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仁宗之仁——赵祯
评论一个皇帝是否伟大。一是要看他在位时的历史功绩。主要从治国理政与经济社会发展来分析。二是要看历史的综合评价。
一、宋仁宗的治国理政
海纳百川。善于纳谏。这个第一个要说的就是铁面包拯。他是第一个被百姓称为“青天”的大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也是许多文学作品的主角。可以说包公影响了中国千年。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了仁宗脸上。但仁宗只是用衣袖擦脸。最终还是接受了包拯的建议。有一回包拯弹劾三司使张尧佐。理由是他才能与为官平庸。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仁宗比较为难。思来想去。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言辞更加激烈。带领7名言官与仁宗理论。仁宗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7人中排名最末的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后宫后。对张贵妃说:“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这在古代“君权神授、唯我独尊”的皇帝中绝无仅有。堪称一奇。包拯还弹劾过很多权贵。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不仅仅反映了包拯的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也深刻反映了宋仁宗仁爱宽厚知人善任。没有仁宗会有“包青天”吗?
以仁治国。守成贤主。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1044年)。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以上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集权一体化的调节和加强的措施。从社会的改进。历史的发展来说。范仲淹倡导的改革失败了。但从加强宋朝封建专制制度来衡量。如通过官僚机构的调整。财政经济的治理。\"重农桑\" 、\"均公田\" 、\" 减摇役\" 、\" 青苗法\" 、\" 免役法\" 、\"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 市易法\" 等等。限制了兼并。扩大了财政税源。加强了中央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统治。一定程度的延长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寿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以守为主。保家卫国。仁宗采取积极地军事防守政策。保境安民。仁宗在位期间最主要的军事冲突在于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后改变其父夏太宗李德明国策。展开宋夏战争。延州、好水川、定川三战宋军皆有失利之处。韩琦、范仲淹更在好水川之战后被贬。到定川之战。西夏分兵欲直捣关中的西夏军遭宋朝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全军覆灭。西夏攻占关中的战略目标就此破灭。西夏因连年征战国力难支。最后两国和谈。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史称“庆历和议”。取得了近半世纪的和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侬智高反宋。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仁宗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皇祐五年。狄青夜袭昆仑关。大败侬智高于归仁铺之战。次年。侬智高死于大理国。乱平。
以宽为主。发展经济文化。仁宗在位时期。由于长期的和平。宋朝经济快速发展。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曾多次关心文化事业。景祐中。鉴于三馆秘阁藏书多谬乱不全。诏翰林学士王尧臣、史馆检讨王洙、馆阁校勘欧阳修等人进行编次和整理。于庆历初(1041)成《崇文总目》66卷。是北宋一部重要的官修目录。嘉祐五年(1060)又下诏:建隆初。三馆聚书。仅止万卷。然而今秘府所藏。比唐开元旧录。遗逸尚多。宜开购赏科。以广献书之路。
选贤任能。重视人才。名臣有:范仲淹、吕夷简、包拯、韩琦、富弼、欧阳修、文彦博、王尧臣、狄青、范祥、孔道辅、余靖、胡宿、田况、王素等等。文学家有:张先、柳永、晏殊、宋庠、宋祁、尹洙、梅尧臣、苏舜钦、苏洵、苏轼、黄庭坚等等。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蔡襄。思想家(哲学、史学、科学)有:孙奭、刘敞、胡瑗、孙复、石介、李觏、张载、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吕大临、刘恕、刘攽、毕昇、沈括、贾宪、苏颂等等。画家有:武宗元、赵昌、易元吉、文同、郭熙、王诜等等。由于“群星璀璨”不能一一列举。请海涵。
二、宋仁宗的历史评价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能使群臣与百姓。乃至邻国这样悼念的皇帝。全天下有几人?
宋仁宗是一代明君。他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在宋代。赞美、歌颂仁宗的人有很多。这些人包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曾巩、杨万里、文天祥等等。“仁”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宋史》这样评价赞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所以。宋仁宗是一个伟大的皇帝。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题主好
评论一位皇帝是否伟大得看是什么方面。而且也是“见仁见智”。论武功唐太宗李世民。成吉思汗。明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帝都是非常伟大皇帝。论品德。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嘉庆也都算是不错的。
一。执政才能
其实真的论执政才能。平心而论宋仁宗真的还是一般。但是他却十分善于听取其官员的意见。对于各个部门的官员上表起来的意见都会虚心接受。并且十分尊重每一位官员。当时仁宗的妃子想求仁宗给她大爷某一个官位。仁宗也答应了。在朝堂之上也向群臣宣布了这个消息。但是当时御史中丞包拯。却极力反对。甚至直接怼在了仁宗脸上(是真的对着仁宗脸说。口水都喷出来了)。仁宗只好放弃。
仁宗时期继续发扬“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仁宗一朝政治十分的开明。但是也曾有人写过反诗。但是仁宗却不但不责罚他反而还封他做官。这怎么回事呐?
