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读此诗有何感想?
原创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读此诗有何感想?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首诗我虽然没看见过。但他在二十年前为首的革新派曾狠狠地打击了以宦官集团为主的守旧势力遭到残酷的镇压大冤案。刘禹锡被勒令限期到贬地郎洲当時老母有病。妻子刚死。孩子又小。政治上的打击。生活上的折磨。加上这南國边城的荒涼"举目殊俗。无可言者"他感到难言的悲苦。正在这時他遇到了一个出奇的女子就是当時著名的歌妓泰娘。那是在沅江上一个秋天的傍晚。刘禹锡象往常一样沿着江边。到离家不远的招屈亭听俚歌。招屈亭是为记念屈原修建的。当地人。经常聚在这里唱歌跳舞。刘禹锡无事也常到这里。当他快到亭下時。听到亭内一个女子的歌声。那歌声浑厚圆润悠扬深沉。他快步走上亭來。见一个京师打扮的女子在为乡人引吭高歌。看起來已近中年。但却具有少女般的纯真。活泼。又有成年人的端庄。稳健。在她那坚毅高雅又略带忧怨的脸上。闪耀着一双多情而又明亮的眼睛。她见刘禹锡到來。停止歌唱。向前施礼。说:刘大人万福。禹锡记起來韦应物当年从苏州带回个年少美丽歌妓。不过韦应物死后为蕲洲刺史张公子所得。后张公子受诬遭贬去年已去世了。刘禹锡听了泰娘这番议论。不由一怔。这个纤弱的女孑竞发出如此豪语。虽然不幸却仍然乐观。自己初次受贬这样心灰意冷。相比之下我竞不如一个歌妓。泰娘却有大鹏之志。禹锡把自己的古琴送给泰娘。从此泰娘就成了禹锡座上的常客。禹锡不仅是泰娘的知音。而且是《竹枝》的作者和歌者。

沅江流水送走了九个春秋。终于奉沼回京。行前他劝泰娘和他一起回京。泰娘决然不肯。她说梁园虽好。不是我这样歌妓久住之地。禹锡无法只得与她告别。临行前秦娘捧着禹锡送给她的古琴前來送行。古琴增加了一个泰娘亲手绣的琴罩。泰娘说贱妓无以为赠。把这米师傅送你的古琴送还给大人。让这弦上《九歌》。《竹枝》的佘音。伴随大人宦途吧!"禹锡沉吟片刻。拿出他连夜写的巜泰娘歌》说:我也没有什么可留给你。以此拙作略表我的心情吧。说着高声朗读起来。当读到"安知鹏鸟座隅飞"時。泰娘苦笑着说:"也许从此就不再向座隅了。禹锡说"但愿你能向云天飞。就这样俩人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回到京城

其他观点:

天意弄人。有缘无份。

其他观点:

春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柳枝词》。此诗在写法上有三个显著特点:

1.故地重游。怀念美人之意欲说还休。首句描写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迷人风光。次句写曾经发生过的事。并展开联想。第三句点明曾经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而末句的\"恨\"字用意很深。是恨至今无消息呢?还是恨美人对自己已绝情。投入到别人的怀抱了?这也让读者充满了遐想。

2.在手法上运用了倒叙。首尾相衔。开阖尽变。婉曲回环。章法紧凑。可谓曲尽其妙。

3.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而此诗删除了二句。更觉精彩动人。颇见剪裁之妙。改以写景起句。构思精巧。用语精炼。词约义丰。结构严谨。通俗易懂。回味无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51:23

    板桥,古琴,沅江,刘禹锡,竹枝,歌妓,女子,消息,今朝,一曲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51:23

    没想到大家都对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读此诗有何感想?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51:23

    这首诗我虽然没看见过。但他在二十年前为首的革新派曾狠狠地打击了以宦官集团为主的守旧势力遭到残酷的镇压大冤案。刘禹锡被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