轮;慕郝氏之高风。还逢解榻。接衣簪於坐右。驻旌棨於城隅。临风云而解带。眄江山以挥涕。......”细读之下。更是可以感觉到《滕王阁序》在此已经成型。

《滕王阁序》一文所表述的情感和内容在王勃去世前的九篇诗文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雏形。不能说是提前打好腹稿。只是他厚积薄发。结合当时的所感所想而创作出来的。虽然跟之前的文章有许多相同之处。也不失为千古名文。

其他观点:

现在洪都都督阎伯庾重新修滕王阁。邀请了一些文人宾朋来。相当于大厦的竣工仪式了。也是唐朝的《诗词大会》。唐朝喜欢搞文人聚会。大家喝完酒后。大家都写好文章了。要出一个书。出书要写序呀。其实就是找明星来站台。大家都清楚是要给当时大官阎伯屿是想女婿来写这个序。一帮文人老狐狸阎伯庾本来要为女婿攒点名气。当女婿吴子章为了表示自己的礼贤下士。当然要谦虚一番了。假客套还是要做的:

——您来写吧!

——吴大人。这个我真的不行。让我写你不是为难我吗!

——那你来写。你文采好!

——吴大人。你这可是难为我了。这个我确实写不出来!

……

——这位兄弟。你来帮忙写这个序!

——好!

全场瞬间宁静了下来。都张大了嘴巴。看这个不懂规矩的家伙!吴子章也骑虎难下。心中一万个不乐意:老子只是假客套下。你咋当真了!王勃当时只有23岁。论年龄、资历都不是最大的。大家都嘀咕:喝多了真的啥事都敢干!当时笔墨伺候。吴子章气的进内庭休息去了。

王勃开始写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王勃写一句。人们给里面阎都督送一句。阎公都督哼了一声:很一般嘛!但是。才送了十几句。众人才发现真的就该王勃写;当送到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本来生气的阎都督激动的拍岸叫绝。王勃中间不带停歇的。一口气写完了滕王阁序。一字未改。看了王勃的文章。不住的叫好。不住的夸赞。两只眼睛惊得快要飞出来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06

    王勃,都督,写了,女婿,父亲,来写,诗文,文章,文人,千古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06

    没想到大家都对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不是事先准备的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06

    《滕王阁序》创作经过大家都很了解。大意是:王勃去越南(当时还是中国领土)看望父亲。经过南昌。刚好碰到当地太守即“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