成都当时有位秀。写了一首诗献给成都太守。“把断剑门烧栈客。成都别是一乾坤”这首诗就是告诉太守赶快独立。正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首诗把成都太守吓的要死。赶快上报了中央。把秀才抓起来送到了京师。大臣们都觉得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应该处死。可是仁宗却十分淡定。告诉大臣们。这个秀才只是想做官但是没有门路。就写一首诗发发牢骚。就给了他一个官做。
古往今来面对这样的反动言论。大多数帝王都选择的是处以极刑。以警示天下人。但是仁宗却选择了容忍。并且宽恕。能有这种度量的真的算是明君+仁君。
二。个人品德
中国古代执政比较出色的帝王有很多。他们在处理国家政务方面的能力十分出色。但是在个人的私生活方面也有颇多瑕疵。当面唐太宗李世民为博得杨贵妃的欢心。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当时有位大臣送给仁宗几个美女。仁宗笑纳了。谏官王素知道了后立刻跑到宫里劝告仁宗:“千万不要贪恋美色。以免耽误国家大事”。经过王素的再三劝告。仁宗含泪送走了美人。见到皇帝哭了。整的王素还有点不好意思。王素就说:皇上要不隔几天再送走吧。仁宗含泪说:长痛不如短痛。送走。送走。
古往今来把皇上怼哭了还没有挨罚的。恐怕只有仁宗一朝了。当年唐玄宗接受魏征意见时。气的差点把魏征杀掉。还是皇后劝了下来。仁宗的身为君王的气量应该是很大了
总结:中国古代帝王最高的执政理想就是施以仁政。许多帝王虽然能够做到开疆拓土的武治巅峰。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对内做到以仁治天下。无论是品德和执政能力宋仁宗都是很伟大的帝王。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可以在历史长河中寻找他的踪迹。每一个皇帝都有历史踪影。怎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呢?
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待臣僚、侍从宽厚。谏臣包丞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都飞到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有一次。包丞反对任命仁宗宠妃张氏(即温成皇后)的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赵祯便改命张尧佐为节度使。包丞逾加激烈反对。带领七名言官与赵祯理论。赵祯气愤的说:“你们想说张尧佐的事吗?节度使是个粗官。为什么还要争?”言官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都曾经做过。恐怕不是粗官。”赵祯最终釆纳了言官的建议。他回到后宫。对张氏说:“你只知道要宣徽使。你难道不知道包丞是御使吗?
从以上的历史纪录来看。宋仁宗大有唐太宗的为政风格。唐太宗任用魏征为言官。魏征在朝庭上直言犯谏直接让李世民下不了台。李世民下朝回后宫怒气未消:“我几时非要杀了这个村夫。”他的贤德皇后。独孤皇后说:“有魏征这样的谏臣是皇上的福气。是大唐的福气。”
最后在李世民的治理上。开创了贞观之治的辉煌成就。魏征的功不可没。
宋仁宗知人善任。在位期期。名臣辈出。最著名的是包丞。宋仁宗当政。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历史学家认为他是守成贤主。宋史有“庆历、嘉祐之治”的称谓。犹以嘉祐之治为最。
那么为什么史上只有唐太宗能够任用魏征、宋仁宗能够任用包丞这样的能臣为言官。而且还能够接受与自己的主张相左的能臣呢?难道其他朝代没有这样的能臣吗?非也。每个朝代都有这样的能臣。在寽君王用与不用。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能够象唐太宗、宋仁宗那样的皇帝少之又少。
明代能臣张居正辅左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万历新政。万历接手时十岁。张居正是他的老师。朝廷首辅。万历十年。史称张居正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使得国家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大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府库充盈。粮食可以吃十年。使当时的明朝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可是。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命令抄张居正的家。逼死他的大儿子。一家人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40年后才平反。
历朝历代的皇帝能够做到李世民宋仁宗这样。能够听到谏官正确的意见和建议的。政治就清明。社会就会进步。经济就能发展。人民的生活就能丰衣足食。但是这样的皇帝在封建时代的确不多。
结语:
从以上的历史事实证明。宋仁宗是一个伟大的皇帝。能够容忍包丞当面据理力争。唾沫星子喷得他满脸。他用衣服拭去仍然接受了包丞的建议。而包丞是有史以来被称为“包清天”的一个大臣。如果不是宋仁宗的容忍和任用。难道有什么“包清天”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2334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仁宗,皇帝,节度使,太宗,包拯,西夏,宋史,谏官,太守,万历
没想到大家都对宋仁宗是个很伟大的皇帝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仁宗之仁——赵祯评论一个皇帝是否伟大。一是要看他在位时的历史功绩。主要从治国理政与经济社会发展来分析。二是要看历史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