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的尧舜禹篡夺说,能推翻《史记》禅让的记载吗?
原创

《竹书纪年》的尧舜禹篡夺说,能推翻《史记》禅让的记载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谁在《竹书记年》里看到了尧舜禹篡夺说。谁又在《史记》中看到了“禅让说”。真正读过两部古典文献的人。大概都不会这样说。置疑历史。随意曲解历史。或是更改历史。成为这些年来一些人哗众取宠的手段。当然。哗众取宠的背后。都有是有目的的。不仅现在。历史上也是这样。

当曹操的儿子曹丕从汉献帝的手中接过刘家江山的时候。他们说。这是“禅让”。是中国历史上就有的政治传统。尧舜当初就是这样干的。所以。他们成为历史上的圣人。现在。汉献帝也这样干了。所以。也是圣人。当司马炎从曹操的后代手中接过政权的时候。经历的程序与曹丕当初是一致的。其它的无论是王莽篡了西汉。还是杨坚篡了北周。所用的历史都是一样的。因此。禅让的理论。对尧舜禹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但对王莽、曹丕、司马炎、杨坚们来说。才有意义。因为禅让的说法。成就了他们的合法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禅让”其实是权利的明争暗斗。背后是鲜血人头。这是一点没有错的。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禅让”确实是古代政治权利交接之中。血腥的味道最少的一种。儒家推崇禅让。倒并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是希望政治权力交接的过程中。能少些血腥之气。

李世民从李渊手中接过权力。李隆基从李旦的手中接过权力。本质上也是“禅让”。都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不得不交出权利。只不过。中国历史上对“禅让”的定义是与家天下相联系的。传给儿子。就算不得禅让了。但是。在史书也是写做“禅位”的。

因为权力能给人带来极大现实好处和心理满足感。所以。历史上手握权力的人。总是不想放的。因此。权力的交接。自然和血腥紧密相联。是不是我们因此就可以置疑历史上尧舜的禅让是假的呢?历史是骗人的呢?我看问题不是这么简单。

尧舜时代。下距汉献帝禅让曹丕。已经两千多年了。那个时候还是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与两千多年后的汉魏相比。社会政治情况也必然不一样。以后代的政治经验倒推历史。恐怕未必准确。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从黄帝到夏朝建立的这一段时间。所谓的天子。以及部落首领们不是后代君子那样。只是坐着享受老百姓供养的。他们更多的是带领百姓一起谋生存的首领。所以。那时的天子是很累的。比如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自己跟着一起干。腿上的毛都磨没了。脚趾头都变形了。这些记载。恐怕不会是假的。所以。儒家有句话说“内圣外王”。这不是儒家的创造。而是对历史的真实总结。

黄帝去世之后。接班的既不是大儿子玄嚣(青阳)。也不是二儿子昌意。而是二儿子所生的孙子高阳(颛顼)。颛顼之后接位的是帝喾。他是黄帝大儿子的孙子。帝喾死了之后。传给大儿子挚。因为能力不行。被小儿子放勋取代。放勋就是尧帝。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当时领导人的选择是以能力这最重要标准的。能力不行。是立不住的。

尧年纪大了。处理国事的能力下降。于是就要找人帮他处理国事。假如他的儿子行的话。自然不成问题。可是他的儿子丹朱能力不行。舜是凭能力上去的。

尧死之后。有三年之丧。三年之丧结束。舜自觉避让丹朱。但是。诸候和大臣们都只认舜。不认丹朱。最后。舜继天子位。到禹的时候。也一样。舜的儿子商均。也是能力一般的人。禹最后继天子位。到禹的时候。他的儿子儿子启就比较厉害了。于是。在禹死之后。启继天子位。之后便成了家天下。

丹朱和商均没有接到天子之位。但他们依然是诸候。他们虽然不是天下之主。不经营天下之事。但依然可以经营自己的国家。而天子不以他们为臣。这是当时的政治情况。这些。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的很明白。以上材料均来息《史记五帝本纪》。

《竹书记年》能保留下来。也是偶然。在司马迁之后大约三四百年的西晋太康二年。也就是公元281年。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坟墓被人发掘。从中挖出大量战国竹简。有一些字迹已经不清了。《竹书记年》就是当时的专家学者们整理之后的结果。

《竹书记年》的出现。为后来的史学家研究历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料。当然。其中也会出现一些与后来史学不同的材料。这是正常的。这本书现在可以读到。我自己手上就有《四库全书》版影印本。我看到这个问题后。翻了一下。没有发现关于尧舜时期的历史。其中有与《史记》完全矛盾的材料。

作为比《史记》成书更早的历史书。他可以提供了许多史记中没有的细节。但这不能证明它比史记更可信。我们都知道。商朝时。商王太甲因为无道被宰相伊尹放逐。这是公认的历史事实。可是。据《竹书记年》载。太甲被放逐之后。曾潜回杀掉了伊尹。后世的学者。普遍认为。这个历史是假的。至于为什么写史者要做假。学者们认为。这与当时的历史情况有关系。当时。齐国田氏夺了姜氏的权。田和把齐康公流放到海岛上;而晋国的三家公卿也把晋桓公放逐。最后田氏篡了齐。三家分了晋。当他们把国君放逐的时候。都拿伊尹放太甲说事。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与曹丕司马炎拿禅让说事是一样的。于是。写史的人便编了这段太甲杀伊尹的故事。告戒那些不忠于君主的臣子们小心点。但编造的历史骗不了太久的。

总之。禅让做为历史上的一个政治名词。他的根本点在于。权力交接中。不以血缘关系为重点。而是以能力为重点。儒家推崇禅让。推崇的是不把天下当成私家财产。而王者要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为天下人民谋福利的精神。这一点。只要认真读点历史。是不难明白的。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中国的古代太遥远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用人性和科学推理要相信《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因《竹书纪年》早了《史记》几百年的时间成书于春秋早期。远古时期的王位财富是竞争的适合人性逐步发展的。禅让制度好象是后人对祖先的美好赞扬过度的敬仰。

《史记》里的记载多是司马迁筛选了几千年的民间口头言传记载多为不准确。虽然是第一部通史应当尊敬。随着科技的发达对《史记》认真研究会有很多远古疑惑浮现真实的面目。

其他观点:

那个年代的事都己成为一个传说了。完全的真相是不可能还原的了。因为那时的文字目前还没有发现。后世的记载都是凭着代代相传的口说而成的。这样形成的版本就会有很大不同了!实际上最关键的事你认可哪一个更美更有意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3:33

    史记,历史,这是,天子,的人,儒家,能力,尧舜,权力,的是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3:33

    没想到大家都对《竹书纪年》的尧舜禹篡夺说,能推翻《史记》禅让的记载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3:33

    看到这个问题。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谁在《竹书记年》里看到了尧舜禹篡夺说。谁又在《史记》中看到了“禅让说”。真正读过两部古典