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学《中庸》?
原创

怎么去学《中庸》?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来谈谈学习《中庸》的一些认识吧。其实我们经常听到中庸之道。大概就是不偏不倚。和谐致中的意思。通过对诸子百家经典的学习。总能感觉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和谐就是中庸之道。

读老子《道德经》。读《论语》。读《孟子》等书。总结出一点。其实诸子百家都是在诉述自己的政治理念。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农家的守本、纵横家的连横、法家的法治。都是在那个乱世想寻求一种理想的治国理念。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除此之外诸子百家的著作就是来阐述他们理论思想中对他们政治理念的论证。

为什么《中庸》能和《论语》、《大学》、《孟子》列为四书。那是有原因的。《中庸》是孔子的嫡孙子思所著。第一张就包含了其中最经典的部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说的很明白了。人性有自然属性。有社会属性。我们要靠教育来压制自然属性。来规范自然属性。其实说白了还是在阐述孔子的重要理念。那就是需要依靠教育来提升国民素质。使国家变得富强。

《中庸》全文3568字。除了阐述孔子的教育理念之外。还讲明了一点。也影响了中国的千年的文化。那就是做人做事一定要折中。不要过于偏激。也不要过于保守。欲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同样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也是讲求的阴阳平衡和谐。我们既要保持本能的欲望。但也要克制自己的膨胀。

很多人一出名就会自我的膨胀。不可一世。就像刘强东、马云等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好像自己就是外星人一样。然而他们却缺少一种功成名就之后的低调。这就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如果明白这点很多人在出名以后保持低调就不会遭受到灭顶之灾。

无论古代埃及文明还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都有阴阳相交相和的思想在里面。所以孔子的嫡孙子思虽然名望没有孔子高。但是在孔子的思想中更进一步。提出创造和谐社会的概念。那就是使得每个人都要达到中庸和谐的境界。

诸子百家之言。各有各的道理。可是最能保持宇宙本真。最能体现人性平衡的还是儒家的中庸之道。采用耐心的教化使人民都充满爱心。社会也少了很多纷争。

当然我们也要学习中庸之道。那就是看待事物要保持两面或者两分法。找到事物的根源。寻求平衡和最佳时机去把握。而不是一味地钻牛角尖。这样才能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一个高情商、高智商的人。

其他观点:

《中庸》最为四书中最难深奥的一本。我来介绍一下我的看书方法论。这个用在看《中庸》也是一样的!

首先是找寻古代语境。再结合现代语境。读古人的书。要回到古人的语境中去。语言学家说。意思的传达。语境占75%。语言本身只占25%。

除了这个外。我看书向四类人学习:

①、理论的创造者:多看原著。

②、理论的传播者:原著很多知识点不一定能理解。这时需要一些能把理论讲解得容易理解的知识传播者。可以买这类书结合来看。

③、理论的实践者:有不少理论创造者做企业是失败的。所以我们也要看看那些企业家写的书看。

④、理论批判者:也要看看我们学习这些理论的反对者怎么说。

1、向理论的创造者学习——看《中庸》原著

因为《中庸》作为四书最深奥的一本。所以单看这本原著时。很难理解儒学的。朱熹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大学》里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先后顺序很重要。所以在读《中庸》之前。先把前面三本读熟。

先不要多看别人的解释。否则很容易被带偏。自己先去悟一下。更不要看一些自媒体文章的解释。很多带有错误的。看原著才最稳妥。

2、像理论的传播者学习——《中庸》注解

毕竟古文离我们有点远。而且也很深奥。当自己悟不出来时候。就去找老师。当然老师不能随便找。那找什么样的老师呢?

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本身就是朱熹选定的。当时作为科举制考试的教材。没有朱熹就没有这四本书的书单了。

然后再去看看一些民国大师们的注解。有的学者讲得很通俗易懂。能很好地帮助您理解。

很多学者说的感觉都对。但做起来都错。而有的企业家说的似乎没啥道理。但做着做着就成了。因为理论与实践永远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像王阳明说的那样。只有真正去实践才是真的知道。你说盐是咸的。你没有去尝过你就不知道咸的味道是什么。看书要知行合一。做了才是知道。做得多少就知道多少。做到什么程度你就知道到什么程度。

而理论的实践者会有很多体会。我们学《中庸》。就去看信《中庸》的一些企业家。比如可以学习本土广告大师华杉老师。他经营企业就是依靠这些儒学的文化母体。他提出的“超级符号”很多就是儒学里的文化母体。

4、像理论批判者学习——《中庸》的批判者

很多人批判中庸思想的腐朽。落后。是墙头草。是平庸。其实很多人理解错中庸思维!

“中庸”不是大家望文生义那样。把“中”理解成中间、折中;把“庸”理解成平庸。中庸也不是墙头草。不是两边不想得罪人的老好人。而是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比如黄金分割比例的物体往往更具有美感。但他们比值不是折中的0.5:1。而是恰到好处的0.618:1。

我们看看批判者有哪些是对的。然后我们不能尽信书全盘接收。借鉴别人的意见辩证地看。还看看批判者有哪些观点是错的。我们要正本清源。为往圣继绝学。

最后。以自己的行动去学《中庸》。正如《论语》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当在实践中发现《中庸》说的道理果然如此。你会很高兴的。

总结一下。学习《中庸》主要从六个方面去学:

1、结合古代语境

2、向理论创造者学习。看原著。且结

合四书来看。《中庸》是最后看的。

3、向把《中庸》注解得很容易理解的人学

4、向把《中庸》拿去实践的人去学

5、向批判《中庸》的人学习

5、要自己去实践《中庸》的道理来学

其他观点:

怎么学《中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实践中庸之道。这里面的学问太深了。

中国人讲究不偏不倚。不出头。不沉默。要刚刚好。无论说话做事。都是这样。

人的一生。说通俗点就象走钢丝。先找准平衡点。然后左右平衡。不要跌倒。就算功夫。

换句话说。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平衡各种关系。平衡得好与不好。关系到你人生的成功与失败……

怎样平衡呢?

头条的年轻朋友们。本大爷暂时教到这里。谁请我喝酒。我就继续教……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23

    中庸,理论,孔子,中庸之道,原著,论语,语境,诸子百家,孟子,也要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23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么去学《中庸》?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23

    我来谈谈学习《中庸》的一些认识吧。其实我们经常听到中庸之道。大概就是不偏不倚。和谐致中的意思。通过对诸子百家经典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