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是2500年前的孔夫子对人的教诲与勉励。意思是说。人到了30岁(可能专指男性)应该是到了能够成家立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了!古时人一般在15——18岁成婚。到30岁已经是独立拼博10几年了。完全可以自立于社会了。而到了40岁。应该是接近中年。对人生的感悟、社会阅历已经到了很成熟的年龄了(不再迷惑)!
今天看来。这句话虽然说已经是“老黄历”了。可是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仍有一定的鞭策作用!
谢邀。
其他观点:
通俗易懂一点就是古人把30岁定为家业。事业基本成型而40岁以后要考虑颐养天年了!
这种定论不太适宜现代了。因为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比古人要延长几倍呢!
其他观点:
先解一下原文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直译是:
三十随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孔子自诉了他的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渐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方面。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在这里插句话。孔子与老子不同。孔子的道德更多的是指人世间的道德。类似与今天讲的社会公德、文明道德之类的。但是孔子的则是更高层次的。而老子讲的道德是天道、人道、法道。也就是修行者想要证悟的大道。更多的是与宇宙、生命、自然有关。这是两者的区别。
回到问题上。既然这句话是古圣先贤说的。自然就不能曲解意思。
现代人由于文化之间的碰撞。价值观出现了扭曲。部分人开始人为三十而立就应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有家室。而孔子则是人为应该在精神修养上下功夫。
在以前。价值观相对正确的时候。大都人为读圣贤书才是最受人尊重的。古时候。特别是有圣人那些时代。就算读书人很穷困。而被尊重的程度也比商人、演员这些行业的人高。虽然里面不乏有穷清高的人。但总体风气还是好的。不像今天的人。一上来就看你有没有房子、车子。古时候的人也需要物质基础。但大多都人为德才修养更重要。所以才会有那么一句“千金散尽还复来”。因为作诗的人是才高八斗的李白。
四十而不惑。估计能明白的人更少了。由于现代人推崇扭曲的价值观。引领了很多人更多注重的是价值和利益。有很多的人开始迷失了方向。分不清金钱和道义哪个重要。自然看不清这世界。怎么会“不惑”?随便点小利就能改变你的意图。非常容易被人操纵。
正是因为社会发展出现了问题。这些年国家也开始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众。让大家明白。能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高度的道德支撑。否则终将会在半路上就毁灭。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5-6万开店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2428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的人,孔子,道德,阶段,的是,这是,价值观,修养,则是,不惑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你怎么理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是2500年前的孔夫子对人的教诲与勉励。意思是说。人到了30岁(可能专指男性)应该是到了能够成家立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